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文课堂中主体性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课程改革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很大的理由,就是怎样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工作中怎样正确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个理由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是课程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理由。因此,我将主体性教育作为研究的主题,深入探讨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正确发挥学生主体性这一理由。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体性;教学氛围

一、现阶段语文课堂中存在的一些现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哪些做法抑制了学生创造精神和主体性的培养呢?

(一)教学更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乃至灌输,轻视创造精神的培养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班级教学的进步性是任何人无法抹杀的。但是,产生于工业时代的班级授课制发展到今天,产品加工的工业意味越来越浓。人成了知识的奴隶。为了整齐划一地获得知识,甚至为了获取卷面上的高分数,因材施教已没有了现实作用,能力的培养更是远离课堂。灌输和死记硬背成了教和学的法宝。拿造句来说,这项训练,本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从开阔造句的题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许多教师竟然让学生背造句,还要告诫学生在答卷时必须写背下的句子,不准当时造一个新的句子,而且句子的字数不要多,因为那样会扣错别字的分。可见对学生创造力的压制到了什么地步。

(二)把活的语文学科教成了死的学科

语文学科由于它的内容的丰富性,本来是一门生动的学科。神奇、美妙的母语本来可以撩起学生心中的涟漪。然而,我们的课堂上少的是欢声笑语,多的是沉默寡言;少的是书声琅琅,多的是被动听讲;少的是议论纷纷,多得是接受灌输;少的是学生实践,多的是教师一言堂。对于许多课文,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侧面完全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各抒己见,求异思维,创新的火花往往就在此产生。而我们的许多教师却用成人的观点、政治的观点去套学生,最淳朴的认识泯灭了,最真实的知识遮掩了,培养的是说出教师“心里话”的“遵命学生”。“谨遵师命”的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又从何谈起?

(三)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

社会的进步,使我们越来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的阴影却时时闪现。课堂的主任不是学生的,完全成了教师的表演舞台,由老师来自导自演。为了顺利达到既定的知识目标,教师严密制约课堂,不允许或是不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表独到的见解和质疑,甚至连学生发言的都不给予满足。只要学生答出了教师心中的答案则就马上收兵,进行下一个环节。一句话,学生是为教师服务的。在这样的课堂上,主体性和创新精神怎么能够得以培养呢?

二、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一)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一个发展中的人

尊重学生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权利、尊严、思维方式和自身发展方向,师生之间、学生对教师而言,首先就是在教学中要以人为本,要“目中有人”和“心中有人”。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之间相互沟通理解,彼此信任,共同合作。倡导和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学环境,能为每个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其次是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社会化程度等方面的特征及其差异性,重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情感、动机、信念等人格因素的价值。三是要激活知识,激发学生活力,充分运用教师自身教学的魅力和力量,创造出常教常新的课堂教学情境。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人只有在宽松、和谐、、平等的环境中才能思路开阔、弘扬个性。要建立这种关系,家长、学生都应打破对权威的崇拜,而教师则应打破自我权威的崇拜。只有让学生明白老师也不是无所不知的,他们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想法;只有让老师明白在当今自己不应再是一桶水而应是源源不断的自来水,才能降下自身的权威地位向别人学习,包括向学生学习。我们应该在课堂中至始至终创设一个优良的宽松环境,给学生以心理安全和精神鼓励,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信心确立起来。而要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平等,需要教师和每个学生都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三)创建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活动模式

学生的知识是自己学到的,而不是老师灌进去的,学生的能力、品德也是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基于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主体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最忌讳强行灌输和包办代替,教育最需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而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普遍存在的最大毛病,恰恰就是强行灌输。有些老师非要把那点知识掰开揉碎了“喂给”学生,这让许多学生在听课时几乎用不着主动深思,于是就出现注意涣散、感到无聊和厌倦的现象。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再给予批评指责,就很容易让一些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这就是过度教育引起的负效应。相反,如果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自主式”等多种教学,往往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万事开头难,对于已经习惯于满堂灌的我们语文老师来说,要想转变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理念很难,要想把新的理念用于实践更加难,我们不应拿昨天的辉煌来禁锢自己,而应用明天的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与时俱进。

点赞:25854 浏览:119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