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人主观心理要素对火灾现场调查影响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传统的火灾现场调查往往住专注于对其现场遗留实物的调查、分析与判断,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火灾发生时在人主观心理的驱使下存在的心理暗示。然而,事实证明人的主观心理要素同火灾现场实物一样对其现场的整体调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从两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人的主观心理要素对火灾现场调查重要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心理分析辅助火灾现场调查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火灾现场 调查 主观心理 重要性 意见
1672-3791(2014)02(b)-0225-01
人的主观心理要素主要指的是在事件发生时,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事件的本能心理反应与映射。从另一角度来看,也可解释为在事件进行过程中,外部事物的存在对人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人在主观意识的支配下产生了对其实际存在的心理认知,在心理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也会对以后事物的重复出现产生必定的应激反应。总起来说,人的主观心理要素即深刻记载事件发生全过程的整体主观感知力,其对于事件的还原与有效模拟有着其他任何策略无可比拟的作用。
1 人的主观心理要素对火灾现场调查重要性的影响
一方面,由于火灾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突发性与破坏性,在火灾现场调查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不能仅仅凭借其现场的遗留实物来对火灾发生的源头、理由及物资的损失做到准确的判断。尽管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对火灾的发生状况做进一步的推断,但如果缺乏了相应的事实根据,这些判断标准也就不具备实际的参考价值了,从而现实生活中火灾真实防御工作的实施也就无从谈起了。基于这种观点的存在,笔者认为抛开对火灾现场中所遗留物体所做的一系列系统检测与数据分析,还应最大限度的扩大调查取证的范围至一些主观的人文因素。由于人的主观心理要素有着一定的痕迹可循,且因其应激反应的存在使得其真实性毋庸置疑,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火灾现场调查中利用人的主观心理痕迹对案件的分析加以辅助,进而更加快速的发现案件依据,并进一步挖掘潜在的遗留实物,尽量做到调查现场的高速模拟及还原,避开火灾调查中因物理依据不足而使得整个现场的勘测停滞不前现象的产生。
另一方面,据国内外相关数据分析表明,人的主观心理要素对火灾现场调查取证工作的进行有着其必定的可行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行为的产生是由其主观意识进行支配和决定的。其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即人在某个特定时期与场合下也会在某种程度上直接映现出与其相对应的心理活动与潜在的心理压力。总之,我们可以概括为人的主观心理要素是其行为表现的内在体现,而心理要素又是其行为展示的内衍。通过对火灾现场人的主观心理作用下的某些痕迹进行调查比对,能够直达事物的本质,进而更加有效的解决我们从宏观角度看不到的理由。一般而言,在人的主观因素影响下,无论是纵火人、受害者、目击者抑或逃跑者都会在火灾发生中有特定的行为动作或者个性表现,我们以此作为整个火灾现场调查的有机突破口进行科学合理的推断并得出结论,进而还原火灾发生的明确理由,对于防火工作的开展有着必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从而防患于未然避开同样的火灾事故再次发生。
2 关于应用心理分析辅助火灾现场调查的几点可行性意见
2.1 分类整理现场遗留实物,为心理辅助分析奠定完整的理论知识链路
尽管火灾现场是凌乱不堪的,但从其遗留物体的形态及大小规模来看,我们往往也能以此对整个事件发生的大致情况做到粗略的分析与阐述。然而要想更加详尽的了解火灾的起源及其发生的具体情况,就需要对其现场遗留物质进行必要的分类整理,尽量在保持其原样的前提下做到不遗漏、不转变,努力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此外,在进行火灾现场调查分析时,一定要注意尊重事物的客观事实,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是对的,也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排除事件发生的每一个可能性。
2.2 分析火灾现场存在的遗留物与人的主观心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推断事件发生真实情境
第一,火灾现场存在多种物质,这些物质不仅包括引起火灾发生的导火索,纵火者在慌乱中留下的犯罪线索、天然的易燃易爆物,同时也可能包括受困者在逃离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基于这些物体的妥善保留,我们可以以其为直接证据科学的探索事件发生后的真实心理映射,进而客观的分析火灾进行时的情境。只有通过这些物体形态的存在推断人的主观心理活动,才能更好的模拟出事件发生的实际画面,从而与火灾目击者所做出的陈述进行一一比对,辅助火灾现场调查最终结果产生的真实可靠性。从这个角度来看,火灾现场遗留的物体就必不可少的作为了火灾发生中人主观心理的直接映射。我们密切关注遗留物的存在特征也就意味着我们迅速的获取了最多的有效信息资源,调查的范围面扩大的同时也就大大减少了火灾现场调查中无用功的产生。
第二,火灾现场中的一些痕迹(如足印,地面摩擦、可燃物残留痕迹等)等细节的存在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火灾时人的主观心理要素进行一定的折射。举例来说,火灾现场中足印的深浅也能从某种角度反映人在事件发生时匆忙混乱的程度。而从地面摩擦的痕迹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其物体在移动过程中的方向线路,同时也可以其反方向作为火灾源头的所在。通过可燃物的燃烧痕迹我们也能间接地了解到其用量及燃烧状态,进而深思在火势急速蔓延的状况下人们做出的最直接反应,从而与其他要素结合起来进行人的主观心理要素分析,协助现场调查的进一步推行。
第三,针对火灾发生后人体烧伤状况做适当的心理分析。人体烧伤部位所在位置及程度的深浅是对火灾发生现场调查的最有效且力度最大的证据。或许火灾现场的残留物可以被转变甚至恢复原状,但人体的伤痕却永远无法彻底的复原。疤痕的存在、心理的感受也就成为了在做火灾现场调查分析时的有效证据与评判标准。如,十名工人同时在油田里工作,在石油崩裂喷发时,九名工人脚的部位均受伤,只有一人的受伤部位在手部,那么我们可以推测可能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而引起的火灾事故发生。同时也可让这十名工人对事故发生时的细节进行具体的回忆,加之其主观心理要素的存在寻找事故的源头所在。此外,根据火灾事故中遇难者的尸体形态及也能够进一步的判断人在事故发生时的主观心理反应,进而对事件的调查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火灾现场的调查不应仅仅停留在单纯的遗留物与遗留痕迹的直观表达上,而应将其与事故发生时人的主观心理要素结合起来,即将遗留物或痕迹的直观表现与人心理的映射反应融合,以其为主要依据,并在此基础上对火灾事故发生的真实状况加以有效地还原,从而吸取经验教训,避开同种类型火灾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兴华.火灾调查中心理痕迹分析与应用[J].学院学报,2008(2).
[2]孙晋科.火灾时的应激心理分析[J].城市与减灾,2004(3).
[3]闫文华,孔祥昆,郝爱玲,等.我国火灾中人的行为研究动态[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2(11).
[4]姜连瑞.火灾中被困人员的心理分析及干预[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2).

点赞:9192 浏览:34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