关于永州制约永州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瓶颈及对策倡议学生

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经过几年的发展,永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同处于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衡阳、郴州尚有一定的差距。本文从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点入手,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产业转移;制约瓶颈;对策建议
永州市位于湖南南部,东邻湖南郴州,西接广西桂林、贺州,南界广东清远,北连湖南衡阳、邵阳,是湖南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2008年国家商务部授予“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2011年10月成功获批湘南三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委、省政府对永州开放开发寄予厚望,提出要把永州建设成为全省对外开放排头兵、产业承接示范区和对接东盟桥头堡。经过几年的开放开发发展,永州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同处于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衡阳、郴州尚有一定的差距。针对影响永州产业转移企业做大做强的制约瓶颈以及为产业转移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制度供给还存在的问题,国家外汇管理局永州中心支局对此开展了专题调查,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查原因、找差局、比不足,寻对策,企望对永州产业转移企业做大做强提供有益启示。

一、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永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对接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等沿海和东盟地区,引进1000多家产业转移企业和338个产业转移项目。201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来自产业转移的投资占70%,承接产业转移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35%,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创造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40%。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同比增长17%,实际利用内资20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3%,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84亿美元, 同比增长56.6%,增幅排名全省第一。新扩园区面积48.8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面积195.6万平方米,新增就业人数11.5万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1年度发展开放型经济目标管理奖。全市承接产业转移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招商引资助推,产业转移企业发展迅速,但对GDP的贡献度不高。永州是华中、华东地区通往东南沿海地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交通要塞,在承接沿海产业的梯度转移上有较大优势,永州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本地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手段,着力打造南北“两大承接板块”。南边以“蓝宁道加工贸易走廊”为龙头,重点承接纺织、服装、制鞋、通讯电子、玩具制品、五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北边以凤凰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重点承接汽车制造及其配套、食品加工、IT电子、医药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近年来,产业转移企业发展迅速,呈现出具有产业集群效应的企业带动配套企业相续进驻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家数方面得到了较好体现。根据FDI系统数据统计,2010年辖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4家,其中属于承接产业转移类企业9家、占新设企业总数的64.28%;2011年辖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8家,其中属于承接产业转移类企业9家、占新设企业总数的50%。虽然产业转移企业发展迅速,但承接产业转移对全市GDP的贡献率仅35%,承接产业转移对全市GDP的贡献度不高。
2.制造业受青睐,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但产业互补功能不强。从近年来外资的产业投向来看,我市承接的产业转移项目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备受青睐,以服装鞋帽、电子设备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优势突出。FDI系统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产业外资投入2255.48万美元,其中承接产业转移外资投入1809.65万美元、占产业投入总量80.23%;2011年第二产业外资投入3148.31万美元,其中承接产业转移外资投入2757.88万美元、占产业投入总量87.6%。辖内13家特色工业园区初具规模,以“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为代表的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发展,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其中湖南果秀、永州都成、祁阳宝达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永州卓华、丽宏针织为代表的服装加工,凯盛、湘威为代表的制鞋加工,湖南元创精密科技为代表的汽车零配件加工,荣华、东湘为代表的锰加工,永州捷宝电讯塑胶五金制品为代表的塑料制品加工,永州格林玩具为代表的玩具制品加工,三甲、弘电为代表的电子制造等8大产业群表现尤为突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各产业互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808so.com
补功能不强,甚至在一个产业内部,配套企业也很少。据调查,永州承接产业转移过来的企业只有长丰汽车制造、凯盛鞋业有配套企业跟进,其他企业之间均没有产品的互补。
3.效应日益释放,进出口成为新的增长点,但结构性缺陷难弥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优势企业得到壮大,冶炼、水泥、造纸等传统产业得到提升,电子、光伏、医药等新兴产业得到发展,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明显加快,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随着转移企业在我市相续投产,为我市涉外经济快速发展积聚了能量,也成为了我市出口贸易新的增长点。2011年全辖累计出口总额23101万美元,同比增长61.80%、增幅比上年略高;累计进口总额3934万美元,同比增长50.4%,增幅低于上年21.14个百分点。其中属于外商投资的转移类企业累计出口总额11257.47万美元、总量贡献率48.73%,累计进口总额1269.95万美元、总量贡献率32.28%。随着产业转移效应的日益释放,进出口结构不均匀的缺陷突出。全市出口产品大多以机电产品、服装鞋类和农产品等技术含量低的粗加工产品为主,高附加值含量的产品市场份额较少,产业整体技术含量偏低。其中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4159万美元、服装鞋类出口4323万美元、农产品出口4077万美元,这三类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75.19 %,而高新技术产品全年仅出口81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0.48%。

二、影响永州产业转移做大做强的突出问题

尽管永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湘南三市的衡阳、郴州相比,其发展规模及速度均较为缓慢。以永州加工贸易为例,永州加工贸易在湘南三市中起步较早,2011年全市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仅7274万美元,而衡阳、郴州2011年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分别为37300万美元、46409万美元,衡阳的顺天精密和郴州的台达电子单个企业加工贸易年进出口额分别达1.39亿美元和1.5亿美元,永州无论是在进出口总额还是单个企业加工贸易年进出口额方面都较衡阳、郴州相差甚远。据调查,永州承接产业转移中引进企业总部及优质项目进驻本地较少、企业异地报关多与自营出口少、交通不便与综合性口岸缺乏、企业用工短缺等问题突出。1.企业总部与优质项目进驻本地较少。产业建设是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核心支撑,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增强产业发展竞争力,着力实施“引千亿产业项目入永”和“引百户央企名企入永”计划是湘南示范区建设的计划。永州市作为国家级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近几年引进了1000多家产业转移企业,但是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企业总部迁移来我市的企业很不乐观。据调查,全市总部已经迁移的企业没有1家,正在考虑搬迁的仅有凯盛鞋业、湘威运动、新源制衣等少数几家公司。由于公司总部不搬迁,相应的研发中心、配套企业都没有跟进,企业只能算作沿部的“加工厂”,不利于产业转移规模发展。
永州近些年来虽然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和好项目,但大项目的总体占比偏少,全市到目前为止只引进中国500强企业6家、世界500强企业3家、央企5家,引进的香港达福鑫、台湾弘电等二十多个高新技术含量企业多为电子产业项目,高新技术含量企业仅占全部承接企业的2%。其他大部分企业属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层次低,从事产品技术含量的低粗加工。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总部及大项目、好项目等优质项目进驻本地少,不利于产业转移规模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
2.异地报关多与自营出口少。截止2011年底,在我市进行了外贸经营者备案登记的内资企业205家,外资企业108家,因此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313家。近五年来,开展了自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仅77家,占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总数的24.6%;2011年开展了自营进出口业务的企业42家,占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总数的13.4%。目前我市大部分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产品都是用于内销或者通过外地企业报关出口,还有部分企业的产品是通过出口监管仓出口,如永州湘威运动有限公司2011年出口2600万美元,全部产品都通过深圳母公司报关出口,凯盛鞋业有限公司2012年上半年出口2700万美元,自营出口199万美元,其余2501万美元产品应客户的要求在深圳监管仓出口。永州本地企业普遍选择异地报关或通过监管仓出口,既影响企业自营出口积极性,也导致海关数据不能完全体现我市的外贸进出口的实际情况。因为海关数据反映的是某一地区自营进出口的情况,只要是以本市企业海关代码报关的进出口都会统计到本市的业绩中来,但如果本市的产品通过外地的企业进行报关出口或者是通过出口监管仓出口就不会体现在本市的海关数据中。如上述凯盛鞋业有限公司2012年上半年出口2700万美元,自营出口199万美元,出口主体在永州海关统计上只有199万美元。据估计,2006年以来,我市有超过52家企业采取异地出口的方式在省外实现加工贸易业绩10多亿元。
3.交通不便与综合性口岸缺乏。近年来随着“井”字形交通网的逐步形成,永州交通运输能力的得到了较大提高,但由于永州地处丘陵多山地带,部分县市的公路仍处于“九九回肠”状态,并且目前永州没有建成通往海港的全程高速公路,高铁、铁路货运等交通运输实施欠缺,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加上公路口岸尚在建设过程中,又没有一家综合性的口岸物流企业,大型货柜运输车辆需要从沿海地区调度。交通不便、综合性的口岸物流企业缺乏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极大地影响了出口增长。
4.农村劳动力富余与企业用工短缺并存。由于大部分企业都是从沿海转移承接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辖内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本地农村劳动力富余,外出打工人员高达120万人,但受沿海招工等因素的影响,“招工难、民工荒”现象蔓延开来,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以蓝山县为例,目前蓝山县有进出口业务权限的涉外企业43家,其中生产型涉外企业14家,加工贸易型涉外企业6家,流通型涉外企业23家。现正常进出口业务的生产、加工型企业有10家,这些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工现象。据统计,2012年3月底止,蓝山县涉外企业缺工5500人,缺工率达40%。其中,承阳公司缺工达700人;台湾湘威制鞋厂缺工700人、协威运动用品有限责任公司缺工500人、必达电子厂缺工150人。特别是香港丽宏公司,目前有一线工人827人,工人摘自:本科论文www.808so.com
缺口达50%。2011年,根据订单计划生产毛衣150万件,因缺工人,一季度仅完成18万元,仅占全年计划的12%;受缺工影响,该企业准备提前进行技术升级,投资近千万购买全自动织机。因市场利好,湘威制鞋厂一季度新增加一条成型线、一条针织线,有设备、有市场,却没有工人,3月底,该企业接到50万双订单后,被迫拒绝接单。

三、制约永州产业转移企业做大做强的原因分析

1.信贷支持不足阻碍转移企业总部进驻与发展壮大,是影响永州产业转移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原因。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要发展壮大,必然需要足够的资金注入新的活力,而从金融供给能力来看,本地银行不灵活的信贷政策及小企业担保公司未能有效发挥作用等因素造成资金供求矛盾突出。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辖内承接产业类转移企业贷款总需求5.86亿元,实际获得贷款7200万元,贷款满足率明显偏低,仅12.28%,无论是信贷总量还是信贷支持企业覆盖面都远不能满足承接产业转移企业需求。就其原因,一方面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当地融资仍然较难。以永州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蓝山为例,到2012年7月末,全县6家进出口企业的贷款余额为仅为500万元,贷款企业只有必达电子1家企业。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承接产业转移进出口企业异地贷款表现活跃。如丽宏公司2012年3月获得中信银行宁波慈溪支行1603万元的担保贷款;承阳公司2011年7月获得中信银行宁波慈溪支行511万元的担保贷款。到7月末,该2家企业的贷款余额分别为1445万元和355万元。企业当地融资难的主要困难为有:一是抵押物不足,辖内目前承接产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70%以上,且大多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的劳动密集型、高能耗和资源型初加工的企业,租用厂房、土地的情况较为普遍;二是授信额度较少。如今年县工行对承阳公司计划贷款500万元,但因企业认为额度较少和投资放缓而放弃贷款需求。三是信贷产品单一,难以满足企业多样性的融资需求。目前,银行只能发放以土地、房产为不动产抵押品的贷款,而对于机械设备(如电脑针织机)等动产为抵押物的信贷产品却不能开展,加之贸易融资等新的信贷产品难以推出,传统贷款模式仍居于主导,企业无法摆脱融资难困局。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未能有效发挥作用。以蓝山县为例,2010年,蓝山县引进了永州市金禧担保公司来蓝设立办事机构,地方政府注入50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2010年,金禧担保公司蓝山办事处对蓝山县盛世工贸公司发放了一笔480万元的担保贷款。2011年,金禧担保公司蓝山办事处未能发放一笔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012年仅对贷款到期后的蓝山县盛世工贸公司再发放了一笔460万元的担保贷款。
信贷支持不足阻碍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总部搬迁及自营进出口,影响企业在本地的发展壮大。如永州承阳针织有限公司,原计划尽快把公司总部搬迁到永州,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资金出现困难,想通过永州的工厂融资,先后接触多家金融机构都没有结果,只能重新转回到沿海地区融资和出口,公司总部放缓了搬迁,该公司2008年在我市自营进出口达2584万美元,2011年在我市自营进出口下降到504万美元,大部分产品又重新通过沿公司进出口。
2.海关、检验检疫、金融、物流等服务平台供给不足促使企业选择异地报关与结算,是影响永州产业转移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原因。企业之所以愿意选择在外地母企公司报关或通过监管仓出口,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永州报关手续繁琐。目前衡阳海关和检验检疫机构只在永州设立监管组和办事组,企业出口可以在永州进行现场报关,但报检、进出口关税减免等业务仍需要去衡阳海关,相对于沿海的24小时通关、无纸化服务,内地的海关、检验检疫手续受到工作时间、工作人员、提交资料繁琐等条件的限制,给企业进出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二是运输费用增加。据承阳针织毛纺、湘威运动用品、永州丽宏针织等企业反映,其出口的货物如果在永州、衡阳报关或检验检疫,需要将货物运到永州或衡阳,报关后又运回,来回需要5-7小时,既增加了运输费用,又可能产生因报关拖延时间而导致合同时间违约的风险,而从广东母公司或监管仓报关出口,则可直接将货物运输到总公司,由总公司装柜出口,既节省了运输费用,又赢得了时间。三是物流成本高。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综合性的物流公司缺乏导致物流成本较高。海关、检验检疫、物流等服务平台供给不足促使企业选择异地报关,既导致出口业绩流失在外,也影响了企业自营出口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做强做大。另外金融网点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也给涉外企业业务带来了诸多不便。近几年随着产业转移的推进,县域涉外经济也迅猛发展。但各金融机构观望思想比较突出,配套金融服务提前介入的意识不强,目前辖内有农业发展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和1家村镇银行共8家银行机构,以及5家小额贷款公司均未在核心工业园区内设立营业网点,辖内11县区中也没有一家外汇县域支局,仅市建设银行在蓝山1个县、市中国银行在道县、祁阳、蓝山、东安4个县开通了结售汇(对公)业务,其他银行均以业务量小,成本高、外汇业务人才缺乏等原因不愿申请开通结售汇(对公)业务。企业异地业务管理成本较高,业务诸多不便促使企业不得不选择异地结算,外汇局、金融网点的结构布局未跟进产业转移的快速发展。
3.劳动力成本优势弱化制约企业扩大规模与持续发展,是影响永州产业转移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随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加快,辖内劳动力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得承接产业转移优势逐渐弱化,劳动力供求陷入“劳动力缺口——加薪——劳动力缺口进一步扩大——企业不堪成本上升重负”的恶性循环,不利于承接产业持续发展,主要原因一是劳动力流出势头未减。其中2011年蓝、宁、道、新四县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2010年达40万以上,基本与2010年持平;而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外出“闯世界”的意愿较为强烈,劳动力后续储备严重不足。二是返乡回流以及留守群体在市内“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缺工、内地涨薪潮”大背景下纷纷等待观望、及时就业少且工人流失率居高不下。三是与内地工资与沿海差距进一步缩小。随着永州辖内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成立企业加速增加,企业纷纷采取加薪等方式提高招工率,工资2009年至今保持着20%的年平均增长率,基本工资亿达到1800元左右,与沿海差距进一步缩小。四是务工人员的低素质与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的需求存在差距。本土员工文化意识、发展观念与沿海差距大,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与企业做大做强的理念不相符。如永州承阳针织有限公司,2010年下半年为了解决招工难题,引进了一批半自动电脑机,一个人可以操作两台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尽管工人的工资有所提高,但工人对工资增长的要求大大超过了公司的承受范围,有400多个工人进行罢工,公司只能对罢工的两个车间停工,重新洗牌,重新招工,给公司带来了严重的损失。2011年公司进口的200台全自动电脑机布局在重庆分厂,总部从广东东莞迁往蓝山的计划也基本搁置。

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的建议

1.调整战略定位,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推进机制。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建设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着眼全局实施中部崛起的一项国家战略,是永州在新的历史起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808so.com
点上扩大开放,加快开放性经济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为此必须调整与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建设的战略定位,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完善产业转移推进机制。一是着力推进企业总部迁移与提升产业层次建设。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努力推动企业总部迁移和大项目、好项目进驻,注重行业产业链、产品链、技术链配套和衔接建设,全面提升全市经济发展档次。二是承接产业转移要与本地的产业互补相结合。承接产业转移要有利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在保持第二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强化第一三产业承接产业转移的产业定位,大力拓展旅游业、流通服务等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强产业的互补性,实现单一产业承接向三次产业并举发展的转变。三是促进产业有序转移。从承接单一企业为主向承接产业集群为主转变,从承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向承接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结合的企业为主转变。
2.完善服务平台,促进产业转移快速发展。一是加快通关平台建设。大力推进在永州直接报关出口,加快设立永州海关和检验检疫局,加快永州公路口岸、铁路口岸和电子口岸建设。二是积极推进综合性物流中心建立,积极融入湘南三市一体化建设,加强与衡阳、郴州在交通、产业、物流等方面的对接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互促共进。三是推动银行加大服务网点建设。辖内各银行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加大对承接产业转移地的网点建设力度,积极开通结售汇(对公)业务,满足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对外汇服务的需求。
3.积极转变观念,调整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经济发展的信贷政策。金融资源配置是影响承接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因素,在直接融资匮乏的欠发达地区,金融信贷的媒介作用更为突出。金融机构要积极积极转变观念,调整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信贷政策,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和支持能力。首先,金融机构要将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发展视作调整银行资产结构、提高自身经营效益,改善银企关系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完善授权、授信制度,简化贷款审批发放程序;其次,要正确处理防范信贷风险和支持涉外企业发展的关系,对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但风险较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要立足长远,敢于在可控制的较高风险下,选择适当的贷款投放时机,及时扶持;再次,要大力拓展新型业务品种,为承接产业转移企业发展提供全面的业务服务和融资方式。金融机构对承接产业转移要敢于发放以机械设备等动产为抵押物的信贷产品,并积极开展出口押汇、出口保理融资和福费廷等新型外汇金融延伸服务业务,简化外汇贷款、出口押汇、出口退税托管贷款的借用、偿还手续,为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全面的业务服务。此外还应积极助推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中心,化解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抵押难,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突破产业转移的资颈。
4.采取多种渠道,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用工环境,积极拓宽劳动力有效供给渠道。建立沟通有效、高效全面的劳务信息服务体系,创新人才引入与流动机制,配套出台一系列“返乡创业就业”、“人才输入”的鼓励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就业。一是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构建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为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和培养高级技工和熟练技工。二是促进企业用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做好跨省区域流转农民工等人员的社会保险转移。三是改善用工环境。建设促进企业用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园区生活设施建设,改善园区内的生活条件,增加务工人员归属感。

点赞:20814 浏览:8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