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谐社会视角群众文化建设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然后从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整合、以人为本、创新形式及提高认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现实价值,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和谐社会;群众文化;建设

在我国的文化建设之中,群众文化建设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是衡量某个地区文化发展程度和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之中,我们应当加积极地融入到此氛围中,创造出优秀的群众文化产品,通过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可以表达和谐社会的理想,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使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深入人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使本民族的自觉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全社会向着以和为贵,以和为善的理念发展。

一、建设和谐社会中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主导作用非常不明显

我国主要的公办群众文化的站点主要有文化馆,文化站以及群艺馆等,这些机构是引领基层的文化,开展文化交流,夯实群众文化氛围的基础,所以其应该也必须在群众文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的状况还比较差,据统计,竟然还有 100 多个县级以上的城市没有设立文化站和文化馆。在量上没有得到提升的同时,质也没有提升。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办的有模有样,大多数城市流于表面,档次低,面积小。再加上人员结构不合理,经费紧张,人员配置不合理等诸多原因,群众文化的建设常常举步维艰。

(二)群众的思想观念严重滞后

群众思想观念的落后主要由以下原因构成:其一,国家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略了文化产业的提升。这是跟上面的问题,因而,群众文化的开展得不到相关阶级的重视和认可当然也就不足为奇了。进一步讲,文化馆和相关部门得不到财政上的支持也就说的通了。其二,本身文化馆以及文化社的管理阶层思想上与现在的大潮流有一些出入,思维和工作观念相对陈旧。因而,很明显,这与新世纪建设和谐社会的新路子是有所出入的,亟待相关人员进行思想上的变革,谋得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子。

二、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品位,当地党委政府应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项目和资金,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努力实现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并进;建设好文化艺术活动中心(文化馆)及乡镇文化站,组织和加强辅导业余艺术团体,改造新的演出场所及加强图书馆建设,实现知识共享工程达标,形成市(县)、乡(镇)文化网络;加大投入文化体育场地的建设,这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上可以满足城乡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需要,并能取得良好成效。

(二)、进行文化整合

区别于的个体的娱乐活动,如:唱歌,旅游,蹦迪等等,群众文化更倾向于群体性这一特征,这就要求这一个艺术是这个地区的人们所能广泛接受并且爱好的。在我国的农村生活之中,群体文化是相当普遍的,但是其往往都被局限在很小的活动范围之内,存在于乡村邻里之间。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乡村的零零星星的文化活动进行整合,既可以使的当地的百姓能够广泛的接受,而且局限性也不是那么的明显。很明显,文化整合过后,其可以超越文化其本身的地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808so.com
域性,将群众文化充分渗入到民族的灵魂之中,从促进社会整体发展的高度看待群众文化,使不同的群众文化相互理解,相互借鉴,整合为一个在县(市)域范围内众多群众都喜欢的形式。

(三)、以人为本,培训文艺骨干

目前,群众文化早已摆脱了仅限于节庆文化或单项活动,而是日益向深广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其活动范围之广、内涵之深、形式的不断创新,都是前所未有的。仅靠当地文化馆(站)少数辅导骨干是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的。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好的地区或单位,都有具有一定活动能力和擅长文艺的骨干分子带头。过去文化馆(站)办的各种培训班都有着良好的效果,经过培训的人员,除了少数继续深造成国家尖端人才以外,大部分都成了单位文艺骨干。这些事实充分证明,办好各种培训班,培训业余文艺骨干是解决文化专业辅导干部不足的一个最好办法,同时我们还要适应形势的发展,扩大骨干培训范围,在办文艺创作班、表演辅导班、音乐辅导班、美术班、书法班、舞蹈班等培训师资不足的问题上,可以采取多种灵活的形式,邀请省市专业艺术团体专家或退休艺术人员进行讲座、授课,也可以组织文艺骨干走出去,参观交流,开阔眼界。总之,我们必须以长远的眼光,开拓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培训工作,造就一大批能适应新时期群众文化发展和繁荣社会活动的文艺骨干,通过他们带动各行各业的群众文化载体,沿着正确方向,把群众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起来。

(四)、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力开展创新各项文艺活动

群众文化活动,完全不同于专业艺术团体,它参与面大、受众面广、影响面强,是显示时代精神风貌和国民整体精神文化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文化馆(站)的辅导工作,仅仅是深入基层,面向群众,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辅导和指导是不够的,所以还要积极努力,千方百计,大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只有把活动开展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文化艺术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的品格、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等作用,也只有把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起来了,才能做到由普及到提高,把文化活动一步步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准,同时又为下一步举办更高水平的活动提供了样板,所以说,大力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是一种实践的辅导,也是普及与提高的过程。因此,要做好群众文化活动不仅是辅导与指导,还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采取以党委、政府牵头的措施,在城乡举办各种大型文化活动,引导和促进当地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如:通过举办当地民族民俗文化艺术节和举办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大赛等,在活动形式、规模、质量等方面要有创新。文体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管理,通过加强全员创新学习、统一布署工作,积级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使当地群众性文化活动出现新的局面。文化艺术培训中心(文化馆)要全面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例如:举办歌咏、舞蹈、戏曲、书法、美术、摄影、剪纸、秧歌、手工艺品、技能大赛等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通过用文化活动的方式去表达和塑造生活中的美,把人们的思想境界引到更高阶段,使这些有益的文化活动在社会生活方式的形成中起到规范、引导和教育的作用。群众文化事业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必须把群众文化事业提高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是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的本质特征。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的根本任务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和发展。文体管理部门应加大当地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对歌舞厅、酒吧、网吧等文化所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良文化现象。对流散在社会上的封建迷信、现象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切实堵塞精神污源,达到净化社会风气的成效。
二是开展文化下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使乡村文化生活日益活跃。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采取坚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举办高质量的群众文化活动,如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等,有效带动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坚持搞好举办农村“小戏调演”,挖掘农村艺术人才。通过组织开展乡村业余文艺演出、农村题材电影展映等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让文艺专业人员及专业团队定期下乡,积极扶持农村和社区业余文艺队伍,举办文艺培训,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培育“乡土文化”人才和农村文化能人。建立当地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形成文化骨干网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做出贡献,进一步夯实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

(五)确认识群众文化建设对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的指出巩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除此之外,其还要求将构建群众文化氛围与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有机的结合起来,明确了群众文化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地位。在现代社会之中,应当以群众文化为出发点,深入,持久并广泛的开展这项活动,很明显,这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重要的影响。群众文化的地位主要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基础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和基础,是适合于基层人们广泛参与的文化,是从根本上保证基层人们文化权益的主要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群众文化的繁荣。
结语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全力做好群众文化事业工作,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李萍.社会信任与群众文化互动的辨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
马龙潜.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结构特性[J] .贵州社会科学,2008,(11).
[3] 徐金辉.和谐社会视角下群众文化建设的路径[J].科技创新导报,2008(27).

点赞:13999 浏览:5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