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语言鉴赏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要求语言精练而形象。诗人在写作时感情特别强烈,想象力特别丰富,所有这些,都依靠诗歌语言展现出来。因此,掌握诗歌语言常用的修辞手法,明确其作用,对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是很有帮助的。

一、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因此我们要着重关注这些词,它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动词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形象的传达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苦之情。
2.修饰语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刀。(王之涣《凉州词》)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它不但画出了高山环抱中的城堡处境的高寒荒僻,也写出了戍边士卒怀念家乡,孤独寂寞的情怀。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细”,脉脉绵绵,写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贴切。
3.特殊词
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像叠词:往往用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
(2)像表颜色的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一般用来表现心情。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表明了诗人明快的心境。

二、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

1.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的技巧,要注意体会它的形象生动性。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愁”之源源不断。又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因远行而引发的感慨。
2.对偶
由于对偶成对使用两个文句,字数相符,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常被用于各种文体。它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有音乐美。另外,它具有高度概括性,在诗歌中较为鲜明、集中,并且对比性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王维《过故人庄》)
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3.夸张
夸张常用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瀑布,突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飞”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与“三千尺”连用,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突出了水流之急。
4.互文
互文是古代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人们平时见得最多的是本句互文(“秦时明月汉时关”)和对句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5.双关
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谐音双关和作用上的双关。在古诗词,特别是民歌之中,经常运用谐音双关来贴切地表达男女间的爱情,既生动活泼,又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中“晴”即“情”义;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丝”即“思”,以此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作用上的双关在古诗中也经诗歌语言的鉴赏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常出现。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这句中的“高”既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又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此外,借代、设问、对比手法也常在诗歌中运用。只有较全面地掌握它们,诗歌鉴赏时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县教研室)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作用,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可分为谐音双关和作用上的双关。在古诗词,特别是民歌之中,经常运用谐音双关来贴切地表达男女间的爱情,既生动活泼,又形成一种特殊的风格。如刘禹锡的《竹枝词》中“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中“晴”即“情”义;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4660 浏览:17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