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三维理论视角下徐州文化产业发展析探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基于文化产业三维架构理论,分析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目前状况,构建历史资源、科技创新、技术预见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徐州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三维理论;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Promoting the cultural industry as a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is important strate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ulture.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theory of cultural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Xuzhou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constructing historical resourc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new path of benign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between technology foresight and cultural industry, which pushed for Xuzhou cultural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three-dimensional theory cultural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文章编号:1673-0380(2013)11-0049-02
近年来,徐州把文化产业作为转型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推动徐州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拟运用文化产业三维架构理论,在分析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目前状况的基础上,构建历史资源、科技创新、技术预见与文化产业间良性互动发展的新路径,推动徐州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一、挖掘历史资源,推动历史资源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

徐州,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因其重要的地理、交通、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地位与特色而闻名天下。徐州位于江苏省北部,与山东、河南、安徽三省毗邻,其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可谓“屏障沪宁,遥扼冀鲁,俯视东海,仰顾中原,窥苏皖而憾中原”,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徐州地处我国南北要冲,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胜负转战之地”,又被称为“军事重镇”。长期以来,徐州或是诸侯国的都城,或是州、郡、府的驻地,一直是区域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大量极具地方特色的历史资源,为徐州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可持续性资源支持。
但历史资源与文化产业间尚未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是影响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因素。2012年徐州市实施的92项文化产业项目,历史资源类有32项,占总数的34.78%,且有些项目至今未实施。同时,历史资源的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也不仅存在彼此分离、各行其是的现象,甚至出现对历史资源的破坏性、掠夺性、毁灭性开发。历史资源,是具有区域文化特色、文化特质和文化特性的重要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就是要挖掘历史资源的产业属性,让潜在的历史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不仅能够推动经济转型的发展,也能够实现历史资源的保护、历史文化的传承。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蕴藏着丰富的历史资源,但并不是所有的历史资源都可以进行产业化经营。这就需要对徐州历史资源梳理辨析,找出优势资源,挖掘其经济价值,使静态的历史文化变为动态的文化产业。“楚风汉韵、北雄南秀”,是徐州的文化特质,也道出徐州的优势资源。“吴韵汉风同出一省,又风情迥异。”刘云山同志在视察徐州时,曾这样评价“汉风”在江苏文化格局中的地位。2012年,徐州大力实施“舞动汉风”工程,激发了文化改革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据统计,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36亿元,占GDP比重3.39%。实施“舞动汉风”工程,就是要挖掘徐州的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汉文化精髓的文化产业项目,与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展开同台竞争。
徐州的汉化文化,也称之为楚汉文化,既不是单纯的两汉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楚文化”,两者已经融为一体,是一种独特的区域性的历史文化。“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则深刻展示了楚汉文化的丰富内涵。楚汉文化在徐州蕴藏得浓厚而突出,有着众多楚汉文化遗迹,以汉墓、汉俑、汉画像石“汉代三绝”为典型代表。在重视“楚汉文化”资源挖掘的同时,也要重视“军事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方面徐州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据记载,自公元前573年晋楚彭城之战到1948年发生的淮海战役,历史上在徐州发生的较为重大的战事共达400多起。“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九里山下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就是其真实的写照。数千年来频繁的战事,留下了诸如项羽阅兵练马的戏马台、刘邦策马挥剑的拔剑泉、韩信“十面埋伏”的九里山等军事文化资源。此外,还有儒道兼综的宗教资源及众多的名人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资源,都是徐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原创力。
推动历史资源与文化产业间良性互动,要在理顺体制、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擎起“汉风”大旗,充分挖掘“楚汉文化”和“军事文化”资源,兼顾其他历史资源可资利用部分,使之服务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完美联姻,推进徐州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二、实施科技创新,推动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

“十一五”期间,徐州大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建设创新型城市,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0年全市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百亿GDP专利授权量达171件,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7家、省级院士工作站7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家。此外,徐州现有高等院校12所、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8万余人,拥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家,这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前列,为徐州文化产业发展三维理论视角下徐州文化产业发展析探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提供了可持续性技术支持。相关论文由www.808so.com收集

点赞:6916 浏览:2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