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习新方式

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过多的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更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对比较单一,比较偏重于接受学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挥不够,也缺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多是被动学习。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一个很的课题。那么如何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 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策略,让学生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深思,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观察,学生很快发现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2 注重创设理由情境,有效激发探究
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关键在于创设激发学生认知的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理由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创设合适理由情境,点燃学生的探究,从而使探究学习真正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非常自信地对学生说:“你们给出任何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很快告诉你们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结果学生一个个报数,教师回答,学生验证,一个个都对了,可真神。这时,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便产生了这样的理由:究竟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理由意识主动去探究知识规律。事实说明,富有启发性的故事,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等等,都能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形成一种努力去探究的心理,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新知的内在。
3 进行“分层导学”教学
所谓课堂“分层导学”,就是教师打破传统班级教学“一刀切”、“齐步走”的限制,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能力,把全班学生异质或同质组合划归为两类学习小组,在同一课题内容的教学中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组局部复式教学的一种开放性、有区别化的教学方式。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层次的不同,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课堂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和允许学生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升层”。这种教学把学生的课堂活动纳入一个在教师组织、指导、参与下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集体创优竞争”机制下的课堂学习与实践的可控系统中,在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的前提下,采取教师的“教”——从设计课时教案之始,乃至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仅仅着眼于如何顺利的“教”,而是要更多地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导学”上潜心追求实效(设置导学指标),作好充分理智的策划与及时的调控,把“掌握性教学”转变为“创造性教学”,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都了全面发展;学生的“学”——异质分组、合作学习,变课堂任务结构中的师生单向交流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以实现:教学目标的差异化(分层要求不同的学生)、小组学习目标一体化(小组合作学习、人人各有所获),最终实现班级全体学生在不同的起步点上,小组集体学习、自身努力、都经历一个“跳一跳”摘取知识之果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迈上成功的阶梯,学会求知、获得发展。
4 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
赞可夫有可名言:“教会学生深思,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深思和解决理由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你能想出不同的策略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理由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策略?”学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种策略: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学生经过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5 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策略、理由等,才能真正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放在首位,善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会学、能学,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点赞:17877 浏览: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