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统筹论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之统筹观中国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源于:论文大全www.808so.com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统筹观
摘 要: 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状况是影响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二者关系密切、互为条件。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大学生的心理态度、情感体验和心理活动过程,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而心理健康则制约着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影响其思想道德表现及其心理变化,它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础。只有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关联,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良性互动,努力协调社会诸因素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切实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009-4474(2012)06-0113-05
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背景下,不少高校纷纷致力于“和谐校园”、“健康校园”的创建,这些活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也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然而,在现实中许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究其原因,主要是未充分把握思想道德素质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关联。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互为条件且具有内在的关联性,这就决定了二者必须统筹发展,只有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随着社会生活改善和文明程度日益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与日俱增。事实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深层原因往往涉及到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领域。心理健康问题在本质上具有性,心理适应不可能排除的因素,个体健康问题往往是人类道德生活障碍的结果〔1〕。因此,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根本保障。
1.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态度和情感体验
思想道德素质与个体内部心理的许多方面密切相关,其中与信仰的关系尤为突出。人只有有了信仰,其人生才会有归属感和精神寄托,才不会感到孤独空虚;正是有了心灵的安抚和精神的支撑,人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更高的理想和目标,进而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使心理趋于平衡〔2〕。但是,当前有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缺乏高品位的志趣,比较突出,这不仅影响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也会影响其良好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形成。笔者认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可以陶冶大学生的美好心灵,促使他们形成高尚的情操与健康的志趣,进而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和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反之,不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则常常导致大学生思想意识低下,价值观发生偏差,远离崇高的精神境界与独立的人格品质,缺乏对良好情感的追求,很容易导致其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譬如,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因小事或精神失常的事件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其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但分析其深层次原因,主要是这些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信念,看不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心胸比较狭窄〔3〕。可见,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心理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邓泽军 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之统筹观2.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大学生心理活动过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无不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而心理活动过程又必然会受其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譬如,大学生在健康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观豁达的处事方式,而这些都是大学生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而逐渐养成的。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有些大学生的思想消极、涣散,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仰,对真善美的判断出现了偏差,这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心理认知活动的正常进行,不利于他们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违纪、违法犯罪等现象。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存在问题,会使大学生在面临多种选择时稍有不慎就误入歧途,因此,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3.思想道德素质影响着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的外显行为常会反映其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譬如,作为人格的重要成分的“认知风格”,就关系着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它与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有关研究表明,具有忠诚、善良、正直、廉洁等心理品质的人,其思想道德素质也比较高,不仅能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且自身的身体也比较健康〔4〕。这种思想道德素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实际上是借助了心理健康的中间环节而实现的,这也反映了思想道德素质对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因此,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等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现实中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失去了强健的理性力量与清醒的使命意识,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不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以至于在多种价值选择时常常会产生矛盾与冲突,进而造成了偏执、冷漠、无助、孤独等心理状态,有些严重的还会产生自弃、逃避等行为。这也说明了思想道德素质关系着大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基本条件,影响着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控能力,以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有研究者把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勾勒成一个“地形图”,将冰山下的基础层面代表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冰山上露出的部分代表大学生的思想层面,冰山最高部分代表大学生的政治层面〔5〕。从“地形图”上看,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常常与其心理问题相伴随,一般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往往只是其心理问题的外显,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才是问题的根源。笔者认为,要解决大学生思想道德问题必须以解决其心理问题为切入点。
1.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受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制约
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其形成存在着内化与外化两方面的过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内化过程是个体对社会道德规范进行多方面的选择、分化、融合、顺应的过程,它包括感受与注意、分析与理解、选择与接受以及深化四个阶段〔6〕;这四个阶段都对应于大学生心理过程的一定阶段,这些阶段都需要心理健康的支持。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外化则是把已经形成的思想道德信念自主地转化为其思想道德行为,包括行为动机、行为选择、行为实施、行为习惯四个阶段。这一转化也是在大学生内在心理活动的参与下才能实现,也要受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制约。上述特点表明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过程要受制于心理健康状况,其诸多思想道德问题都与心理健康问题有关。例如,有的大学生由于存在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心理问题,表现出极端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酷等行为特征,往往会做出与社会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体系截然相反的一些事情。2.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影响其思想道德的表现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心理情绪波动较大,心理冲突较多。他们在人际交往、情感恋爱、社会适应等方面常常会面临不少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心理偏激,加之他们大多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出现失望、焦虑、压抑、孤独、消沉等心理障碍〔5〕。这不仅使得他们在实际生活中,难以经受住各种诱惑和冲击,其思想道德信念也易发生动摇,以至于经常发生逃课、、酗酒、等行为;还有的大学生由于自我意识过于强烈,社会公益意识淡漠,很少考虑理想、前途等问题。加之,这些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自尊心强、心理承受能力差、感情脆弱、自控能力不强等特点,这就使得他们在面临诸多困境时容易产生紧张、焦虑、自卑、社交恐惧等负面情绪,而这些负性情绪如果长期不能摆脱,就会影响其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的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多种价值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并存,势必会在大学校园里延伸和碰撞,这就使得一部分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了迷茫困惑、无价值感、社会关系不适等问题,进而表现出理想淡化、信念动摇、社会公德意识差、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等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这些现象动摇着不少大学生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譬如他们常常仅以物质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把参加政治学习、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向党组织靠拢作为实现个人利益的手段。有调查反映,有34%的学生竟然把入党动机归结为毕业后好找工作,只有14%的学生认为是中国的先进性使然。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认为这会逐渐导致他们通常关注物质,鄙视精神;重视现实,轻视理想;热衷功利,漠视理义;珍视个人,忽视社会;看重私利,缺乏诚信〔7〕。与此同时,大学生确实还面临着学习、就业、社会交往等诸多方面的实际困难,这些困难不仅会导致他们出现紧张、焦虑、自卑、社交恐惧等不良情绪,还会影响其思想道德素质及行为,譬如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一些同学跨越了不道德的底线。调查发现约有14%的大学生有过考试、行为,其中仅有3%的同学在时心存愧疚,而其他人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可见,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建立在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才能站得稳、立得牢。实践表明,只有心理健康状况好、心理素质高的大学生,才会拥有坚定的思想信念和科学的人生观,才能把自己的理想、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而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心理素质不高的大学生,其思想与行为常常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和良好道德行为的要求。可见,心理素质的高低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行为,它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基础。
三、统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的提升策略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不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而且在总体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其内容和方法具有共同性和相融性,这就需要切实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的统筹发展。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采用课程传授、举办讲座、开展心理咨询、加大宣传力度等方式,且在心理咨询老师充分尊重、理解前来咨询学生的基础上,使师生双方都能敞开心扉。在这种双方信任的氛围里完成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劝慰和教育,这不仅有助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可以弥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表面化、简单化的缺陷,夯实其心理基础,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这种教育方式比较容易进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有利于他们对社会思想道德的认知,同时也应看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虽与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化密切相关论文下载中心www.808so.com
,可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作为内在的基础,没有知、情、意的协调发展,外在的思想道德观念是很难内化为大学生自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信念的。对此,要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心理内部知、情、意的协调发展,不断改善其内在的个性品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使他们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他人和自己,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做到自立、自信、自尊和自强,进而不断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2.以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为抓手,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工作只强调社会性功能,不太注重个体性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收效甚微,而且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应有的指导。这也是众多高校在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目前我国高校德育或因理论教育缺乏力度,或因联系社会现实不够紧密,或因学生认识存在一定偏差,常常效果不佳。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管传授本专业的知识,缺乏应有的育人观念,很少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更未关注学生在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之,高校的辅导员也因其工作繁杂,难以有效地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认真思考〔8〕。这就使得高校德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的问题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未能充分发挥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对此,高校德育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切实关心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一方面,要进一步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从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实际出发,积极发挥主流文化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大学生分清真善美和假恶丑,促使大学生不断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境界,使其在名利诱惑面前不动心,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另一方面,高校德育教育不仅要注重大学生在政治、思想、行为规范,也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如情绪调适、人际交往、挫折对待、职业选择等,以增强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其养成诚实、正直、善良、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等良好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积极整合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的良性互动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都是以提高人的素质、造就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具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之效。心理健康教育可为高校德育夯实理想、信念、价值观和世界观等人格方面的心理基础,能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可接受性和实效性;而高校德育通过促进大学生品德心理的知、情、意、行提升过程,帮助其磨炼意志品质,锻炼其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进而有助于消除大学生心理障碍。因此,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更有效地促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众所周知,高校德育教育通常是用说服、榜样、评价、锻炼等方法和开会、报告、座谈、主题活动等形式来进行,一般会使人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而心理健康教育则从大学生的特点和现状出发,将其与高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可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9〕。为此,要努力在实践中将高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心理健康发展。应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意志品质,引导其健康发展〔10〕。源于:大学毕业论文格式www.808so.com

点赞:7547 浏览:2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