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数学课堂中“体验”艺术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体验,在教学中是指学生在课堂中用自己的实践感知来验证数学事实,感悟数学真理,留下数学印象的一种数学学习方法. 怎样使课堂中学生的数学“体验”有序高效,学有所获,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以后教学中必须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体验;新课程;思维
新课程教学目标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去“经历”,去“参与”,去“建立”,去“体会”,去“获得”……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空间,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动了起来.
下面结合几个案例,谈谈几种具体的“体验”艺术.

一、低级体验,帮助准确理解概念——避免不感受无印象

学生的许多数学知识来源于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新课程就强调在学生实际生活基础上开展教学,让学生进行一些实物的观察、比划、抚摸等低级体验,唤醒学生的生活积淀,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数学的相关概念,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学生纸上谈兵,没有感受和印象的情况.
案例 执教《认识角》时,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角的各部分名称. 我问学生:生活中哪儿有角?此时学生的回答基于生活实际,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有的说三角形上有角,有的说书本上有角……我请学生上讲台指一指,学生往点上一指,说:这就是角. 这种现象从侧面呈现出学生对角的知识的不完善. 我把学生指的点往黑板上一画,学生观察后摇头,这不是角呀,又让我添上了两条射线.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每个人都可以去依次摸摸角的顶点,摸摸角的两条边,准确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
刘向有言:“耳闻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教师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不如学生看见角的各部分;学生看见角的各部分,不如用手摸摸感受角的各部分才印象深刻.

二、中级体验,帮助直观理清思路——避免不形象无分析

数学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千奇百怪,有时不是很容易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体验中直观形象地理清所需解决问题的思路,逐渐感悟并抽象概括数量关系. 新课程就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养成,我们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几人小组模拟生活,进行必要的情景重现、展现、预现等中级体验,把我们的数学题以微电影的形式播放出来,或倒带、或重播、或展示、或预示……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解题能力是十分有益的,避免了学生因为没有形象再现不能分析题意的情况.
案例 我在教学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行程问题时,学生学会了画图这种形象思维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但他们经常会画错图,解错题. 究其原因,学生没有深切分析理解题目中“相对、相背、同向”的含义. 于是在课末,我设计了一组对比题:“① 小明和小强两人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强每分钟行70米,20分钟后两人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② 小明和小强两人从同一地点相背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强每分钟行70米,20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③ 小明和小强两人从同一地点同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0米,小强每分钟行70米,20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请同学们示范表演三种情况:
① 相向为:② 相背为:③ 同向为:
前两种距离为路程和,后一种距离为路程差. 学生看了演示之后深有感触,我又请他们每人用自己的两只手手演两个人,回味体验三种行程现象,分析理解题目的思路,动态解题.
陆游有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们在纸上的画图实践有时难免会出错,要正确理解不如去试验体会,在“做”的动态教学中对比理解、分析与感悟.

三、高级体验,帮助综合演绎推理——避免不试验无感悟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808so.com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任何一个数学结论或数学规律的得出,首先来源于我们的合理猜想,其次通过具体严谨的推理,在大家反复的验证中归纳总结. 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尽量结合具体内容,多创造条件,引领学生提出猜想后进行反复验证,然后大组讨论这种高级体验,给学生提供培养综合演绎推理能力的机会,避免了学生没有操作不能感悟推理有效的情况.
案例 我们苏教版课本上经常会出现这类题目“你发现了什么?”如:16根1米长的木条靠一面墙围一块长方形菜地. 怎样围面积最大?有的同学猜测长长一点面积最大,有的同学猜测长和宽一样长面积最大. 课本给予学生温馨提示:小组合作,用16根小棒围一围,算一算,把结果填入下表. 我此时就让学生人人去围一围,算一算,当四人小组讨论时他们再次猜测:靠墙围长方形,长是宽的2倍,长方形的面积最大. 归纳推理时要提供足够多的例子,这样才能增加演绎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学生任意举了几个例子:24根小棒围一围,30根小棒围一围,27根小棒围一围……最后验证得出刚才的结论是正确的. 由此,学生便对验证某一数学结论有了具体的经历和生动的体验.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感悟过程,积累经验,引领创新. 要知道学会一种技能远比学会一种知识更重要.
上述介绍了三种具体的“体验”方法,在现实教学中方法还有许许多多. 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少一些给予,学生多一些摸索;如果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多一些放心,学生少一些等待;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蹲下去,把课堂还给我们的学生,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同伴,学习方法的指引者,和学生共同“体验”成长,那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高效!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8761 浏览:33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