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课程下在课堂上初中生化学学习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习能力是指学生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在化学教学中,力求科学的途径,运用科学的策略,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达到该目的,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一些教学策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 学习能力 培养
学习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手段之一和认识世界的途径之一。各种知识的认知、理解、掌握到综合运用直至发现、创新,都离不开学习这一基本环节。但是在信息、知识急速发展的21世纪,人们要想适应社会,不仅要学习,更要会学习,即学习的策略比学习知识更。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化学课程,其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我对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的理解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可见,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一)课改的
新课改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学习过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的策略是课改的主要目的,要求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强调要转变以往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获取知识的渠道。但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受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实验条件等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忽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忽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该在课堂上。

(二)化学学科特点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化学知识的学习是基于实验现象、实验推理来完成的,学生在自我实践,自我推理,自我总结中学习知识,才能提高学习能力。然而许多化学教师认为化学多记,多算,多练,能力就会越高,从而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策略不够,造成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不强。近几年在中考阅卷中发现,学生在解能力题目时,有相当一学生不会分析利用信息,不会抓住关键进行解题,其根本理由在于学习能力不过关。在课改的今天,教师虽已意识到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性,但为了要短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多数教师仍在课堂上反复、透彻地讲述,忽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思想指引下,学生很少化学学习策略的指导。他们由于学习能力的长期弱化,以致学生在学习中不愿深思,其结果不会分析理由解决理由,更无法谈化学素养。

(三)终身学习的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学校教育显然不可能为学生准备足够的知识来面对这发展,瞬息万变的社会,就使学生具备不断获取新知的能力——自学能力。自学过程离不开学习策略,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接受新知识,正是一个人终身学习最基础最根本的策略。

二、课堂上培养初中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几点尝试

学习成功的课改教学模式,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响应《基础改革发展纲要》的倡导,结合这三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以下三点方式,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能力。

(一)从成功经验及成果入手,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能力。

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我校也积极投身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其中系统学习了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现在比较认可的学案导学。我结合我对几种教学的认识,考虑所带班级的教学情况,制定的课堂教学学策略是:提出目标→理由自学→学生汇报→当堂训练→当堂反馈。
这种教学模式,过程清晰,可操作性强,最的是课堂上学生在自学、深思、交流,教师讲得少。教师容易从过去“满堂灌”的“一线”退到“二线”,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为学生自学、深思、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建构,真正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师准确地指出教学目标,提高学习的性。(2)以理由的形式提出自学要求。这种理由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不能激发学生深思:不能太难,学生不知怎么回答。(3)在学生汇报时,暴露学生自学的疑难理由,教师认真分析理由。

(二)从化学学习的途径---实验入手,培养化学学习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学习获得新知识,验证巩固原有知识,更加的是它还能让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实验的这种作用是其它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用好实验,做好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应是化学教师教学研究的课题。
(1)加强实验教学的课堂组织管理
多数初中学生把观察简单地理解为“看”,对看到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深思,实验完毕答不出产生现象的理由和实验结论。因此,在开始的几节实验课,强调实验纪律,规范实验习惯;每个实验完毕后要总结实验中的理由和理由;要培养好实验助手和实验小组长,协助教师指导本组的其他同学,使老师能精力辅助差生。实践证明,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教学比教师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2)教师设计好实验教学程序,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都有体会:许多学生表现出对实验的兴趣,是处于“好玩”、“有趣”,通常只对仪器和实验中新奇的现象的观察产生好奇而忘记实验的目的,使教学目标不能完成。因此上课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正确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知道实验目的和要求。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点赞:22403 浏览:9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