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磁共振社会责任感认知神经机制工作

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会责任感将个体和社会联系起来,并且影响了个体行为及随后的情绪体验。责任感归因,即决定谁该为怎样的结果负责,贯穿于行为监控的历程中,并且影响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近年来大量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探讨关注了决策以及社会认知历程的神经机制。一般说来,决策行为分为两个历程,一个是做决定的反应阶段,另一个是反应后的结果评估阶段。关于结果评估阶段,有大量的ERP探讨涌现。然而,以往的探讨都忽略了责任感这一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责任感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团队决策中的责任感,还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责任感和法律责任感。由此,本论文的探讨试图探讨这两种层次的责任感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具体地,实验1的探讨目的就是通过操纵被试在团队任务中的社会责任感,来探讨责任感是否影响决策之后的结果评价历程的脑电活动。实验的策略是在实验室内,模仿社会责任分散效应,创建一个团队任务范式。一种情况下,被试和另外两名同伴一起完成游戏,即低责任感条件;另一种情况下,被试代表整个团队来完成任务,即高责任感条件。实验历程中收集被试接受反馈刺激的脑电数据,实验结束后,被试需要完成主观评定问卷。根据以往行为探讨,ERP探讨和fMRI探讨提供的证据,我们假设行动者主观体验到责任感将会对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评价历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会反映到结果评价阶段相关的脑电成分上。实验结果显示相对于低责任感条件,高责任条件下的反馈刺激诱发了更大的fERN和P300成分。进一步相关浅析表明,fERN与被试实验后报告的责任感主观评分成显著相关联系,责任感体验越强,fERN成分越大,并且这个相关不受P300成分的影响。说明fERN是对责任感敏感的特异性成分。实验2的探讨目的是为了重复验证实验1的结论。实验的策略是通过对指导语的操纵,让被试相信两种相同的任务中,一种是有规律的,而另一种是没有规律的。有规律也就意味着情境是被试可以制约的,有制约感的:而无规律情境被试则没有制约感。实验历程记录被试结果反馈阶段的脑电活动,实验后要求被试完成主观评定问卷。实验的假设是即使去除社会因素,个体对于自我行为不同的制约感也会诱发不同的责任感。实验2的结果基本上重复验证了实验1的结果:高责任感条件下观察到了较大的fERN成分和P300成分,然而只有fERN波幅与责任感评分有显著相关联系。实验1和2都发现责任感影响了fERN所反映的强化学习历程,但是关于责任感加工的神经基础还不清楚。关于fERN成分的强化学习论述认为,强化学习系统包括了基底神经节和前扣带回等脑区,那么大脑中是否有着一个与责任感加工有联系的脑区来影响了这个系统?前两个实验中采取的ERP技术,有其本身固有的缺陷——空间分辨率不够高。在这些探讨的基础上,实验3的探讨目的就是试图采取fMRI的技术找到与责任感加工相关的脑区。实验3改善了实验1当中所采取的任务范式。具体策略是让被试和两个假被试一起来完成一个扔的游戏,通过制约,被试每次都是最后一个人来结束游戏,这样被试就获得了一个特殊的身份。与此同时,通过操纵不同的背景下被试的成败,来操控他们的责任感,并利用fMRI技术扫描结果反馈阶段的大脑活动。行为数据显示对于被试责任感的操纵是有效的:当团队其他成员体现好,而自己搞砸了任务时,被试体验到了较高的自责感;相反,当由于个人体现较好而“拯救”了整个团队时,被试体验到了较高的功劳感。fMRI结果发现背内侧前额叶(dMFC)与责任感的加工有联系。当被试对结果拥有较高的责任感体验时(包括自责感和功劳感),这个区域的激活更强。实验3中结果效价的脑区激活非常强,而责任感加工相关脑区却相对弱。我们认为是由于被试在此类任务中更加关心金钱的得失信息。另外对于实验3的结果还有一个不足,就是责任感加工的脑区是否与奖赏概率加工的脑区有重叠,因为我们是通过设置不同的奖赏概率来操纵责任感的。为了解决这些不足,我们又进行了实验4,试图将金钱得失的反馈与责任归因的反馈分离。实验4的策略是,被试仍然与一名同伴一起完成一个团队任务,团队的成败取决于两个人共同的努力。在被试完成反应之后,程序首先反馈的是团队的输赢信息,然后才是每个人具体的体现。我们的假设是被试接受个人反馈后,会根据团队不同的输赢背景和具体的个人体现来进行归因。行为结果显示,被试的确根据团队的输赢信息以及每个人具体的体现来进行责任归因;fMRI的结果显示RTPJ是社会功劳感归因有联系的脑区,同时背侧前扣带回和背侧纹状体可能与归因历程中自我强化学习有联系。以上的几项探讨关注的都是社会团体决策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感不足,为了全面了解责任感的认知机制,在实验5中探讨了更高层面的责任感:普通人群如何对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进行评判。我们注意到以往探讨中忽略了“执行者”情境与“观察者”情境的差别。由此在实验5a和5b中分别探讨了这两种情境中,人物信念与事件结果对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评判的影响。探讨策略是通过改编并进展前人探讨中的道德故事,操纵故事中人物信念和事件结果,来考察被试对于故事中主人翁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评判。结果显示当道德故事中主人翁对第三者有直接伤害时,也就是我们说的“执行者”情境中,法律责任评判与道德责任评判相当,而当道德故事中主人翁对第三者有没有直接伤害,只是不作为时,也就是“观察者”情境中,法律责任评分显著减少,但是道德责任却仍然相对较高。同时,结果还发现,道德责任判断对人物信念的信息更加敏感,而法律责任判断对事件的结果信息更加敏感。另外,实验5的结果证实了信念在责任判断中的作用也以另一个方面为实验4中RTPJ的激活提供了行为学的证据,因为RTPJ是加工心理论述重要的区域之一。综上所述,本博十论文的儿项探讨具有如下论述作用:首先,探讨一发现社会责任感影响了结果评价阶段的fERN成分,这为责任感影响决策后结果评价历程提供了ERP证据,也为理解fERN这一脑电成分的功能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探讨二中,通过两个fMRI实验,我们发现了一些心理论述有关的重要脑区(dMFC和RTPJ)参与了责任感加工与归因,这为我们理解复杂社会情境下个体责任感归因的认知神经机制提供了原创性的发现。第三,探讨三还在社会道德责任判断领域做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性探讨,发现一些新的结果,并提出了一个改善的论述假设,为将来的探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键词:责任感论文归因论文反馈负波论文事件相关电位论文功能磁共振论文
本论文由www.808so.com中文摘要5-8
Abstract8-11
第1章 文献综述11-27
1.1 决策后结果评价的ERP探讨11-16
1.1.1 对fERN成分的一些新的认识12-13
1.1.2 社会认知领域的fERN效应13-14
1.1.3 fERN效应的个体差别14-15
1.1.4 对fERN论述解释的深思15-16
1.2 责任感及责任感归因的行为探讨16-22
1.2.1 责任分散现象的探讨16-18
1.2.2 责任感定义18-20
1.2.3 责任归因的行为探讨20-22
1.3 社会道德责任感判断22-24
1.4 责任感加工相关的认知神经科学探讨24-27
第2章 不足的提出及探讨案例27-31
2.1 探讨一的不足提出、案例和预期27-28
2.2 探讨二的不足提出、案例和预期28-29
2.3 探讨三的不足提出、案例和预期29-31
第3章 实验探讨31-75
探讨

一、责任感影响结果评价加工31-46

实验1 社会责任感影响决策结果反馈诱发的fERN成分——对前一项探讨补充数据和再浅析31-39
实验2 制约感影响决策任务中的责任感的ERP探讨39-46
探讨

二、责任感归因的神经基础46-67

实验3 决策任务中责任感加工的脑成像探讨46-56
实验4 责任感归因的脑成像探讨56-67
探讨

三、道德/法律责任判断的认知探讨67-75

实验5 信念和结果对道德责任感和法律责任感判断的影响67-75
第4章 总的讨论和结论75-83
4.1 责任感影响了结果评价阶段的fERN成分75-77
4.2 责任感加工及归因的神经基础77-79
4.3 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判断的异同79-81
4.4 探讨结论81-83
参考文献83-93
附录93-95
科研成果95-97
致谢97-98

点赞:4675 浏览:1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