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质量管理工程测量在施工质量管理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工程测量作为基础性工作,在建筑项目的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测量施工极其注重细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小的失误可能会导致较大的偏差。进而使建筑施工工作返工,延误了工期.给承包商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建筑或道路的施工过程中.如何提高工程测量的质量,加强施工的管理工作,是当前我们要十分关注的话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质量在工程测量方面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工程测量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工程测量; 施工质量管理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survey as a basic work,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Measuring construction extremely attention to detail, QianLiZhiDi were destroyed in YiXue, all mistake can lead to large devi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work rework and delayed the period. To the contractor br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Therefore, in the building or the road construction process.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engineering survey,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ork, is the current we keep an eye on topic.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in the engineering survey factors. Based on this, advance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work of engineering surveying some Suggestions.
Keywords: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前言
以往研究发现,测量事故的发生大多数情况是测量质量的监管不严造成的,从而造成施工质量的下降。有效监控整个的测量过程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避免测量事故的发生。要想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最简单的有效的方法就是控制测量过程。工程测量主要是通过专用测量工具以及技术方法,对设计图纸的平面位置、高程、几何形体等进行实地的校准。因此,测量是工程建设项目工作中最关注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工程测量的影响因素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墙挂平面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主体标高控制、楼板、线条、构件的平整度控制等。其中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总体垂直度,对墙柱钢筋绑扎、模板施工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每次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测量放线。通过了测量放线不但能够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依据,并且能及时发现上一道工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得其他专业的施工人员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避免了问题的累积和质量事故的发生。在标高测量控制方面,能为模板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点,是模板施工平整度的保证。同时为混凝士施工提供标高控制线,保证砼后的混凝土平整度。精确的标高控制,是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的前提。对于施工面积较大的工程,如何保证模板施工的总体平整度,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基本的前提就是测定一个准确详细的标高控制系统面。建筑物垂直度控制测量是主体施下中的一个重点,除了作好每层楼的垂直度观测,为专业质检人员及时检查、调整提供控制数据以外,还为施工人员提供更详细的竖向控制线。在工程开始施工前,首先通过测量把施工图纸上的建筑物在实地进行放样定位,描述其具体的空间位置,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基准。这一步工作至关重要,其测量精度要求也非常之高,是整个施工质量成功的前期保障。另外,基础作为建筑定位的一个主要参考指标,其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构的质量好坏。基础的定位显然与基础的测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桩基础作为结构主要的支撑体系,其准确定位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定位及结构的受力分布。
二工程结构变形观测的作用
准确的观测成果为施工期间的工程质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工程结构的变形观测具体包括基础边坡的位移观测、建筑物主体的沉降观测,高层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等,其中以建筑物的沉降观测为主,它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及工程完工后必要的测试手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工程结构沉降观测的数据。可以即使了解工程施工过程中结构基础载重和承载力的情况。过大的偏离预测的沉降,必然会引起施工人员的警觉,应进行具体原因的分析,进行施工方案的调整,防止施工问题的延伸,甚至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
三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1)强化工程建设监理的控制,促进施工测量水平的提高。工程建设监理在履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控过程中,要切实把建筑施工测量成果的检查与验收纳入日常的监理工作。在对施工测量质量监控中,一定要坚持“事前控制”的原则,加强对施工测量的监控。对主要的施工测量放样,一定要复测,最好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加强校核工作,测量成果合格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另外,施工测量成果经监理测量检测后,经双方测量人员签字,可作为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等级评定的技术资料。加强对建筑施工测量的监控,可有效地杜绝工程质量事故,既有利于促进建筑企业测量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监理测量水平的提高。
(2)建立合理的测量管理组织体系。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工程测量管理,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合理的测量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执行单位的生产质量管理与质量监控制度。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以保证成果质量和工期。参加项目的每个人员都应明确其质量责任,并严格按质量职责行使权力,做到层层把关。
(3)严把方案审定和最终成果检查关。为保证交付给用户的成果为合格品,必须抓好两关,即项目的开头和结尾。项目开始实施前做好技术方案的审定工作非常重要,从用户要求的分析到相应技术措施和实施方案必须经过认真的讨论和落实。项目完成后的质量检查也是保证成果质量的关键,通常为自检、互检、质管部门审查、总工程师审定再提交用户这样一个过程,各级检查工作应由负责人填写质量检查单,以达到确保项目质量的目的。
(4)加强工程测量管理,全方位的做好施工测量放线。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工程测量管理,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全方位的做好施工测量放线工作,以保证和提高施工质量。具体如下:第一,提高测量放线人员的素质。作为一个合格的、专业的测量员,首先要具备吃苦耐劳、细心谨慎、团结协作的基本条件。提高读图能力,强化质量意识,养成事前反复考虑,事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第二,增加测量仪器的成本投入,采取先进的测量工具,做好测量仪器的定期检测工作;第三,全民动员,从领导到各专业工程师均要提高对测量工作的认识,参与对测量放线的成果反复检查,及时纠正错误;第四,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为测量放线提供较好的施工环境,从而保证测量放线成果。以上几点是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
(5)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经常检查中间成果特别是关键工序成果的质量。当遇到某些严重影响质量的技术问题时,应召集有关人员专门研究讨论解决方案。对于工程测量项目而言,关键工序主要有各级控制测量及其平差计算等。测绘作业应使用统一印制的记录表和经生产主管批准使用的记录软件、平差计算软件。记录和计算的内容应完整、真实、清晰,并作100%的检查。严格执行工作记录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质量管理除明确各级责任外,要求必须有相关的质量和工作记录。
(6)加强具体工程测量的技术及人员因素,在确立了合理的工程测量组织体系的基础上,更应从细节角度出发,加强具体工程测量的技术及人员环节的建设,具体包括:首先,配备高素质的测量放线人员,具体包括其读图能力,质量意识等。其次,尽量采用先进,质量高的测试仪器。高质量的测试仪器一方面保证测试工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工作的重复性和拖拉源于:论文www.808so.com
性。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要做好测量仪器的定期检测工作。再者,对测试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复核。有时候,单一的测量不能进行有效性的分析,此时应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测量,进行核对。最后,应合理安排工程的施工工序,为测量放线提供较好的施工环境,从而保证测量放线成果,另外作好施工测量前的策划,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和及时的调整。
小 结
综上所述,对建筑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些质量问题看似很小,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有些在初始阶段并不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不能及时处理和纠正,有可能发展成事故,所以,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关键工序,关键部位,一定要把好质量关,把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采用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尽最大努力减少质量问题,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施工测量的质量是工程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必须重视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测量质量管理,在工程项目施工中建立健全的施工测量质量管理制度,按照施工测量的流程进行过程控制,通过管理手段消灭测量事故的隐患,进一步提高测量成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工程测量的发展与需求[J];2003年04期
2严伯铎;中国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 2005年04期
3潘正风;工程测量技术发展现状[J];2004年06期

点赞:7108 浏览:2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