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如何才能培养出基础扎实、动手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就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简单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能力职业道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各种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强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近些年来各类高职院校因此不断涌现出来。每年数以万计的毕业生也解决了部分企业的用人需求,但是仍有相当比例的高职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达不到企业的高要求。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院校生存的根本之道。

一、高职毕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高职学生应具备以下职业能力:
1.专业技术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是指完成特定职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是高职学生在今后的社会就业竞争中的专业保证,使学生有一技之长,也是大多数家长送让子女上高职院校的主要原因。
2.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企业需要的一线工作技术人才,学生是劳动操作者。熟练的动手能力,是完成工作过程的保证,是他们在企业立足根本,也是企业对他们的最基本要求。
3.竞争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高职学生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企业中立足,更要学会在竞争中推销自己,包装自己,进而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4.创新能力
现阶段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提高,高职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更要注意培养自己创新能力,在学习生产中注意总结经验,在创新中求得生存发展。

二、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心理因素影响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现实应试教育环境下的失意者,他们在高考竞争中"失败"下来,情绪低落。到高职院校来就读,往往是受父母之命。再加上刚从高考的超大压力下解脱出来,所以,不少高职学生在刚入学时心理方面会出现方面的问题,其总的影响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对前途迷茫。因此,全面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使高职学生尽快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
2.职业意识不强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很多高职学生从未考虑过毕业后要找怎样的工作,对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感到茫然。他们觉得就业问题还很遥远,至少也要等到毕业前一年才需要考虑的事情。往往到真正找工作碰壁时才发觉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
3.对社会就业环境了解不足
现阶段的高职生一直接受应试教育,以书面考试成绩好坏定成败,这种心态一直延续到高职院校学习阶段(有些所谓的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仍有应试教育成分),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以后不怕找不到好工作,对社会就业环境以及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清楚。各种职业技能水平较低,动手能力不足,达不到现代企业的对人才的高要求。
4.职业道德观念淡薄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职学生确立职业信念、调整职业行为,追求职业理想的根本保证,体现为爱岗敬业、具有奉献精神、有职业荣誉感,职业操守良好等。一些正规的知名企业除了对员工有技能方面高要求外,同时对职业道德习惯的要求往往更高。但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高职学生由于社会实践机会不多,以及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可能对职业道德观念的教育缺失,他们很难在毕业时或短期内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对他们更好就业机会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途径

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途径有很多,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其中高职院校和学生是主体。

(一)高职院校方面

1.明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原则
为什么要办高职院校,办一所什么样的高职院校,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甚至办学校只是为了解决院校教职工的生存问题,不真正顾及学生的质量问题。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应用性人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以职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的特点。高职课程目标的设定应面向整个职业,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根本目标,即在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将从业所需的知识、技能等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课程设置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本位,职业标准为依据,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2.合理、灵活设置专业和课程内容
高职专业是职业型专业,专业设置与就业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要基于社会需求设置专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发现新的学科专业设置适当的专业,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社会适应性。因地制宜设置一批具有明显职业性和区域性的专业,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学校、学生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切实保证学校的一切出发点都符合实际需要。课程内容设置应以理论课程为辅,实践课程为主,强调理论知识够用为好,理论课程服务于实践课程。在课程教材建设上,突出职业性与行业性,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组织专业教师、行业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编写对岗位职业有较强针对性和较快适应性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
3.推行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其教学以服务于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为主线,以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的人才为目标,在能力培养中特别突出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一面在学校学习,一面在企业工作,工学结合,半工半学。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课堂为中心的做法,职业教育的课堂有些要设在学校,有些可以设在工厂车间、服务场所和田间地头,注重实践性。在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就业环境的机会。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教育不是低等教育,并不是专为企业培养底层操作员工。高职院校要教育学生勇于打破常规,倡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咨询活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要特别注意求异和反向思维能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808so.com
力的培养,注意在实践操作中总结经验,敢于进行科技创新,为自身发展拓宽道路。

(二)学生方面

1.认清形势,面对现实
高职学生应客观积极地面对现实状况,尽快从高考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要认识到步入高职院校是自己人生的又一次起航,只要自己努力,同样可以到达幸福的彼岸。虽然现在就业形势竞争激烈,但高职学生也有自己身的优势,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急需的。因此高职学生完全没必要质疑自己的社会价值,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完成自己的高职学习。
2.加强培养职业意识
学生一进入高职院校时,学校通常都会对学生进行形势教育,高职学生即时就应注意自身的职业意识培养。在学校提供的条件下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动手能力,自己更要注意接触社会(如假期打工等),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和行业行规,加强自己在相关方面的学习,为今后的就业作提前准备。
3.为综合职业能力打基础
高职学生在自身学习精力和能力允许的前提下,要注意自已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简单来讲,就是在今后工作中,除了本专业能力外,还能具备其他方面的能力或是能够较快地转向相近专业,使自己具有较宽的发展方向的职业能力。现在的各种小企业中,就要求人才有这样的跨岗位、跨专业的综合能力,以解决现在用人慌、人员工资高的现实难题。要实现此目标,高职学生本学习过程中,就要注意打下基础,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与自己相近专业的知识(如数控专业与机电专业),和各种专业技能,培养自己的复合能力。
参考文献
张群生,梁金凤,王军.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姜宏.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探讨[J].教学与管理,2006(14).

点赞:14461 浏览:6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