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化学实行哲学教育必要性和可行性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末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逐步走向成熟,正是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所以对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哲学思想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而且高中化学中有很多知识的教学可以渗透哲学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关键词】高中化学 哲学教育 可行性 必要性
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和策略论,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化学是一门具体的自然科学,因此,哲学对化学教育及学习同样有着上述指导作用。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有关素材应用哲学原理去深思、探究,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哲学素养,而不只是简单地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就能求新求异,从而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在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神奇奥妙的化学世界的同时,使学生学会用辩证法来观察和分析化学现象及化学理由。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生活哲理,学习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全面发展。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行哲学思想教育的必要性

1. 加强哲学素质教育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只是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简单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要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全方位关注哲学素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
2. 加强哲学素质教育是时展的需要
一方面,科学技术日益突出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而哲学素养的培养可以很好地达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正如有人所说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比如化学在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理由,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一切理由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自身的理由,归根到底取决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即取决于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加强哲学思想教育是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
在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推动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人文素养是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他是人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而获得并逐步完善的,体现人的内在精神和价值意识,可以影响和指导人的行为表现。
新的教育观要求我们要培养德才兼备,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蔡元培说,教育是成就人格的事业。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除了素质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外,还必须具备浓郁的人文素养。应该知道怎样有价值的生活。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作用、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
哲学思想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自己、了解人对社会的责任,学会做人,成为有崇高献身精神和完善人格的全面发展的人,成为有智慧的人。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行哲学思想教育的可行性

高中化学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哲学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实行哲学思想教育具有其独具的优势,因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的。
1. 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教育
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能使其褪色,现象是相同的,但本质不同。还有二氧化硫和次氯酸虽然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其漂白原理即反应的本质也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善于深思,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认识到在学习中只有掌握了知识的本质,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知识。
2.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果关系的教育
链烃有其共性,它们都难溶于水、都能够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但是烷烃容易发生取代反应,而不饱和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取代反应。这是因为首先链烃在结构上是相似的,而不饱和烃和烷烃在结构上又具有各自的特点,反映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而这种相似性和差异性是由结构的相似性和不同所决定的,反映了其因果关系。
学生从中可以学到的哲理是: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3. 内外因辩证关系的教育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第一理由,而事物的外部理由是事物发展的第二理由。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高中化学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化学反应能否发生、反应是否剧烈取决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这就是化学反应的内因;反应条件如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则是化学反应的外因。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反应物的性质决定化学反应速率,而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起影响作用。
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告诉学生:每做一件事要想成功,自己就要努力,如果自身素质不足,就算外部条件再好也不会成功。
4. 量变引起质变原理的教育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定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进步。
浓硫酸和稀硫酸,二者的性质大不相同。硫酸的浓度的量变导致其性质的质变。浓硫酸具有三大特性:强烈的吸水性、脱水性、氧化性。而稀硫酸则没有这些性质。反应物用量不同产物可能就不同,如溴化亚铁溶液与不同量物质的量的氯气的反应分别如下:
6FeBr2+3Cl2=2FeCl3+4FeBr3
2FeBr3+3Cl2=2FeCl3+3Br2
2FeBr2+3Cl2=2FeCl3+2Br2
化学反应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还有氢氧化铝为氢氧化物能和强氧化钠和盐酸反应但是它和氨水这样的弱碱和碳酸这样的弱酸并不反应,这是酸碱性强弱的量变导致反应的质变。再比如合金中各成分量的不同直接可决定性质的不同,含碳量大的铁合金为生铁,而含碳量小的铁合金就是钢。
学生从中可以学到的哲理是: 重视量的积累,从点滴做起,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做好每天的事,日积月累,必定取得好成绩。
5. 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教育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元素周期表的制成从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的三素组,到德国人迈那耳的《六元素表》再到英国化学家纽兰兹的八音律,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批判和继承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才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后来,人们根据周期律理论,把已经发现的100多种元素排列、分类,列出了今天的元素周期表。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的哲理是: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进取,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6. 对立统一规律的教育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的根本内容在于互相对立的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源泉、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只有抓住这一规律才能深刻说明联系和发展的实质。
比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就必定被还原,没有氧化反应就没有还原反应;没有还原反应,也就无所谓氧化反应,氧化和还原这两个相反过程,共存于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矛盾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其现象和本质也反映了这一点,没有化合价的降低就没有化合价的升高,没有电子的失去就没有电子的得到。
总之,化学作作为门基础自然科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恰当地利用哲学的思维对化学中的概念、规律、理论等进行分析和研究,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理由的能力,有利于学习化学相关知识,而且还能推动学生辩证逻辑思维的开发。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作为教师应自觉用哲学思维指导理科教学,以自身的哲学素养启发感染学生,指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生活实际理由中去。
【参考文献】
[1]肖前,黄楠森,陈晏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文阁.利用辩证法思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5).
[3]吴良根.中学化学教学应重视哲学思想的教育[J].教育科学论坛,2011(4).

点赞:6272 浏览:1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