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课例看语文教学读书智慧

更新时间:2024-04-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学期不管在本校还是外校,听了不少课。我想就两节课例,谈谈语文课堂的朗读策略。
课例1:这是我省年轻的特级教师许小慧的一堂课,课题是《倔强的小红军》。

一、轻松开场,作好铺垫

教师在上课之前和学生进行了一番谈话。“老师今天要问大家一句话你们猜是哪句话?”学生说话的被激活了,他们兴冲冲地猜着“你叫什么名字?”“你们是哪所学校的?”“老师和我们是朋友。”……答案五花八门,课前紧张的情绪渐渐松弛了。接着,许老师问学生:“你们了解长征吗?你们知道爬雪山、过草地是怎么回事吗?”将学生的思路引向正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又播放了几组长征的画面,配以教师动情地讲解,课堂的气氛仿佛又回到了那难忘的年代。(这样的谈话,由浅入深,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二、放权学生,放胆提问

在揭示课题之后是初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赛读,然后让学生思考并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学生四人一小组开始讨论,最后每组提出一个问题。在六、七个问题当中,教师梳理集中了两个问题:1、小红军为什么倔强,不肯接受陈赓的帮助?2、陈赓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然后告诉学生,其他的问题有可能在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之后就会迎刃而解。仍解决不了的,留到课后探究。

三、以读代讲,学会探究

1.重点突出,读中感悟。针对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教师重在让学生读中感悟,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过程是这样的:师:“倔强”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到哪表现了小红军的倔强?大屏幕出示相关部分(课文中的一段对话)。1、师读小红军,生读陈赓,让学生初步感知小红军的倔强。2、让学生同桌分角色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3、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看从哪些地方看出了小红军的倔强,理由是什么?然后师生再次分角色读,学生当小红军,继续说自己读后的感受。4、教师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写小红军动作的词,议议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同桌加上动作再读小红军的话。5、指名采用表演的形式读对话。
2.巧妙点拨,领悟核心。在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对话朗读之后,师问:“小红军说的是实情吗?”让学生从板书的三个理由:体力强、等同伴、包里鼓鼓的,任选一个理由,从文中找根据,证明他说的不是实情。在此基础上教师巧妙地抛给学生一个包袱:既然陈赓那么真心诚意的帮助小红军,为什么小红军却不接受?教师在学生的各种回答中恰当点拨:“倔强是表面,要看他的内心世界。”一语道破,让学生更好的去挖掘小红军的内心世界。
第二个问题“陈赓将军最后明白了吗?你从哪个地方看出来了?”“那浅浅的牙印是怎么回事?”更是深化了学生对人物的理解。

四、戛然而止,余味悠长

课的尾声,学生在了解了小红军的倔强和为什么倔强后,教师让学生想象:假如小红军此时能吃一口干粮,骑一会儿马,那情况会怎样?学生纷纷发言,此时的课堂气氛已达到了。教师在进行了富有的小结之后,深情地说:“让我们再回忆一下这位小红军的样子吧。”在舒缓低沉的音乐中,学生动情诵读了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老师说:“这样一位小红军,我已经把他记在了心里,希望你们也永远记住这位小红军。”课堂到此戛然而止,但留给听课者、留给学生的却是无尽的思念。
在这节课上,教师重点梳理了两个问题:1、小红军为什么倔强,不肯接受陈赓的帮助?2、陈赓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在重点指导读懂了第一个问题后又适时的追问“小红军说的是实情吗?”让学生从板书的三个理由:体力强、等同伴、包里鼓鼓的,任选一句话,从文中找根据,证明他说的不是实情。以三个问题统领全文,课堂重点突出,线索清晰,学生学得投入,读得有味。
课例2:我校年轻教师李华执教的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掌声》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单元导读中提示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你在什么时候获得过掌声?
二、教师讲述小英子的遭遇。出现“小儿麻痹症”、“烙下了残疾”、“忧郁”三个词,让学生读,理解。课文哪一段重点写了小英子的忧郁呢?

三、感受小英子的忧郁

1、指名读相关段。2、默读,画出哪个词或哪个句让你感到小英子的忧郁。师生交流。3、自由读,齐读,深刻感受英子的忧郁。
四、指名读英子变化的一段。(课文最后两段)说说现在的英子给你的印象如何。过渡:原来那样忧郁的小英子,是什么改变了她,让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五、探究英子的变化

1、默读2、3自然段,画出写英子动作、神态的词语、句子,在印象深的地方写写感受。一个词或一个句都行。2、全班交流。3、教师引渎2、3自然段。4、提问:这掌声中同学们想对英子说什么。第二次掌声代表的是什么?这次掌声想告诉她什么。

六、课件出示英子的信,指名读英子的来信,思考:这一切源于什么。

这节课教师和学生都很入情,课堂不断响起朗朗的读书声,既融入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也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读中思考的能力。
从两节课思考读书的智慧:1、教者都深入研究了教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808so.com
材,能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引领对课文的学习。
2、关注学情,能联系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问题,使学生和文本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能较好地进入到文本的氛围。如课例1中对话部分理解小红军的倔强。教师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写小红军动作的词,议议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同桌加上动作再读小红军的话。再指名采用表演的形式读对话。课例2当中导入部分:单元导读中提示我们这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什么,你在什么时候获得过掌声?感受如何?等
3、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对于小学生来说,模仿能力强,对文本的理解他们有时是想得到,但表达不到的。教师的范读就起了很好的示范引领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尽快地进入到美读当中。
4、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中要有明确的要求,读的方式不同、层次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同。如《掌声》中感受英子忧郁的一段:
(1)指名读相关段。
(2)默读,画出那个词或哪个句让你感到小英子的忧郁,交流。
(3)自由读,齐读,深刻感受。
学生由初读到深读,他的理解是层层深入的。
5、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如课例1,让学生从课文中找一找,看从哪些地方看出了小红军的倔强,理由是什么?然后师生再次分角色读,学生当小红军,继续说自己读后的感受。教师让学生找出这段话中写小红军动作的词,议议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同桌加上动作再读小红军的话。课例2,默读,画出哪个词或哪个句让你感到小英子的忧郁,师生交流。默读2、3自然段,边读书边写感受,一个词或一个句都行。
总之这两节课,学生每次读都有新鲜感,在读中学到了同桌合作,默读勾画,写简单的批注等方法,这对他们课外的阅读会有很大的帮助。

点赞:4586 浏览: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