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数字化图书馆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后勤指挥学院数字图书馆的这一实例,对数字化影响下的现代图书馆特征进行解读。
关键字:数字化 图书馆 主要特征
: A
1、背景及概念
从古至今,图书馆作为人类保护知识、汲取知识、相互进行学术交流的地方,一直以大面积书库和阅览空间的形式存在。20世纪70年代,图书馆开始进入到电子自助化时代,随着90年代互联网技术开始大规模的应用,虚拟图书馆、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信息化的新名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些具有时代特征的图书馆基本上可以定义为采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资料存储,同时提供多种电子化自助服务的新模式图书馆。
2、主要优势
较之传统以纸质文件为介质的图书馆,新一代的数字化图书馆的存储、阅读、管理方式都有所变化,具体区别:见下表
表1:

由此产生的主要变化在建筑空间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库面积大幅度减少:传统图书馆主要针对于纸质文件的藏书为主,因此对于书库的面积要求较大,几乎书库与阅览的面积可达到1:1。但是数字图书馆则主要以:光盘、磁盘、网络存储等数字信息处理存储模式为主,书库的面积将大规模的减少,
(2)阅览空间更加开放:由于电子化的阅览方式为主,书架所占的面积大大减少,各种阅览空间也将不再需要相对独立,可自由联通。
(3)、办公空间相对独立:由于电子阅览模式及电子自助化管理系统的进步,管理者办公的空间可与阅览者之间不再需要紧密的相连,管理者可以有相对独立的办公空间。
(4)、公共空间功能多样:当今,图书馆不仅是读者查讯和汲取知识的地方,更应是学术交流的最佳场所,数字图书馆较传统图书馆更方便提供附带网络的交流及休息场所。
同时,在建筑的立面设计上,数字化图书馆也较之传统图书馆的大气、严整的氛围更加现代生动、有亲切感。并可以更好的结合一些新型的建筑和电子技术以保障图书馆的有效运转。
3、实例介绍
在数据化时代的浪潮下,后勤指挥学院数字图书馆正是一次数字化的实践:在平面布局、立面及建筑细部、技术应用等都充分的体现了数字化的特征。
3.1平面功能布数字化图书馆设计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局的转变
由于知识载体的主体是数字信息 ,数字图书馆的书库面积较传统图书馆大幅度减小,在本方案中,采取电子存储方式为主的后勤学院的数字图书馆纸质藏书仅为100万册,其余均为光盘及电子资源存储,所以书库面积急剧减少,只在建筑的地下一层进行设置即可满足要求(图1)。

图1 地下一层平面图
在图书馆一层的门厅内设有自助还书系统,方便读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将书籍归还(图2)。建筑的一二层布置了学术报告厅,并设有专门的休息厅,为读者的学术交流及文娱活动提供了更专业的场所(图3)。

图2 一层平面图
图3 二层平面图
建筑三层以上为数字图书馆,以大规模的阅览功能为主。平面采用“ U”字形布局。设计将最大规模的文献阅览区安排在U字形中部,形成三层通高的阅览大厅。阅览大厅的座椅呈半围和形式摆放,可组织小型学术讨论会。阅览大厅内还设有直跑楼梯通向大厅四层的挑廊(图4),形成上下、内外流通,互动的阅读空间,读者在这里能够体验到不一样的阅览感受。

图4 挑廊空间
图书馆三层U形区分别设置有:自助检索区,纸质阅览的报刊阅览区和社科区、 以及电脑阅读的电子阅览室。由于的数字化电子化模式的开启,传统的纸质文件摆放量较少,人员的流动性也相对减少,所以整个U形空间没设置任何的硬性空间划分,形成宽敞、明亮、通透的阅览空间。这种完全开放的阅览方式以全开架的形式来重构借、阅的关系,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给读者一个开放、自由、舒适的阅读空间(图5)。

图5 三层平面
图书馆的四层与五层也同样利用U形空间进行布局:图书馆四层设置的是外文文献区、科技资料区、普通阅览区及视听资料区、这些区域内除普通阅览区为纸质阅览区,其余均为电子阅览,这样大大增加了阅览的面积,也方便了读者的查阅。在这里,读者不仅可以看书,还可以“听书 ”和查阅本地区乃至全世界最新的信息(图6)。
图书馆五层围绕大厅设置了院校内部典藏的纸质文献区、及内部的电子阅览区,并设置单独的服务台进行管理(图7)。建筑在1-5层还提供了学生作品展示的展廊并安置休息沙发,为读者提供轻松休闲的艺术欣赏场所,推动学院文化交流。

图7 五层平面
图书馆的六层为办公区。办公管理用房统一设置在顶层主要是由于数字化自助查询与自助分拣系统的引进,读者可直接对所需内容进行查找及借阅,也可随时将所借书籍归还到自助分拣处。这种方式将查询、检索、借阅、归还工作变得更高效。办公人员不再需要紧密安排在阅览部分,管理人员的数量 、管理用房的面积也大幅度减少(图7)。

图8 六层平面
从上述建筑的各层平面的布局分析,数字化图书馆已经将传统的“以藏为主”的图书馆形式转化为“以阅为主”,并提供一定的学术交流与休闲空间,为读者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较为轻松的阅读感受(图9)。

图9 建筑功能示意
3.2立面及细部
数字图书馆的立面及细部的设计也很好的诠释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这一特征,传统的图书馆多以大气稳重的形式为主,试图带给阅览者一种较为严肃的求知氛围。而数字图书馆给人带来更多的是现代、轻松愉悦的求知氛围,更赋有亲切感和时代感。后勤指挥学院的数字图书馆立面采用的颇具现代感的律动线条,进行不规律的组合,远看类似于数字条形码,充分体现建筑的数字化特征(图10)。

图10 建筑立面效果
精细化的细部处理更是增加了建筑近距离的可读性。方案从外形选材、空间结构,入口门厅等方面都做了精心设计。建筑的立面连续而统一,立面采取除一层外贯穿整个高度的石材进行不规律的排布,其间设有竖向玻璃幕墙,石材色彩也随着建筑高度的不同有着细微的渐变,增加了建筑的细部变化。
图书馆前设置尺度适宜的广场,满足报告厅大型活动的人流集散需求。建筑中轴线与广场的中轴线相接。人群可从具有迎接形态的大台阶直接步入门厅,引导读者进入知识的殿堂(图11)。

图11 广场及台阶
为了突出建筑的入口,在建筑入口处还设有42m长5m宽的大型钢结构雨棚。与厚重的石材、轻盈的玻璃幕墙共同组合成和谐、全新的有机体(图12)。

图12 建筑立面雨棚
3.3新技术运用
为了更好的保持建筑外观的完整性,数字图书馆还运用了很多现代的建筑技术。
3.3.1单元式幕墙
本项目的建筑的外部立面设计了采取了较为丰富的律动形式,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且保证室内阅读空间采光的均衡性,建筑采用了大小相等的单元式幕墙,而将建筑外立面的竖挺进行多样的变化,同时竖挺为了不影响建筑采光的均衡,还做了楔形的抹角处理(图13)。

图13单元式幕墙
3.3.2虹吸压力流排水
为了充分保持了立面的完整性,建筑雨水采取了内排水方式,建筑顶部设置虹吸式压力排水装置。同时,管道的位置均在设置在楼梯间的内部,尽可能的保持了阅览舒适度。
3.3.3光导管的应用
图书馆的日光照明系统采用光导管技术,将日光收集,通过管道进行反射,白天阅览大厅利用光导管的日光即可满足采光需要(图14),体现了绿色生态的设计原则。

图15光导管
结语: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高速的数据处理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产业化带来了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体制改革及设施更新 ,图书馆建筑的设计也随之变革。数字化存储、电子化阅览及互联网的应用,使图书馆从传统伏案阅读向多样阅读过度。此外,数字图书馆还应兼具符合时代的展览、讲演、交流等功能。所以在当今,数字化图书馆设计不仅要秉承图书馆建筑的特质,更要赋予新时代数字化的特征,后勤指挥学院数字图书馆正是这样一次大胆的尝试,一次有意的探讨。

点赞:4382 浏览:15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