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遥感类课程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位及其教学方法

更新时间:2024-02-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在针对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遥感类课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遥感类课程理论内容、实验内容和遥感综合应用与实践等三个方面探讨本专业遥感类课程的教学策略的改善以及存在的不足,以解决某一资源环境理由为例,提出具体方案设计和实现流程范例,以期提高学生遥感综合应用和实践能力,以实现培养服务内蒙古资源环境的实用优秀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遥感类课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教学策略;方案设计
1674-9324(2014)44-0149-03
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够运用现代地理学理论、经济管理理论和3“S”技术、测量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资源环境、城乡建设、房地产、旅游发展与管理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开发规划、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遥感类课程是本专业的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遥感综合应用分析能力是遥感类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应采用理论、实验和应用相结合的策略,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论掌握实验策略,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能最终解决实际理由。本文试图从理论、实验和综合应用与实践这三个角度探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遥感类课程的教学策略与进一步改善的方向。

一、遥感类课程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重要性

遥感作为采集地球数据及其变化信息的重要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建设、林业、环境、农业等各个部门。并且随着新型传感器的问世和使用,遥感技术在国民生产与生活当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都将其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列入了教学计划,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遥感类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从基础层次、专业层次、应用层次分别开设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应用与实践等三门主干课程,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理由的能力。

二、遥感类课程理论内容的教学策略

面向低年级的学生,开设了基础层次的遥感概论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对遥感的概念、特点和遥感系统产生完整的认识,理解典型地物的光谱特征,遥感的信息源电磁辐射规律,遥感成像原理与遥感图像特征等。教学手段方面,主要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结合专业背景,介绍遥感在资源环境方面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学习遥感的重要性,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要广泛收集文本、图片、视频等相关资料和素材,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灵活安排授课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气氛。理论内容的教学主要以能够体现遥感技术基本理论的室内实验项目为主,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侧重于对理论知识的验证和基本遥感技能的培养,以实现巩固知识,加深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基本技能为主要目标。但由于我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数理基础不是很扎实,所以理论内容的深入挖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加强。

三、遥感类课程实验教学策略

在扎实掌握遥感基础理论内容的基础上,开设了专业层次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其特点是边讲述理论边介绍实验操作步骤和策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密切结合。实验教学的原则在验证理论内容的同时,深思其原理和作用。理论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以实践需求为导向,讲解理论内容的同时,结合实际例子,利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系统,系统地讲述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必备的基础知识,遥感图像预处理、增强处理,遥感图像的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实验操作步骤,详细的实验序号、实验题目和实验内容和相应的重点和难点见表1。
由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操作性内容较多,掌握和提高学生上机操作的实效性,是一个关键环节,学生上机操作之前必须交代清楚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每次课上机操作之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作为体现平时成绩的一种指标计入总成绩。

四、遥感应用与实践教学策略

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了应用层次的“遥感应用与实践”课程。遥感课程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包括室内实验、综合性野外遥感实习和专业课实习遥感技术应用等基本形式。主要以内蒙古地区的资源环境理由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深思并发现内蒙古地区面对的主要资源环境理由,教师给同学提供解决理由的方案,这部分的教学主要以主题报告的形式进行,主要从理由的提出、研究区的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处理、研究策略、结果与分析、讨论等方面逐一详细地讲解,对学生以后独立深思理由、解决理由提供理论和策略的引导,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毕业学位论文的完成起到推动作用,下面以一个实际例子加以说明(见图1)。

五、遥感类课程进一步教学改革方向

从2014年1月22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可以看出,有关部门对遥感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我国遥感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尤其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发,遥感技术的优势得以完全体现。针对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国内的社会需求和地区发展的特点,近年来我校围绕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遥感类课程,拟在教学改革方面开展以下工作。
1.定期组织和开展学术报告或讨论会,让学生充分了解最新遥感技术的发展,包括新型传感器的发射,最新应用领域,遥感数据处理新技术和手段,数据共享新政策等,使得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动态和全面的了解,既能激发学生对遥感技术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对遥感技术的信心。作为教师必须时刻关注这一领域的最新发展和动态,多参加一些国内外的会议和培训,不断扩大知识面,只有自己充分了解和掌握最新遥感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将科研成果应用于理论实验内容的教学,教师的科研工作要服务于教学,要发挥其对教学的推动作用,则必须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如内蒙古的荒漠化遥感监测,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国土资源调查等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参与,理论内容的教学效果更加具有说服力。科研成果的参与不仅让遥感类课程焕发了生命力,还能够实时跟踪社会热点事件,使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科研工作的教学成果化既让理论联系实际,也使学生对抽象概念有感性认识。

点赞:28064 浏览:12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