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谈情谈情感在语文教学中作用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作品、作者、学生三方面情感的共鸣,在情感的指导下对进入新知、理解词句、训练语言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越来越重视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总体上是以认知教育为轴心运行的,情感教育没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它充其量只是作为一种手段或点缀依附于认知教育。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而学生却死气沉沉,神情淡漠,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拨动学生情感的弦,使学生透过情感积淀很自然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从而产生共鸣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就这个问题作了以下探索:

一、依托情感,进入新知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实际上,作品内也有境,学生只有入境才能始于亲。学生一旦进入了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对作品刻画的人物,抒发的感情,阐述的哲理,便会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样,学生在学习理解作品的语言文字时,便能够化难为易、兴趣盎然。
学生初读课文后联系自己,展开联想,唤起学生原有的情感,是最原始的情感共鸣点。《背影》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身难忘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在投影上显示了如下歌词:“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然后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父亲,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六年级时父亲不顾漫天大雪,深夜背着生病的自己赶往医院;有的说父亲每年都为我买几身新衣服,而他自己却总是冬天当外套,夏天又当外衣的那一身……。这一回顾,唤起了学生情感积累,激发了学生内心蕴藏的情感经验,对父亲的爱戴之情油燃而生,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另外,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也能很快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之中。例如,笔者在讲析《石壕吏》这篇课文时,带着情感作了如下描述:夜色茫茫,如狼似虎的官差突袭石壕村,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衣衫不整,面色苍白,面对官吏哭诉着自己新战死的两个儿子及家中的贫破,然而官差毫无怜悯之心,依然要老妇人急应河阳役,只留下哭声一片。教师的这番讲述,显然已经把对老妇的同情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赋予了学生,结合着学生们的预习,也就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意境之中,从而达到了情感的共鸣。

二、凭借情感,理解词句

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体会到了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意境,具体感受作者蕴藏其中的思想感情,以此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产生对知识本身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背影》这篇课文中有这样几句外貌描写: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不少学生认为此处外貌描写是多余的。笔者问学生,当父亲身着布棉袄时,送给儿子的又是什么衣服呢?学生翻看课本回答说是紫皮大衣。笔者因势利导:父亲和儿子的穿源于:硕士论文www.808so.com
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又说明了什么呢?你们家里好吃的和好穿的又多为谁享用呢?学生沉默了。当笔者再让学生阅读父亲身着布棉袍,爬过月台买橘子这一段内容时,发现有不少学生已经泪光莹莹。笔者明白,答案已在情感的激荡中不言而喻了。当情感充盈在心中,并以此来理解词句时,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把握情感,训练语言

语言文字是作者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经过作者心中酝酿,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把心中反复激荡的情感进行外在诠释。在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时候,不仅需要老师深刻地理解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情感,而且要把作者的情感以最恰当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从而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学生的语言训练就会有“法”可依,并在此“法”的指导下,使语言训练凝练、简明、意远。
白居易的作品《钱塘湖春行》浅显易懂、清新隽永。全诗着眼于花鸟与草树的相映成趣,通过对西湖初春景色的描绘,不仅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而且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因此,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老师就不要再进行枯燥乏味的讲解,而应该引导他们进入情境,以喜悦之情来描绘初春之景。例如,在试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时,就没有让学生们照本宣科,而是在情感的支配下,作了艺术的描绘:五彩缤纷的鲜花东一簇,西一丛,你争我抢的,使人目不暇接,渐渐地就要迷住了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刚好遮盖住了马蹄,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这样,在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的同时,也用精彩的语言把这种情感很好地诠释出来了。
总之,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认知过程,而且是伴随认知过程的一个情感发展过程。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感知理解建立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通过身临其境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感受,进而让他们有感而发地进行朗读,以此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培养思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让学生乘着这认知之“舟”在情感之“河”中扬帆探航,乘风破浪,驶向知识的彼岸。
(靳海莹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魏庙中学221639)

点赞:11000 浏览:4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