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思想政治教育困惑与对策

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女大学生在数量和群体特征方面都发生着深刻变化,并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为此新时期在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贴近女大学生的实际,根据女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从价值观、环境氛围、教育体系及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观,提高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
[关键词]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惑;对策
[]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68 — 0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女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群体,它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状况体现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女性受教育的程度,它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折射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妇女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高等教育的巨大变化,我国女大学生在数量上和群体特征上发生深刻变化,思想状态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点,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突显。

一、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无疑起着主阵地的作用。但不可否认,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更多的是一种“静态”被动的模式教育,片面强调学生是教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国家政治目标的工具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相对封闭,教学的手段陈旧单一,理论联系实际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只是树起了“骨架”,而缺乏“血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对影响女大学生就业、择业及身心健康等现象无力解释,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及新变化。从而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抵触情绪,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使严肃的思想教育显得苍白无力。高校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具体有以下几点:
1.理想、价值观念多元。从整体上看,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的主流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她们中的多数人想成才、有积极的人生理想和目标,但在社会转型中的各种新旧矛盾的冲击下,历史的、社会的以及女性生理特点的因素夹杂着市场经济不成熟伴生下的法制不健全、道德制约乏力、就业性别歧视等等原因,“男强女弱”的性别角色和传统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消解着她们对远大人生目标的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思想影响下,女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拼搏意识和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等等问题。女大学生不关心政治,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缺乏竞争意识,过分依赖家长和社会,抗挫折能力差,追求成功的捷径,爱慕虚荣,言谈举止轻浮浅薄、缺少公德,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等现象严重冲击着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影响着女大学生的整体形像及她们的健康成长。
2.易产生现实空虚感。信息时代的国际互联网为女大学生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808so.com
的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作为一种新载体,它有利于女大学生掌握利用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本领,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多元化,有助于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但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的许多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的,它干预着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道德观念。尤其是网络的新鲜性、丰富性、通俗性、虚拟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女学生的理想寄托、情感宣泄、效益观念、功利思想,导致那些因目标模糊、学习无兴趣、人际交往能力弱、经济困难,心理自卑的女学生一方面过分依恋网络,沉迷于网络,缺乏基本的生存、生活技能,逃避正常的社交,缺乏实践经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弱;另一方面则因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反差,对教师的正面引导表现出选择的、质疑的态度,从而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难度。
3.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所谓女性主体意识,即指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1〕女大学生作为一个女性群体之一,多数对主体意识有一定程度认识,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关注整体利益,强调其自主性。但在传统思想影响下,部分女大学生还未摆脱传统文化塑就的“女人”形象,女性主体意识比较弱,在在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习惯于把自己定位在配角的地位,自愿承担相夫教子的责任,放弃在事业上进步的机会,政治意识、成才意识淡薄,自卑、自怜、自弱,缺少自主性,依赖心理严重,加之大多数高等教育在研究领域和对象、主题、内容、方法及结论等各方面都更多倾向于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忽视女性成长的现象,导致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和滑坡,女大学生道德认知方面出现迷茫和混乱,影响了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面对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必须树立大学女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找到新对策才能够解决新问题,提高女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实效性,才能真正的符合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
首先,开展价值观教育,引导女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取向。在当前经济急剧转型的时期,“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等等”〔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有吸引力的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认识、立场、观点等问题,让学生把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大业联系起来,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起来,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而对女大学生来说,远大的理想信念、满腔的报国之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自身的充分发展又必须建立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基础之上。因此,针对女大学生的特点,增强“四自”教育,加强女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把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其次,整合资源,营造有利于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环境氛围。充分考虑女生的性别特征和心理需求,积极建设有利于女生发展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女生提供了表现自我的舞台,全方位培养女生的综合能力。比如:通过研究中外妇女运动史、女性教育学、女性心理学,使她们进一步理解女性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多层面、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独立品质和社会价值;邀请妇女研究专家和成功女性针对女生最关心、最困惑、最想了解的问题做讲座,帮助女生解除疑惑、开阔视野,从而为女大学生树立习的榜样和前进的方向;办“女生节”、“女大学生成才之路”讲座、“女大学生风采大赛”等专题活动,让女大学生悦纳自己、锻炼自己、发展自己积极。同时,还可根据女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节和科技节活动,营造女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使女生在窝教于乐的文化活动中逐渐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在无形之中塑造女大学生良好的思想人格。其三,创新大学女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实践,在面对不同群体时,要及时调整和优化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应强化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通过名人成才知识讲座、学术交流讲座、成才经验交流会等知识性活动等,让女大学生从而多层面、多角度地认识自己的独立品质,了解女性在国家与社会、民族与发展、知识与经济等方面的作用,让其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抱负相结合,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中还应注重主体性、社会化、亲和性和渗透性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女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明确人生目标的同时,还应针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和身理特点,结合法制教育、婚恋观教育、心理素质教育,通过对一些既富有思想、富有创见又和女生思想实际相联系的案例的分析,帮助女大学生摆脱传统束缚,能主动追求平等的权利,克服自卑、依赖、嫉妒、敏感等心理,从而树立女性主体意识、自主意识、成长意识,积极回应各种挑战,实现自身价值。
其四,强化女大学生的社会主体意识。我们认为,在知识经济的智力竞争中,优势旗鼓相当,女性已不再是“客体”或“第二性”, 而和男性一样是主体。〔3〕 “女性主体意识”的建立是女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女大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和有效控制自我,要使她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自由人”和“社会人”, 对个人有正确的估价,在人生道路上敢于竞争,扬长避短,既不能自轻自贱、自惭自卑,也不能自骄自傲,自我中心,而是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作为强化自己社会主体意识的主要内容,承认自我价值,并为实现自我价值而确定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并奋发成才,才能将理想变成现实,对社会作出贡献并赢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三、结语
社会价值的多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缺失、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试化发展等等都正随着复杂的社会环境日益加剧,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认识和自我辨识能力有限,如何引领她们摘自:毕业论文答辩www.808so.com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建立适应社会变化、信息冲击、文化冲突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养,这都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深刻思考。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应加强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艰巨性。在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中,应贴近女大学生的实际,探索符合当代女大学教学规律和女大学生学习特点,从其价值观、环境、教育体系及女学生主体意识等方面针对性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加强高校思政教学的针对性,达到增强思政教育教学的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积极采用参与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以增强女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择业和就业观念。高校思政教师应努力探索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通过调动、整合社会各界以及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高校女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王晓丹.中国近代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及发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1,(02).
〔2〕龚爱蓉.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策研究〔J〕.常熟高专学报,2002,(06).
〔3〕〔俄〕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 陶铁柱,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点赞:23386 浏览:106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