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困境高校班主任工作困境和对策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和谐校园建设赋予了高校班主任工作新的内涵和工作着力点,高校班主任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但在我国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校班主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文章拟从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班主任的困境研究出发,着重探讨解决高校当前班主任生存和工作困境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班主任工作困境对策
[作者简介]李达军(1972- ),男,四川资中人,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四川内江641112)
[]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6-0100-02
班主任是高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部分高校教师和管理干部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一种负担,或马虎应付了事;少数学生片面强调自我管理,把班主任的工作看做是多余的关心,要求彻底摒弃班主任;一些高校也以某些实际困难为由开始试行年级政治辅导员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班主任工作的力量。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学校教育应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因此,高校的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不但不应该摒弃,而且是须臾不可离、至关重要的育人工作。
一、困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班主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其主要表现为:

(一)生存困境

1.高校现行的班主任兼任制导致班主任角色冲突。高校班主任工作内容繁琐,往往身兼数职:首先,作为专任教师,班主任在从事专业教学工作过程中,要贯彻寓教于学的基本教育理念,结合教学任务完成德育功能;其次,作为科研人员,班主任要追踪学科前沿,发表科研成果,完成既定的科研任务;再者,作为班级建设的组织者,班主任要关注所在班级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尽可能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由于班主任在学生面前需同时扮演几种角色,因时间和精力问题无法同时满足不同的角色期待,从而产生角色冲突。
2.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加强压缩了班主任的生存空间。按照200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要求,各高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应按1︰200的比例配备。为此,近年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辅导员的选聘配备工作,辅导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得以提高,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得到有效体现。但随着辅导员工作由面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向具体的管理和服务领域拓展,班主任的职能逐渐被辅导员替代,有的高校甚至取消了班主任,实行年级辅导员制,班主任的生存空间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压缩。
3.学分制改革使班主任立足困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学分制逐步取代了学年制。在学分制模式下,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渐趋个体化、动态化:教学上出现了“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源于:论文库www.808so.com
班”的现象,管理上出现了“同学不同寝,同寝不同学”的现象。实行学分制后,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极大地张扬,传统意义上整齐划一的班级管理模式分崩离析,教育对象空间的分散化和特点的复杂化使过去针对群体进行统一管理的“抓两头,带中间”等班主任工作方式效用衰减,高校传统班主任工作的依托对象消减,班主任失去了存在的土壤。
4.高校普遍实行的学习导师代替了班主任。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1938 年,在曾留学于牛津大学的浙江大学费巩训导长推动下,竺可桢校长在浙江大学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成为国内第一批借鉴牛津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本科导师制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理性,导师的职责在于帮助学生适应学分制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选择学习课程,确立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指导高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也就是说,导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学业指导,但近年来国内相当部分高校在借鉴和推行导师制的过程中,却忽略了导师制的核心价值,要求导师既要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还要替代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导致导师和班主任职责混同。

(二)工作困境

1.评定奖助学金的难度大。2007年开始,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的评选范围和金额均有了较大幅度增长,这些资助项目均以家庭贫困为前提。受金钱拜物思想的诱导,学生中功利化追求物质利益的现象与日俱增。为得到金额不菲的资助,原本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也纷纷写申请、补材料,争做“贫困生”。一方面,由于中国家庭经济收入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目前高校实行的各种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方法过分依赖直观的表面现象和人际因素,从而导致了认定工作的风险;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自己扶危救困的资金压力,往往会疏于对乡镇出具的贫困证明材料的严格审核,导致贫困认定的主要责任落到班主任身上,工作压力大。为追求所谓公正,不少班主任不得不采取一票否决制、集体票决制等简单易于操作的方法进行贫困认定,最终结果是“救了大学生的贫,伤了大学生的心”,在加大班主任工作难度的同时又损害了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2.调整学生人际关系难度大。大学是学生入职前的最后一次系统学习机会,绝大多数大学生由于高考前均处在由学校到学校的环境中,人生经历中缺少对社会的基本认知,因此几乎所有学生都寄希望于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进程,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各种人际关系就成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当务之急。但由于面临情感交流、学业提升、能力发展、就业竞争等诸多压力,加之80、90后学生普遍存在的自我中心主义,同学之间关系冷漠,话不投机,彼此猜疑,甚至“同室操戈”以致酿成悲剧。班主任面对这些发生在本班内部的人际交往矛盾时,往往左右为难。为化解自己面临的工作压力,一些班主任只能采取要么各打五十大板,要么任其自由化解的简单处理方式,而最终结果是既未能有效调整学生人际关系,又不能恰当维护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印象。
源于:免费毕业论文www.808so.com

点赞:8947 浏览:34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