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化学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途径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倡的,他指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策略,那么有什么学习比积极地投入到研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探究性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探究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策略.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激发学生对学科本身的兴趣,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策略,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探究能力又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挖掘密切相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各种途径,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以期达到在化学课堂中发展学生的综合智能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有效培养.

一、联系生活创设理由情境

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中特别能发现理由和产生解决理由的迫切.例如,对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第一节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这一课题教学时,处理教材时一般将它简单的视为识记类的基本知识.但克拉玛依友谊宾馆的一场大火以及俄罗斯友谊大学的火灾让警醒:学习再也不能纸上谈兵了.于是我了“调查——决策”模式,一周前布置学生进行火灾调查情况:①火灾发生的地点和理由是什么?②火灾发生后人们如何自救和灭火?③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该怎么办?④火灾造成的损失有多大,上课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在进行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性质和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教学时,可以设置如下理由:①铁块可以拉成铁丝,说明铁有何性质?②铁块可以打成菜刀,说明铁有何性质?③炒菜的锅铲要接上一个木柄,说明铁有何性质?这些理由可以引发学生生疑,在他们的意识中,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以激发学习动机.

二、指导学生设计探索性实验

现有九年级化学教材中有验证性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可将其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解决理由的正确途径,让学生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体验探究过程中的乐趣.
例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五章“第二节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中“铁的锈蚀”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就可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教学.
【提出理由】有关钢铁锈蚀造成经济损失资料的收集,由学生自主提出理由:①如何防止钢铁生锈?②钢铁为何会生锈?
【作出假设】学生依据日常钢铁生锈的经验及已有的化学知识,提出以下可能假设:①钢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氧气作用的结果;②钢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水分作用的结果;③钢铁锈蚀是铁与空气中氧气与水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探究】分组,由学生讨论后,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
图1例如,某组同学设计以下方案(如图1):①将在第一支试管中放一枚铁钉,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②在第二支试管中放入一枚铁钉,注入刚煮沸的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③第一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放入一枚干燥、洁净的铁钉,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
【结论】一段时间后,由学生观察分析,结论: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课后延伸】收集资料并交流讨论,提出钢铁防锈的合理倡议.

三、在化学实验中渗透发散思维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应遵循认识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验是培养学生双基和能力、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手段.可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发散思维是很有必要的.可具体体现在化学实验成效的分析、化学实验的改善、实验仪器多功能的探索、实验操作和设计策略的深思等.
例如,学生在完成“Na2CO3和NaCl混合物中Na2CO3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思并提出方案,调动学生探索的兴趣.学生相继给出下列设计方案:①取一定量样品滴加稀HCl至不再产生气体(CO2),用排水测量气体的装置测出气体体积;②取一定量样品滴加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③取一定量样品配成溶液,酚酞做指示剂,滴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当酚酞恰好变为无色时记下稀盐酸的体积.学生的方案都很好,教师应予以一一肯定,经过师生共同分析、比较,认为①方案相对合理且易操作.
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既不是人类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化学概念、化学基本规律的传统教法.尤其是一些探究性的实验,为学生积极探究,主动获取知识提供了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化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来源创造了条件.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适时的呈现内容的材料给学生多种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深思,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
例如,在学习水的组成时,学生无法从微观的角度观察水分子如何变化成氧分子和氢分子,这时可运用多媒体把水分子放大到可以观测到的粒子,用图象、声音、文字等动态的效果的演示整个过程,使学生清晰的看见水分子如何变化成氧分子和氢分子的过程,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金刚石和石墨结构的差异、红磷和白磷结构的区别也可以用计算机进行,从而大大激起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
总之,探究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建立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使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点赞:31263 浏览:144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