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闻报道灾难新闻报道与媒体预警功能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结合2012年的灾难事件,分析认为对于新闻媒体而言,在灾害发生之前、之时、之后,媒体本身在发挥信息传播、舆论引导以及监督动员的功能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环境的监测预警,引导救灾防灾,最大程度地避免灾害发生及其带来的损伤,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的守望价值和社会责任。
【关键词】灾难新闻媒体预警媒体职能
灾难新闻作为媒体新闻报道的敏感区域,历来被冠以“雷区”、“禁区”等称谓,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灾难事件本身的特殊性和敏感性,不管是自然灾害事件还是社会灾难事件都是对社会原有格局状态的破坏,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痛苦。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灾难新闻的突发性、破坏性、社会性等特征具有极其巨大的新闻价值,也是报道的关注焦点。
当下,新闻的触角几乎可以触及到社会每个角落,人们对于灾难信息获取的自由度和便捷性得到极大提升,对灾难新闻的信息遮蔽变成越来越不可能的事情,灾难新闻报道的传播环境日趋开明。但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对于灾难性新闻报道,新闻媒体究竟应该尽到怎样的媒体职责,在传播信息、动员社会、舆论引导、监督相关行为主体之外,其在新闻报道上也存在着一定的缺失。仅2012年来说,甘肃岷山发生严重洪水冰雹灾害、四川凉山宁南泥石流、天津蓟县大火、北京7·21特大暴雨、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坍塌、陕西延安特大车祸……这些灾难都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有的甚至死伤重大,那么对于和这些新闻事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新闻媒体而言,还应该更加发挥传播效力,强化预警功能。

一、灾难事件中媒体预警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政治发展的不断化,社会化媒体应用的不断广泛化,对于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和传播方式也在经历着巨大变革。灾难一旦发生,新闻消息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网络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每个人通过微博等社会化媒体都可以成为灾难新闻的见证者和传播者。与此同时,传统大众媒体在应对灾难新闻时所做出的报道也越来越全面和迅速,以透明客观的报道全方位地为受众呈现新闻事实。新闻受众身处在信息的海洋中,跟随着新闻媒体的报道步伐转瞬变换着焦点,对灾难或叹息援助,或指责愤怒,然而根本性的问题——如何减少灾害的发生,灾害发生后如何减少损失伤亡——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灾难事件中监测预警和总结反思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灾难的发生并非完全偶然,特别是人为原因造成的灾难事故。著名的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事实证明,很多灾难事故的发生其实是逐渐积累的结果,其在发生之前必然会有表现出来的相应征兆和存在的隐患。如果媒体能够将对环境的监测预警做得更好一些,从事后走向事前,那么灾难所带来的损害程度就可能极大减轻。
2012年7月21日,北京发生了61年内所罕见的特大暴雨,据电视台报道,北京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人员增至78人,多数遇难者是因溺水、触电、房屋倒塌至亡。事实上,入夏以来,中国多地降雨集中,非常有可能导致特大暴雨以及地质灾害的发生。但在气象台播出的天气播报和灾害预警之外,新闻媒体并没有很好地广泛地提前进行未来可能灾害的新闻预警,也缺乏足够的在暴雨洪水灾害中防灾自救的知识普及,再加之社会大众缺乏相关知识了解,种种原因致使灾民在暴雨来临时措手不及,失去逃避灾害和自救的能力,包括很多在车内溺水的人不知如何逃离而身亡,最终酿成惨痛悲剧。如果媒体在普遍降雨、有成灾趋势的情况下就能够及时地进行防灾救灾的信息传播,提升人们自救和防范能力,将事后追踪变为提前预警,最大限度地引导人们规避可能的灾害风险,那么暴雨导致的损伤一定会有所减轻。

二、监测预警是媒体的职责所在

从传播实践看,大众传播活动可以说是社会结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媒体预警也应是社会预警系统中的重要部分。美国新闻学者约瑟夫·普利策曾对新闻职业做出过精妙的描述并被广为认同——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此外,传播学家拉斯韦尔在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中他指出的“环境监视”功能即是说明大众传播是社会的“守望者”,担当着对社会环境进行监测预警的重要功能。
正因为大众传播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并且在社会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信息源。因此,大众媒介在报道客观世界、引导舆论之时更应该主动对可能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种灾害风险进行监控,从而提前发现威胁并告知相关管理机构和公众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和预防。
媒体要强化在灾难新闻中的预警功能,建立完善的灾难预警机制一方面需源于:论文结论www.808so.com
要媒体对权威机构发布的预警信息进行大众性预警传播,调动大众对可能灾难的注意力,避免对重要信息的忽略;另一方面在发生重大灾难事件后,媒体不应仅仅把关注的焦点全部聚集在灾难的具体情况、背后原因和责任主体,同时也应该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和关联调查,通过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力量,提前将相类似灾难危机的信息情况进行传播报道,向公众发出预告和警报。对灾难新闻的反思总结能够为新的潜在灾难的预警功能服务,在不断的循环中逐步提高公众和相关部门避免灾难、应对灾难的能力。例如,2012年8月24日上午,中国哈尔滨市发生了阳明滩大桥坍塌事故情况,造成三人死亡,五人受伤。媒体在跟踪事故原因的同时,更应该将注意力转向城市中其他桥梁的使用情况,畅通群众表达渠道,提前监测、搜集信息并调查是否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桥梁,及时预警和敦促处理,以免同样的灾难再次上演。

三、媒体应加强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职能作用

传媒的社会责任理论早已深入人心,媒体要客观地告诉人们世界上发生的新闻,还要告诉人们新闻背后的真相。与此同时,媒体在现代国家中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对社会各个层面进行监督预警,即监测社会环境,呈现信息的多元化,因此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也应该是高瞻远瞩为时代为社会守望的新闻界。媒体也应是社会的保健医生,时刻都更为真切地触摸着社会跳动的脉搏,承担着服务人类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社会健康和谐的社会责任。
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并非是其本身拥有某种公共权力,媒体的力量在于公众参与,在于传播扩散。现今的大众传媒以及社会化的自媒体传播平台已经几乎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网罗了进来,构成了人们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而媒体的力量是由无数公众的力量集结,公众舆情、信息反馈等汇聚成传媒舆论监督、监测预警的职责源泉。当然,媒体对灾难事件的不同阶段和程度的新闻预警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首先,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大部分媒体都将精力倾注在以“争夺受众注意力”为目的的日常报道;其次,灾难发生前各种不稳定因素尚处在萌芽状态,特性与危害性并不十分明显,会给判断和预警带来困难,媒体为新闻准确和稳妥起见,采取“宁可不报、不可错报”的方式,因而在媒体的传播工作中以社会预警为直接目的的信息采集、求证就会有所欠缺。
综合而言,新闻媒体要担负起对社会环境风险、灾难事件的监测预警的职责功能;形成事先预警的惯常性思维、强化防灾救灾意识的普及;在灾难来临之时能够及时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应对、灾难过后深刻的反思预防,这项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并且任重道远。反映舆情、发现隐患、发出预警、防灾救灾,只有一步步的踏实迈进,媒体才能在灾难面前做到最低程度的损伤,为维护公众和国家的利益发挥出正面能量。
参考文献
①中国新闻网,2012-8-3,
/gn/2012/08-03/
4081159.shtml
②杨瑞萍,《传媒预警预则立——浅谈灾难性事件中如何发挥传媒预警的重要作用》[J].《中国广播》,2010(8)
(作者: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新闻与传播硕士)
责编:叶水茂

点赞:11814 浏览:4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