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胡同走出语文教学死胡同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曾有很多教育界的同仁感慨:"语文教学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这足见在旧的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已经深深陷入了迷茫之中,教师们找不到语文教学的出路。这种迷茫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多讲还是少讲,注重基础还是能力提升,讲解知识还是设置题目,答案固定还是发散,注重课本内容还是考试应用。
这些疑惑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语文学科的本身,"语文",我个人人认为,"语",便指的语言,而"文",则指的文学,因而语文不同意英语,只学习其作为语言的交际作用,而也要强调语言的文学性。而古今中外的文学,浩如烟海,在这广阔的天地里遨游,怎能不迷失方向?
毫不否认,一直以来,在教学中,我也有着上述的种种疑惑。然而教师即便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然而,"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况"学海无涯",谁能无惑呢?
而这些疑惑在进行《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又突出地表现出来。我几乎是在疑惑中不断思考,在解惑中不断尝试的过程里完成整个教学的。《红楼梦》作为经典小说,在教学时,首先要抓住小说的三大要素——环境、人物、故事情节。我自己的思路很清楚,但要在有限的时间把这本大部头的小说让学生了解并且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自己心里还是有些疑惑与不自信。

(一)关于讲多还是讲少。

因为《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学生都有基本的了解。而且书中人物达七百多人,仅金陵十二钗的正负册里的人物,都难得说尽评透。况此书共有一百二十回,要是详细地去讲人物与故事情节,恐怕一学期的课时都讲不完。所以在这个人物和故事情节方面,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发言,讲自己最喜欢的人物,最有印象的情节,进而过渡到《林黛玉进贾府》的这一回。有的学生讲到黛玉葬花的情节、有的讲到贾宝玉成婚的情节,有的学生发言还是很精彩的,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我又补充了容易被学生忽视的前五回的内容,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因而讲多不如精讲,不讲的空白给学生的自我学习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所以,学生不理解的不讲,学生没兴趣的不讲,而且可以让学生讲,学生讲自己的了解与感悟,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还引起了其他学生的羡慕与学习,激发了竞争意识与学习兴趣。

(二)关于注重基础知识还是能力提升。

毫无疑问,基础知识是建构语文学习大厦的根基。但课堂教学如果过多的停留在基础知识部分,那就降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把大量的课外学习挪到了课堂,这实质上是浪费了课堂的时间。我这么讲,并不是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需要思考的是高中教学毕竟不同于小学与初中。如果现在还强调将这课中的生字词"盥洗""懵懂""杜撰"等等,在课堂上读几遍写几遍的话,那么与小学初中的教学有何区别。这些字词的识记,必须结合导学案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可以在课堂上运用灵活的试题对此进行考查,以进一步夯实基础,让学生引起重视,注意其应用。

(三)关于讲解知识还是设置题目。

个人以为,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掌握知识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题目。而且讲解知识易于陷入知识的被动灌输,而设置题目,就在于激发学生思维。不仅教师可以设置题目,课堂上也可以鼓励学生设置题目,这样更利于学生把握教学目标、确定重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设置的题目集中反映在导学案上,其中的问题有很多,比如1.画一幅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2.找出并分析分析本文的环境描写,说说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3.黛玉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也是本文的线索人物,通过黛玉的眼睛本文依次写了哪些主要人物?详细集中描写的又是哪些人物?本文在人物出场安排与描写人物方法上有什么特点?4.王熙凤的出场有什么特别?这样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有什么好处?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5.贾宝玉的出场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贾宝玉?这样写又有什么好处?归纳你对贾宝玉的看法。6.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林黛玉,你认为林黛玉是个怎样的女性?除此之外,有的同学提出了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哭与笑。这个问题的确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也包括我的注意。而这些题目无论回答到什么程度,思维的方法和角度显然比答案的全面要重要得多。

(四)关于答案固定还是发散。

语文不同于政治,答案并不要求全面,而要求各抒己见、自圆其说。即使在古代科举制度下的考试,那些标新立异、精辟透彻的文章也才能锥在囊中、脱颖而出。因而,一道题的答案,往往是不固定的。如果用各种教案教辅上的答案来束缚教师自我的思维,进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就与语文教学的目标背道而驰了。很多教辅上的分析,都是僵化的固定的答案,忽视了文学本身的多样化,这本身是不足为取的,如果说教辅的借鉴价值,那就是要借鉴题目答案的思维角度。而对于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的便是开发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分析林黛玉的人物形象。这个问题本身是第四组同学回答的,这一组在课下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提供的答案几乎囊括了很多资料书上用的评价词语。而第二租其中有个同学补充了"秀外慧中,是那芙蓉泣露的泪美人",我适时地提醒学生想象其形象美不美,大家异口同声的答道"美",这时又有学生站起来补充道"她柔弱的外表下包裹着一颗冰雪聪明又极为敏感的心,像冰山下的雪莲,人们认为它孤傲,其实它也很孤独,很受伤。"我被她们的回答震撼了,良久的我们沉浸在了这一片学生分析的美丽的文学世界里,忘记了窗外的车水马龙。

(五)关于注重课本内容还是考试应用。

语文教学的思路应该是"以本为本,向外延伸",语文教学的全部意义绝不在考试,但却要用考试来衡量。考试的应用范围大于课本,生活应用又大于考试。文学典籍浩如烟海,课本根本无法囊括其所有,只能选其精华,让学生品读,引起她们探讨的兴趣。学习了《林黛玉进贾府》的学生,理应反复阅读《红楼梦》这本小说。而此课的教学,可看作是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类型的阅读,对于小说阅读,自然要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而这篇小说出色地运用了环境描写的方法,并通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808so.com
过黛玉的见闻、感受加以泻染烘托。随着黛玉的行踪,文章着重描写了贾府的大门,贾母、贾赦、贾政、王熙凤等人的住所,突出显示了国公府的尊荣显赫和富贵豪华,也暗示了贾政夫妇在贾府中的特殊地位。小说成功的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起到了积极作用,而这点,要答具体,刻画了哪些鲜明的形象,表现了什么主题。进而让学生总结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的答题技巧,,学生很快地总结出了环境作用要和小说主题与人物联系起来分析,答题基本模式为"具体环境+主要作用",并且得出了这样的感悟:这类题目重在析,只答不析在考试中无法得到高分。
在讲完《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我对长久以来萦绕在我心头的这五大疑惑进行了又一次深的思考,个人的观点都是倾向于后者的选择的。而语文的天地广阔无边,语文教学自然也比较难于把握。因而只有埋身于教学,潜心学习,静心思考,不断提出质疑,又不断解决疑惑,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渐有所获。学海无涯,乘风破浪者必然为勇敢的弄潮儿,虽感慨走入死胡同,但一时的迷惑终将被不断的反思与探索而拨开云雾,语文教学的方向仍然是明朗的,这便是高效的学生合作探讨。于讲解知识还是设置题目。个人以为,知识固然重要,但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掌握知识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题目。而且讲解知识易于陷入知识的被动灌输,而设置题目,就在于激发学生思维。不仅教师可以设置题目,课堂上也可以鼓励学生设置题目,这样更利于学生把握教学目标、确定重点,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设置的题目集中反映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4163 浏览:1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