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湖北论湖北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进展学术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县域经济作为中国基本的经济单元,在国民经济中的中国论文中心www.808so.com
地位和作用逐渐凸现。“富民强国”必须首先“富民强县”,只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从全国看,当前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诸多矛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增收缓慢、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和县乡财政拮据。按照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都必须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形成产业集聚,以此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中小企业工业园
在湖北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县域工业产业聚集度提高,在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化工、纺织、建材、医药、食品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县域特色工业产业群,其中部分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以现有的县域开发区为载体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如宜昌磷化工、仙桃无纺布、鄂州燕矶的金刚石刀具、随州专用车改装、荆州石油机械、京山包装机械等一批产业集群,不仅在县域产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极大地带动了本地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部分产业集群在湖北省乃至于全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一、湖北省县域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一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2011年,全省67家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聚集了规模以上企业2904家,比上年净增303家,实现销售收入5979亿元、上交税金181.9亿元,分别增长34.7%和33.8%;规模过百亿级的产业集群达到18个。二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随州专用车、宜昌磷化工、荆州石油机械、江夏装备制造等一批在全国和省内具有明显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已经形成。仙桃无纺布、鄂州金刚石刀具、通城涂附磨具、宜昌磷化工和化成箔、荆州石油机械、京山包装机械、谷城蓄电池、大冶劲酒等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宜昌磷化工和仙桃无纺布两个产业集群入围“第三届中国百佳产业集群”。三是名优产品竞争力不断增强。2011年,县域涌现出“中国驰名商标”39个,占全省总量的四成以上。在培育自主品牌的同时,各地还引进了一大批名牌产品和名企落户湖北,与本地资源对接“联姻”,盘活存量,做大增量。
近些年来,湖北省各地抢抓沿海产业升级的大好机遇,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了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和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大项目。仙桃引来全球第四大印制电路板厂商——台湾健鼎科技,其投资5亿美元在仙桃建设中国最大的印制电路板生产基地,近20家上下游关联企业扎堆跟进,将建成年规模近500亿元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九州方园总投资50亿元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园落户宜都,将建成“单晶硅棒拉制—硅棒切片加工—电池片生产—光伏组件—系统集成”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和产值将达300亿元的世界一流的光伏生产基地。
然而由于县域经济的工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结构、质量和效益不优,县域产业集群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一方面,县域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比重较大,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的“五小”企业主要集中于县域,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的情况下,这些产业迫于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面临转型;另一方面,多数产业集群规模相对较小,导致集群程度不高,产业链缺乏纵向外延,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明显,企业之间缺少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资源在整个生产系统中的流动,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的情况。同时,每个企业生产所造成的大量废弃物不能进行综合治理,增加了环境保护的成本。

二、以县域资源为依托培育特色产业集群

县域经济布局从宏观上要求县域产业群体的集聚规模要适度,产业结构要合理,分工要明确且具有高效益,协作要密切并具有高效率,以便充分发挥县域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地获得县域经济发展上的集聚效应。研究证明,县域集聚群体发展的历史过程是选择建立某个县域优势产业部门起家,再逐步围绕这个主导部门纵向和横向地发展一系列有联系的部门,然后群体不断扩大、完善和系统化。影响集聚经济规模大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条件、县域经济基础、经济环境、经济社会主体质素、区位优势以及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等。据此理论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应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塑造风格各异、关系互补的县域产业分工格局,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取得较好的区域产业分工效益。
县域中小企业集群形成的内在驱动力在于企业对这种聚集经济效益的追求。中小企业集群的形成提高了群内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县域中小企业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与销售额。同时,县域中小企业集群可以使企业利用地理空间上的接近,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一体化生产与销售。以其“柔性生产体系”满足市场个性和多样化的需求,以集群这个整体的合力切入到全球生产链,这就是波特“结构”的力量。集群内部通过专业化分工,可以整合企业内外资源,获得规模经济,使平均成本得到明显降低:垂直一体化降低物流成本,信息流动效应降低信息成本,企业集聚降低交易成本,人才集聚效应降低人才搜寻成本。集群还极大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中小企业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着各种正式或非正式的交流关系,它有利于信息的集中、传递和扩散,有利于经验、技巧的相互学习,能激发企业的创新。
经济发展需要发挥比较优势,而资源禀赋是构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广大的县域资源禀赋上的差异,给县域之间的发展提供了互利组合的可能性。从这种意义上说,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是一个地方长期发展形成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也往往得益于特色产业。要按照产业链的形成规律,充分发挥县域的资源和地域空间比较优势,依托当地的产业、地理资源、社会人文背景,形成特色,更好地发挥聚集效应。培育地方特色产业群,就是要立足县域实际,顺应市场需求导向。突出地方特色,把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依托某一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此聚集企业,形成产业群体,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衍生新的产业集群,如此滚动发展。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要发挥比较优势。由于不同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社会文化背景等不同,适合发展的产业也就不同,因此在发展产业集群时一定要从本县实际出发,要注重发挥本县的比较优势。选择本县最具优势的产业,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聚合各种要素,进行重点培育,尽快把企业群体做大,把产业链做长,完善产业体系。

三、实施产业集群政策,促进产业园区建设

基于产业集群要实现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政府管理部门在产业集群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注重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引导社会资源流向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园区的发展和建设。
产业园区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的规模经济。同时,产业园区企业集聚的规模效应容易形成产业链,加强上下产业链之间企业的联系,将污染尽可能在产业园区内企业之间进行处理,以做到减量化,保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湖北省、地级开发区中对资源环境依赖较大的产业,以及精细化工、盐化工、磷化工等资源型产业集群,都应该运用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坚持产业集聚和生态产业园的建设并重的原则,引导产业集聚,促使企业改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规划引导,强化工作措施,在形成特色、培植龙头企业、打造平台、配套服务上下功夫,突出发展集中度高、关联性强、特色鲜明、市场优势明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一方面,做好园区规划。依据产业布局的总体规划,按照“定位准确、功能完备、特色明显、长远发展”的原则,抓好各类产业园区规划,突出区域功能分工和园区产业特色,促进产业布局调整优化。另一方面,强化政策引导,按照园区发展定位,对有集群属性和与产业相关联的企业在特定产业园区落户的,可以给予税收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808so.com
、设施配套等优惠政策倾斜,对在其他地方落户的企业,则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以此引导企业向各类专业园区集聚,提高园区产业集群化程度,促进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与发展。
要切实创新服务手段。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对外”的政务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务实高效的服务方式,提供全方位、多元化服务。要切实提高缓解制约因素的能力,要坚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市场的办法解决土地、资金等发展瓶颈。蕲春县漕河镇利用荒坡地建节能灯具工业城,建起41栋、1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实行农民得地租、集体得房租、政府得税收、老板得利润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样的经验和做法要在全省总结和推广,鼓励各地探索利用闲置、荒废资源引进外来投资、社会投资的新机制。
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强化“小进规”目标管理和跟踪督办;制定促进小企业升级培育计划,建立小企业进入规模企业育成机制,对列入计划的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配”发展之路,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进一步放手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上规模、提档次、创品牌,培育壮大一批骨干民营企业。积极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扩大市场主体规模。坚持“放”与“扶”相结合,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和湖北省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全民创业和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放开经营领域,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办事程序,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主体创造良好环境。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增强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支撑能力。 “十二五”时期,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湖北既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又有工业、交通、人才、科教优势,为促进湖北省县域要素集聚和产业承接提供了有利条件。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营造全国最优发展环境为目标,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强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大力发展重商文化,营造亲商、利商、留商、暖商、敬商、懂商、悦商的社会氛围,把重商崇企的理念转化为服务经济的自觉行为,破除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激发民间投资创业活力,把湖北县域建设成思想最解放、资源要素最开放、创新创业活力最强、发展举措最活最好的发展高地。
【参考文献】
柏玲: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发展[J].经济论坛,2009(2).
刘宝珍:发展产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J].北方经济,2008(3).
[3] 张爱琴:基于县域经济范围的山西中小企业产业集聚度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4] 陶卉、马淳正: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激活县域经济[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8(8).
[5] 张雷:县域中小企业集群竞争力及其风险的防范[J].商场现代化,2008(1).
(责任编辑:张琼芳)

点赞:6909 浏览:1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