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财务制度下高职院校加强财务管理

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的自主权也不断扩大,随着市场经济在学校教育领域的推进和学校自主权的扩大,以及教育结构的调整,国家财政对学校的拨款逐年减少,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财务管理工作面对许多新的课题,呈现出资金来源多渠道、资金管理多层次、资金使用多方向等特点,良好的财务管理体系对确保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如何使用好来之不易的资金,优化学校资源配置,使校园资金发挥出最大效益,已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内部制约;预算
1673-291X(2013)33-0171-02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黄丹心(1963-),女,广西北海人,高级会计师,从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与内部制约研究。

一、当前中国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

1.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预算管理成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内容。由于对预算管理的宣传力度不够,因此不能充分调动高职院校理财的积极性,也不能将预算管理中的责任层层落实到位,致使收入预算编制不完整,支出预算随意性大。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实行零基预算,将当年的节余统一收回,重新安排下年预算,并且预算的制定与会计核算脱节,这就使资金的使用脱离了计划的轨道,执行的结果是可能出现赤字预算。
2.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制运转缺乏科学性。中国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实行的财务管理体制有“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两种形式。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统一领导与财权分配的矛盾。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的学校,财务集权管理,财权集中,没有充分的授权和适当的分权,学校下属院系只承担责任,但不具有与所承担责任相适应的权力,不享有相应的利益,影响院系领导的积极性。而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的学校,财权是下放了,但院系所应承担的责任不明确,学校与院系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清楚,各院系享有充分的财权,但不承担明确合理的经济责任。这两种财务管理体制的不足是权责利不能有效结合。
3.会计核算不规范,内部制约薄弱。部分高职院校内部制约内容、范围不建全面、内部制约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制约的要求。比如,部分住宿费、学费委托后勤部门收取未及时上缴存留账外,失去监控;学校因基建资金紧张而将住宿费、学费截留挪用。此外,个别高职院校部分往来款长期挂账,未及时进行清理。部分高职院校后勤、附属医院等部门历年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未在学校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会计报表也未并入学校会计报表,游离于学校财务监管,形成账外账。
4.基本建设投资管理不规范,财务风险加大。个别高职院校基建项目因未竣工结算或资金缺口未及时进行固定资产核算金额较大,造成资产信息不实。比如基建项目已竣工并交付使用,长期挂账未及时结转固定资产核算。特别是有些高职院校新校区建设,所需建设资金由学校自筹解决,因资金缺口,不仅造成大部分工程虽已完工且交付使用,已完工投资未竣工财务决算,新财务制度下高职院校加强财务管理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未进行固定资产核算。而且造成学校资产负债率过高,通过银行贷款再筹集资金难度较大,财务风险不断增大的后果。
5.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缺乏系统的制约监督机制。目前,中国高职院校制度突出缺陷是“所有者缺位”。高等教育出资人主要是国家,国家是高职院校净资产的终极所有者,但国家并不要求偿还其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给高职院校自行经营和管理。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国家对其投资,但并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高职院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力,但并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导致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高职院校会计不进行成本核算,不计算损益,财务管理的弹性相当大,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功能。

二、新财务制度下高职院校加强财务管理策略

1.建立和健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体制。高职院校要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相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财经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学校的财经工作,提高学校对财经工作的统筹调控能力;要建立重大经济理由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凡学校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投融资项目必须组织科学论证,提交学校最高决策机构集体讨论决定。要积极推行高职院校总会计师制度,完善总会计师制度的相关配套措施。高职院校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经工作,直接对校(院)长负责。要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全校财务规章制度、经济分配政策、经济资源配置、财务人员管理、财务收支预算、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实行统一管理,严防财力分散、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的现象发生。
2.强化内部制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一方面,建立健全各项内部制约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内部制衡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职、相互监督、互不扯皮推诿。在积极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基建工程审计、专项审计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基础上,增加效益审计的内容。另一方面,强化财务管理职能,把管钱、管物、管业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利用信息、网络的优势。发挥财务网络的实时报告、在线管理的功能,及时对资金进行追踪、分析,实施有效的监督,对资金投入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对资产购置实行责任制,提高资产利用率,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在加强对有形资产管理的同时,必须重视对知识产权、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真正发挥其潜在经济效益;重视投资项目的事中的过程制约和投资后收益的评价和信息反馈,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优化投资策略提供参考。
3.加强预算制约和执行能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高职院校预算既要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高职院校的资源,又要节约支出,避开经费使用上的浪费,应尽量优化经费使用的支出结构。高职院校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收入预算必须做到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支出预算要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对经常性支出要适度从紧,建设性专项支出的预算要量力而行,高职院校要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发展目标中急待解决的理由。注重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严肃性和强化监督职能,对经学校审定的预算,原则上不予调整,强调预算管理从“重分配”到“重管理”过渡。具体包括:一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编制单位,对学校所属各部门要求按照“零基预算”编制预算;二是实行预算经费定员、定额管理,无论是人员经费还是一般公用经费均按定员、定额来测算,对专项经费实行滚动预算建立预算项目库;三是完善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策略、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四是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对预算收入的完成情况、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找出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理由,及时采取措施,不断改善预算管理。4.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个人,推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即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制约;对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总括记账管理,并确定责任期固定资产完好率。利用率的考核指标;领导要重视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人员培训,积极支持并指导其工作,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避开重复购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财务部门要定期核对账目,做到账实相符。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重视固定资产预算,把握采购、验收、保管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明确责任。各部门相互配合,真正发挥财务部门的参谋监督作用。
5.建立风险预警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就是能够对各种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便于风险信息传递的一种风险预防系统,它可以使风险信息源、风险信息传输系统和风险管理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高职院校要启动风险预警系统加强风险的预防。首先,对风险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预计可能发生的风险状态。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密切注意与财务活动相关的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目标因素、制度因素等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对因素变化的动态分析中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其次,建立一个便于风险信息情报传递的风险信息系统。通过建立这样一个“绿色通道”,可以使财务人员能够从各个渠道及时、准确获得风险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迅速地传递给其他信息使用者,从而很大程度地保证风险信息传递的真实、准确、快捷和高效。再次,要对风险有超前决策,尽可能使风险消除在潜伏期。财务管理者应对发生风险损失前显示出的征兆充分给予重视,及时采取措施,矫正和扭转这种风险现象,做到防微杜渐。
6.加强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伴随着中国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各级政府投入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逐步扩大,审计对象也呈现复杂多样化的新财务制度下高职院校加强财务管理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特点,审计工作量随之急剧增加。这将给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带来较大风险。当前,国外一些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比较重视风险的评估,根据不同的风险水平分配审计资源。如耶鲁大学,是对其内部单位进行风险评估,并按照次序排列风险,集中高风险的项目优先审计。由于中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人员相对较少,面对不断增加的审计需求,尤其需要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式。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高风险区域优先审计,既合理分配了有效的审计资源,又可以适当制约风险。信息革命浪潮以其巨大的冲击力不仅对企业造成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也对高职院校的管理产生了影响。在管理信息化趋势下,内部审计的范围、深度、手段都面对新的挑战。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过程中,需结合信息系统的特点,选择适当策略在组织层面、一般性制约层面以及业务流程层面进行风险评估,根据评价结果将审计涵盖到高风险领域,测试相应信息技术内部制约设计及执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宝富.当前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存在的理由及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2).
[责任编辑 吴 迪]

点赞:16822 浏览:7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