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定要求,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目前状况及存在的理由,提出了应策略略,对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现实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科研 创新能力 培养
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国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21世纪对未来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坚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 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当成为强化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当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 而提高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则是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1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目前状况
1.1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意识比较淡薄,学生中科研氛围不浓
首先,学生对科研创新活动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认为科研创新能力与将来就业关系不大。其次,大多数学生的各类知识储备还不能达到融会贯通,致使他们深思理由缺乏灵活性、全面性和深层性。参加科研创新活动的学生总体人数偏少,活动形式单一,集中在科技竞赛方面。虽然有一些学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能够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还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参与科研创新活动。
1.2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和帮助,科研创新水平急待提高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说明,没有教师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有一定局限。就目前各高校情况来看,在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科研创新有很多处于"闭门造车"状态,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在学生参与教师的项目中,为了迅速达到项目预期效果,注重项目本身的完成效率,教师对学生注重给予具体的指导意见,学生被动听从教师的指导安排,缺乏对学生独立深思能力的训练。而学生自己的立项课题则缺少老师的指导。在学生自主立项科研活动中,学生的课题未必跟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兴趣一致,从而导致教师缺乏指导的主动性,学生得不到老师的细致指导。另外,大部分教师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导致大部分教师被动接受学生科研任务,与学生的交流产生断层,影响科研质量,导致学生科研水平较低。
1.3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缺乏物质保障,限制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各高校大幅扩招,学校规模呈跨越式发展趋势,而各高校的科研平台建设跟不上学校发展规模的速度,大多数高校教学科研资源紧张。必要的活动经费、活动场地和实验设备是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高校用于开展科研创新活动的经费、活动场地和实验设备往往难以得到保障,用于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资金就更少了。这些都致使学生很少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或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课外科研创新活动,理论教育与实践环节联系不紧密,因而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推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倡议
2.1 构建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科研创新氛围
2.1.1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新探索、追求真知的学术氛围,树立典型,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的热情,形成以参与科研、科技创新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
2.1.2 积极组织成立各类学生科协,组织课外科技创新比赛,组织各类学术报告会,鼓励学生和老师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技竞赛。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启发创新思维,拓展知识层次,逐步形成良好学风。另一方面可以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分享成果,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2.2 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
2.2.1 科研活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他们的科研意识与科研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别。要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使他们树立起科研信心,就必须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培养
2.2.2 建立科研导师制,分级分类进行指导
建立科研导师制,对各级各类科研创新活动进行指导,如按科技竞赛类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类指导教师和科技发明类指导教师等类别配备导师,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项特长,加强对学生科研创新研究的指导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个性化培养,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建立创新型培养模式。
2.3 创建规范的制度保障机制,搭建有效的资源整合平台
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合理有效的制度建立、实施可以激发大学生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主动参与科研创新指导。建立设施保障机制,包括开放实验室、成立科研创新实践基地和专门的管理机构等。完善激励机制,适当的激励可以推动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开展学生科研创新先进个人及团队评比,对优秀科研项目进行专项资助,与学术评奖评优活动结合,从而调动大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丰富的科研资源,鼓励学生走入实验室,自主开展研究,给予学生帮助和指导,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实验以及成果展示的平台。
3、 结语
大学是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创新发展的时代,创新是民族之魂、教育之魂、科技之魂,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建设高水平大学,建立创新型国家,就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就要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育人体系。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今后要与时俱进,不断在实践中摸索。
参考文献:
[1]王成勇,周慧杰, 朱晓勇. 基于科研项目驱动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 [J].高教论坛,2011,(10).
[2]郝渊晓 , 周美莉, 赵彦 ,等.大学生科研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之深思 [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08,(6).
[3] 王莉.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活动管理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08.
[4]李洪波,杨道建,杜明拴.高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分析及策略研究--以江苏大学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6).
[5] 刘军仪 ,杨春梅.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模式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2).
[6] 任大伟,从"挑战杯"竞赛透析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J].高校辅导员 ,2013,(6).
[7]丁明跃,骆清铭.大学生进入课题组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J].科技资讯,2010,(20).
[8黄锁义,李容,潘乔丹,等.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J].高教论坛 ,2011,(2).
[9] 蔡华健.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的路径[J].文教资料,2012,(13).
[10] 许义文 .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在校大学生科研创新意识 [J].科技管理研究,1999,(
[11]王 辉,宋春初.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2012,(3).
作者简介:吴子艳(1983年7月- )河北玉田人,燕山大学里仁学院副科级辅导员 ,助教。

点赞:4668 浏览:16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