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2013年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类招生规模调查与

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社会对具有医药学知识背景的高质量各类非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提高,针对16所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中医药高等院校2013年招生简章及网站公布的非中医药本科专业设置等相关数据,对中医药高等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招生人数、不同学科门类招生人数、非医药类专业内部各学科招生人数进行比较分析,探讨高等中医药院校发展规模的可行性空间及各专业的招生发展方向,为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未来的招生工作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院校;非医药类专业;招生规模
[]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2-0064-02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具有医药学知识背景的高质量各类非医药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提高,这对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新的发展空间。纵观整个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五”以后,高等中医药教育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规模上,一部分中医药院校从千人院校发展到万人大学。在专业结构上,从单一的中医、中药专业向理、工、经、管、文、法、教、农扩张。规模结构的巨大变化,创办以中医药为主体,理、工、经、管、文等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研究教学型特质的院校,已成为一部分高等中医药院校的追求目标。
1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从研究时间限制、资料的可获得性、研究对象的代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本文选取了16所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中医药高等院校为主要比较和研究对象。包括:成都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针对2013年各院校网站公布的非中医药本科专业设置等相关数据,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学类专业招生人数、不同学科门类招生人数、非医药类专业内部各学科招生人数进行比较分析。
2 招生规模及专业招生人数的比较分析
2.1 非医药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比较分析
经过几年的扩招后,2011—2013年我国中医药院校的非医药专业招生规模处于波动态势,见表1。部分学校出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如甘肃中医学院。还有部分院校甚至出现逐年下降的态势,如广西中医药大学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这说明中医药院校在非医药类专业的招生规模理由上还是比较慎重的。
此外,各高等中医药院校根据自身办学条件和发展目前状况,招收非医药专业学生占本院校总招生人数的比例有所差异。但招生比例上是比较慎重的,大部分中医药院校的非医药专业招生规模大约占总体招生规模的10%~30%,见表2。2013年,在调查的中医药院校中,浙江中医药大学招收非医药专业学生人数占比最高,为32.05%;福建中医药大学占比最低,为10%。
2.2 中医药院校非医药类专业内部各学科招生人数比较分析
中医院校向多学科发展已成为必定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内中医药院校纷纷调整发展方向,向多学科性大学发展,在调查的院校开设专业中总共涉及了9个学科门类,占教育部规定学科门类总数的81.8%(共11个学科门类),见表3。非医药专业招生以工学、管理学、文学和教育学为主,以理学为辅,只有少量的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和农学。在调查的中医药院校中,2013年以管理学科招生的人数最多,总计2698人,其次为工学和教育学,依次招生人数为1392人和1229人,农学及艺术学则最少,依次招生人数为50人和42人。
3 建 议
3.1 保持相对稳定的招生总体规模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医学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医学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所以医学不应该是大众教育和基础教育,而应该是精英教育,应适度发展。中医药院校在非医药专业的招生规模的扩大应该慎重考虑,把握好发展的节奏,今后几年各院校的发展重点要从扩大招生规模向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转移。
3.2 坚持以中医药专业为主,培养目标与模式多元化
中医药院校应坚持以中医药相关专业教育为主体,在发挥自身教育资源优势的同时适度开展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理、工、文、护、管及其他专业的教育,达到培养目标与模式的多样化,培养出具有中医学背景的非医学人才,完善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办学规模和效益,同时缓解办学定位转型过快带来的结构矛盾,办学规模扩张过大带来的就业率下滑理由,从而实现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的良性循环。
3.3 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不同专业的招生比例
中医药院校应该及时担负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责任,为中医药产业发展提供服务。因此,中医药高等院校开设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制约专业招生规模,保持与社会需求的动态平衡。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中医药为主体,具有中医药背景的理、工、文、护、管协调发展,构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专业体系。
3.4 非医药类专业的课程应与中医药特色多结合
非医药专业开设的背景首先就是在中医药院校里,所以与财经院校的授课内容和授课重点必定有所不同。目前学校任课教师多为综合性大学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也较少,授课过程与中医药文化结合不足是影响管理类学生接受中医药文化教育的一个因素。所以要提高教师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为学生提供接受中医药文化教育的平台,提高非医药类专业设置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洋,张智兵.高等中医药院校非医药专业教育发展过程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
[2]朱乔青.关于大众化背景下高等中医药教育若干理由的深思[J].光明中医,2008,23(1):112-113.
[3]康廷国.2013年辽宁中医药大学招生计划[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6).
[4]曾冲,叶清,黄小薇.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扩招背景下专业设置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39-41.
[5]李燕,范昕建,江蓉星,等.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和策略的调查报告[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116-118.

点赞:6877 浏览:1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