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培育论社会责任感培育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是健全大学生个人人格的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当前我国大体上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但是由于社会、学校及学生自身等方面的原因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相脱离、实用性和功利性趋势增强等。通过对相关原因的分析,本文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社会责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培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政治、社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确立并不断完善,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社会活动中来,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并在行为过程中表现出一些责任行为。例如,一部分大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参加义务劳动、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等。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课余抽时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这些都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大部分还是具有社会责任。但是,部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重个人责任,轻社会责任;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相脱离;责任意识存在功利化倾向等。有一部分大学生在考取大学后,理想信念不明确,上进心减退、学习不努力,有的大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奉献社会割裂开来,往往把个人理想定位在自身物质条件的提高上,而忽视了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强调个人利益,对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毫不关心,甚至有的学生为了满足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集体和社会的利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淡薄。因此,加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国家的繁荣富强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相关概念

1.社会责任感
一般而言,社会责任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是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社会责任感。因此,笔者认为社会责任感“主要是指一个享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或组织对他人、集体和国家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的态度。作为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是知、情、行的统一,是人的内在精神价值和外部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健全个人人格;才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才能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团结;才能把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
2.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是指相关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智力认知条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实施培养社会责任的教育行为,其最终目的是培养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并最终将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使其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人。社会责任感培育过程一般包括内化和外化两个基本阶段。内化阶段是教育者将责任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完成由客体向主体的转化,主要通过讲授、学习等方式完成,例如,在大学里开设相关理论课程,通过系统的讲授,使大学生首先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明白什么是责任感及其内涵,以及可以通过那些途径进行培养等问题;外化阶段是指受教育者将掌握的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完成由主体到客体的转化,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例如,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义务支教等。通过参加这些实践活动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养成责任习惯,践行责任行为。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现状

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绝大部分还是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但是,在社会生活的一些领域,部分大学生却缺乏对社会和他人负责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的认同和遵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自我责任轻社会责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个人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会自发地追求自身利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大学生也深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只注重追求个人价值,自我责任明显增强却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个人利益与集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808so.com
体利益、公众利益发生冲突时,以个人利益为主,缺乏对集体和社会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大部分大学生对“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体会不深,甚至很多大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即使有也都很实际,只是为了获得一纸文凭,将来能自食其力,谋求一份理想的职业,而真正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而读书的则少之又少,也就很难将个人理想和祖国的前途结合起来。这部分大学生更加务实,更加注重真才实学,而表现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但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大学生缺乏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
2.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相脱离
当前,大部分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并不陌生,但由于渠道不畅、缺乏机会等原因,最终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将社会责任意识转化为责任行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有贡献社会的想法,但这并不代表其社会责任感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关键是在行为过程中践行责任行为。例如,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对见义勇为的行为表示肯定,他们对那些在危险时刻奋不顾身、挺身而出的英雄人物表示崇高的敬意。但在现实生活中,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他们一般更多的是考虑对自身利益的影响。大学生作为高级知识分子,受到比较系统化的教育,特别是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能明辨是非,推崇正义,但更多时候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很难付诸行动。
在一项涉及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调查中显示,“有60.1%的人对‘如果在公共场合发现偷窃行为我会予以干涉’的观点持否定态度。”由此可见,虽然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但是存在责任意识和责任行为相脱离的现象。
3.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较明显
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功利性倾向,学生注重培养将来能获得直接利益的知识能力,对那些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学科则敷衍了事。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选择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工作轻松稳定、经济收入高。因而一些热门专业和经济收入较高的工作成了大学生的首选。很少有人优先考虑祖国的需要或考虑去边远的贫困地区工作。甚至有些学生为了高薪水而放弃了所学专业,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考研或出国留学,专修几门主要课程,对其他课程则不管不问。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通过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为社会多做贡献而是满足自身利益。例如,有一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够端正,不能正确理解入党带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入党不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以后自身发展提供政治条件或者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前途,他们更多的是关心自身利益和发展前途,对集体、社会和国家考虑的较少。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明显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倾向。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对策

1.增强全社会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视
高校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尤其要引起重视。学校的根本职责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真正的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外还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尤其是要有社会责任感。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必需引起高度重视,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根据大学生身心特点制定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不能忽视大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而是要把大学生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前提。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关键是能否真正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中,真正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只有从观念上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社会责任感培育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家庭也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场所。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许多学生从小就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很多同学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唯我独尊”,他们大部分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关心和谦让,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以至于不明白学习的目的,不珍惜学习的机会,更有甚者不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因此,父母也应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2.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学校体制
首先,应从制度上将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内容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安排一定的章节和课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责任相关理论的宣传教育,丰富大学生有关社会责任的理论知识。因为,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前提。
其次,要引导广大教职工将社会责任教育深入到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将社会责任教育的榜样示范作用情况作为对广大教职工进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而在全校营造一种社会责任培育的良好氛围。
第三,明确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学校团委、学生会等部门,在开展各种教育活动时,把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并将教育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工作人员及学生的重要指标,从而为社会责任教育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
论文大全www.808so.com
最后,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社会责任教育协调机制。为了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对社会责任教育的合力作用,应建立起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整体机制。学校应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如要求辅导员定期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及时反映学生在学校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以便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工作,这种方式有利于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工作。
3.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内容
一般高校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重公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背景下,应扩大大学生社会责任培育的内容,有必要加入对其政治责任的培育。
一方面,要使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政治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政治分析能力和参与能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不断发展的,那么,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也需要逐步地提高和完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意识,首先要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爱国热情是一个负责任公民不竭的动力源泉,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会激励大学生积极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主动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地参与一些相关政治活动。相反,如果缺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不会主动关心身边正在发生的政治活动,也不会积极参与其中,甚至在危机关头可能背叛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另一方面,要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活动能力。大学生具有政治责任意识还要懂得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知识,知晓国家政治结构,学会参与政治活动的时机与方法等。公民权利的运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学生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也要注意掌握一些方式、方法。比如怎样才能投好自己神圣的一票?怎样监督政府?怎样评价政府绩效?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冯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与培养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2009,(5)
苏兰,何齐宗.青少年公民责任意识教育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10,(4):13-17.

点赞:15419 浏览:68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