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两岸客家文学由沉沦到复兴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历史与文化的传统, 每每有一种时下人们常说的“穿越”能力, 尽管两岸意识形态, 甚至长期处在敌对状态, 可在根本的方面, 却又无形中趋于一种出奇的一致。上世纪80年代大陆的改革开放, 台湾同样也开始了进程, 海峡两岸的客家人, 就曾经从半个世纪的沉沦、 失落、 自卑中奋起, 走向了文化的自信, 两岸的“大河小说”, 体现客家文学与客家精神的贯通, 尤其是颇受青睐的纪实文学, 对两岸分离演绎出的历史悲剧, 更有着深沉的文化深思。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客家文化; 沉沦; 复兴
1009-055X(2013)03-0096-06
二三十年前, 在中国, 也就是海峡两岸的客家人, 就曾经从半个世纪的沉沦、 失落、 自卑中奋起, 走向了文化的自信, 来了个“文起八代之衰”, 建树起了一个族群的尊严。回顾这一段历史, 对今日不无借鉴。不妨从两岸的文学, 包括大河小说, 尤其是纪实文学说起。当年, 两岸在无法沟通之际, 却几乎同时发生了客家族群共同奋起的历史事件。

时间——历史、 空间——地域的大跨度的变迁, 无疑会让一种文化发生巨大的裂变, 从而释放出可观的能量。正是在这一格局下, 期盼客家文学的辉煌。
而海峡两岸的客家文学, 不仅曾有过共同的裂变, 即从原乡到沿海, 千年迁徙, 万里长旋, 同时又经历了因海峡相隔, 历史惨剧的再一次的裂变。客家文化几近半个世纪, 两岸同处于“万马齐喑”的境地。
但是, 历史与文化的传统, 每每有一种时下人们常说的“穿越”能力, 尽管两岸意识形态, 甚至长期处在敌对状态, 可在根本的方面, 却又无形中趋于一种出奇的一致。大陆经历了“反右”、 “”的“”, 直到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算结束, 而台湾的“戒严”之“白色恐怖”, 也是一直到1986年宣布终止。两个政治强人, 死于1975, 仅后一年。而在他们之后, 上世纪80年代大陆的改革开放, 台湾同样也开始了进程, 虽说仍有不少差异, 但大趋势则几乎一致。而这, 不能不说是共同拥有的五千年华夏文明, 尤其是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潜意识”仍在顽强地发挥作用。
对于客家文化而言, 竟是惊人一致的同步。
大陆80年代, 陆续出现了若干把注意力在客属地的作品, 纵然客家意识还不怎么明显, 甚至文学观念仍有待解放, 如老作家白危的《沙河坝风情》, 以及隐含国共和解的《抓来的老师》。而台湾“解严”后第二年, 《客家风云》杂志创刊, 客家杂志提倡“心怀客家, 认同本土, 放眼天下”, 及至1988年, 发动起客家的“还我母语”大游行。
一如前国台办负责人张铭清认为:
“从一定程度上讲, 客家文学架起学者研究与民众情趣共通的桥梁, 实现雅俗共赏, 推动客家文化的传播, 提升客家文化自觉。1997年谭元亨的《客家魂》三部曲问世为标志, 体现客家文学与客家精神的贯通, 甚至改编自该书的12集电视连续剧《客家女》也向海内外热播。台湾方面有林清玄不仅有广受两岸读者欢迎的“菩提”系列散文集, 也有浓郁的乡土情怀和文化关注的作品。正是有郭沫若、 李乔(高雄人)等客籍文学巨匠将客家文化精神融入了文学作品, 客家文化的渗透力日益增强, 以至于台湾的黄子尧编出了《客家台湾文学论》、 《台湾客家文学史概论》等作品, 大陆方面也有《客家文化审美导论》等具有概括性的理论作品问世。可见,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现实丰富的客家文化生态, 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探讨, 蓄积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进入上世纪90年代, 大陆关于客家渊源的大大小小研讨会, 终于在罗香林的理论上有所突破, 有所推进。而1990年, 台湾更成立了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委员会, 并发起了“新个客家人”运动。在香港、 台湾发起世界客属恳亲大会, 也终于进入了内地, 在被誉为世界客都的梅州举行。
而后, 双方都紧锣密鼓地把客家大旗挥扬了起来。
1992年, 客语刊物《客家台湾》创刊。
这也是“九二共识”的一年。
1994年, 大陆长篇小说《客家魂》第一部由最大的一个客家省的出版社发行。
1996年, 宝岛客家电视台成立, 首届客家文化节举行。
同年, 大陆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客家女》开拍, 不久即在4台、 8台连播。
1997年, 《客家魂》三部曲全本, 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很快发行到台湾, 引起了“轰动”台湾著名学者罗肇锦称之为“客家诗史”。[2]6-7
同年, 世界台湾客家联合会成立。
……
直到2003年, 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了首届海峡两岸客家文学研讨会, 开幕式在广州, 闭幕式则在台北, 由华工客研所与台北客家公共事务委员会合办。
2004年, 广东岭南客家文化节举行, 同时召开了“坚守客家文化的尊严”的研讨会并出版了同名论文集。
这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互动, 并非有组织或有计划的, 完全是出自一种自发与自觉进行的。
对于大陆而言, 对于过去思想箝制, 反“地方主义”等, 来了个拨乱反正, 思想解放, 这才有了客家文化的自觉, 客家文学的勃兴, 与台湾一样, 客家文化节的强化, 正是对戒严时代的极权主义与专制意识的有力反弹。但是, 二者决不是狭隘、 孤立的族群意识的反映, 而是两岸共同的几乎是同步的多元文化的兴起——这也是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所推动的, 当然, 这与多元文化下的身份认同的是分不开的。可以说, 多元文化的兴起, 对于全世界而言, 也是一次相应的解放运动, 笔者当年在加拿大、 澳大利亚及欧洲, 有着切身的感受。

点赞:13327 浏览:5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