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刍议依托思政课“微博课堂”助推理想信念教育刍议

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微博有着以往各类网络应用不可比拟的特点与优势,如果能将微博的信息传播功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切合,创建“微博课堂”,有利于克服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真正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微博课堂;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教学
1673-291X(2012)30-0263-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目前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存在着教学观念落伍、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等诸多问题,部分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大,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并且直接影响到了思政课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因此,我们必须切实有效地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来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微博的出现正是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带来了崭新的平台。微博,依据谐音又被称为“围脖”,是随着Web2.0而兴起的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它允许用户以140个以内的字符随时随地更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信息,并实现即时的分享,是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微博有着以往各类网络应用不可比拟的特点与优势,如果能将微博的信息传播功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切合,创建“微博课堂”,有利于克服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真正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所谓“微博课堂”,是指教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微博与学生开展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互动交流的虚拟课堂。

一、“微博课堂”应用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要性分析

1.“微博课堂”有助于转变教育观念,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走进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808so.com
大学生生活。“道德就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道德的基本提问是‘人应当如何生活?’的问题。”大学生的思想成长源于他们的生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增强实效性,必须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才能对他们进行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微博已经逐渐演变成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是他们表达自我情绪、记录心灵路程、发表自我观点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发挥微博的优势,关注大学生的生活轨迹和心路历程,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回归生活。借助“微博课堂”,教师可以即时跟踪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使教育方式更多考虑学生的接受性;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呈现在微博中,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开展叙事教育,以榜样、事例等新鲜活泼的方式获得学生的认可,从而对学生进行间接地引导。
2.“微博课堂”有助于加强师生交流,增强大学生主体意识。传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说教和灌输为主,教师绝对掌控话语权,往往有意识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持续高强度的思想道德观念的传播和灌输,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大学生不易于接受,也使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很难达到。而在微博语境下,每个人互为粉丝和听众,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教师不再是传统式的说教者,而是与大学生贴近的朋友,大学生可以随时发布自己的生活感悟、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大增强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利用“微博课堂”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有利于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加强师生的平等对话,给予学生自由表达自我的机会,降低学生对正面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抵触情绪,真正在内心深处接受教育,实现知行统一。
3.“微博课堂”有助于优化教育环境,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传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局限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缺陷在所难免,而微博的即时、互动、立体的传播方式,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赋予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极强的渗透性、覆盖性,弥补了其在环境方面的缺陷,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和更长的时间内开展,为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进行心灵对话、思想交流、信息传递提供了便利,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环境。同时,“微博课堂”形式丰富多样,微博支持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这种简单活泼、生动有趣的传播方式可以弥补传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载体过于单一、方法过于死板的缺陷,提供给学习者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寓教于乐”的教育氛围。思政课教师把微博融入到教学中,用“微博语言”发表言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有助于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

二、“微博课堂”应用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可行性分析

1.微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微博自2006年诞生以来能够迅速发展成为时下最为盛行的新媒体之一,并且受到社会各类人群的追捧,原因在于微博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点和优势。第一,操作便捷。微博内容短小,通常限制在140字以内,方便和手机短信对接。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可随时随地发布、更新、传播、分享各类信息,并且信息类型多样,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均可,确保了微博信息的丰富性。第二,传播快速。微博整合了多种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可以瞬间发布出去,具有速度上的绝对优势,堪比“现场直播”,并且微博的“转发”功能使得信息的扩散速度急剧加快,信息在用户的人际网络中呈裂变式传播。第三,交互性强。微博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大家可以通过“关注”或“收听”他人而成为“粉丝”,也可以“被关注”或“被收听”成为他人的关注对象。通过微博的“评论”、“转发”和“私信”等功能,用户不但可以随时随地保持与亲朋好友的信息交流,又可以保持一种“背对脸”式的轻松自主,微博具有显著的交互性优势。2.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使用。微博作为一个技术性的交互平台,能够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于这种新鲜的、功能便捷的沟通平台,恰好契合了高校大学生注重自我表达、强调个性意见、善于求新求变的思想特点,也使得高校大学生迅速成为微博用户的生力军。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共有24 988万人使用微博,比2010年暴涨近300%;2011年网民的微博使用率猛涨到48.7%,比2010年提高了34.9%,占比为30.2%的学生仍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高校中几乎100%的学生都上网,大学生不用微博或者不看微被视为“外星人” 。由此可见,微博已经逐渐演变成大学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成为其交流与获取信息资源的主流渠道,成为他们基本的学习、生活和休闲工具。
3.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媒介素养。随着新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的人们的生活世界,人们的媒介素养培养意识不断增强,在国外一些大众传媒发达的国家已经将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课程在中小学进行系统实施。中国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关注起步晚,但近几年,中国部分高校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软硬件设施情况,制定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计划,例如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选修课程,通过把媒介教育内容融入到思政课等课程教学体系中,通过高校社团组织进行媒介素养宣传教育,定期组织举办有关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讲座等等。经过近十年来的发展和重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数大学生能够意识到媒介对信息获得的重要,可以合理地分配和选择使用媒介的时间;能够利用媒介进行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以及在信息面前有一种思想的过滤能力和免疫能力;能够掌握正确的道德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媒介道德品质,规范自身的媒介活动行为。

三、“微博课堂”应用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策略分析

1.基于“微博课堂”的抛锚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究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策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抛锚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创设教学情境、确定学习问题、自主学习和效果评价四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是看学生是否乐学真信,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和学习兴趣,造成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微博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有助于改变这一现状。例如可以将微博的广播功能应用于抛锚式教学方法。微博的广播功能在创设情境上有着对学生感官功能全方位刺激的优势,教师在课前将教学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在微博上进行广播,学生接收到信息后可以自行查找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这种比传统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更自由的广播方式能使课堂的主体转变为学生,教师由填鸭式的主导转变为辅助的引导,从而形成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机制。
2.基于“微博课堂”的个性化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意味着寻求不同的变体和途径,借以按照各种不同的个人特点去达到一般的教学目标”[3],是以学生为中心,满足个别学生需要的教学,其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生理、心理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思想认知、道德分析和价值判断都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应当区分层次,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忽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标准,远远不能满足个性化教学的要求,而“微博课堂”可以为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提供有效的支持。例如微博的私信功能,只有发私信者和接私信者双方知晓,这就为教师和一个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了平台,学生避免了在传统课堂上当众发言缺乏勇气或者害怕出错的尴尬,可以用私信方式与教师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困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目标和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并以私信方式发送。
3.基于“微博课堂”的协作学习策略。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与学习情景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其中还包括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协作学习需要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来完成,通过协作学习,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但是在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运用不够。微博支持下的协作学习是指主要利用微博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例如微博的微群功能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协作学习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微群是微博用户根据共同的志趣、爱好而形成的虚拟人际关系网,具备话题发起、资源搜索、知识整理、群体共享和群体分组等特点。通过微群,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可以发起群活动,促进群内成员围绕某一学习主题进行深度互动,这为学生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交互与合作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活动,达到协摘自:毕业论文结论范文www.808so.com
作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
葛超.微博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2,(6).
[3]杨军.论高校“个性化教学”过程中的教师角色转变[J].教育探索,2007,(9).[责任编辑 魏 杰]

点赞:6742 浏览:18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