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历程与中国特色

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伟大创造。政治协商肇始于革命战争年代,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之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关键词: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历程;中国特色
1008-6269(2013)04-0011-06
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20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结果。它是以合作和协商为基点而不是以竞争为基点的政党政治。这一制度一经产生,就表现出巨大的制度张力,把中国式的按自身逻辑运转起来。这一政党制度的生成和演变过程,是中国政治发展历史逻辑所催生和决定的。中国政治协商的构想缘起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政党协商关系,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之时,反映的是近现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这一政治生态环境中政治成长的生态特征。

一、政治协商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关于正确处理和其他党派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指出:“人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目标,不仅“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而且一切同盟者的支持和参与。1869年11月29日,马克思在给库格曼的信中明确提出和使用了“统一战线”一词,指出:“在英国工人阶级对爱尔兰的政策还没有和统治阶级的政策一刀两断以前……英国人民就还得受统治阶级的摆布,因为他们要和统治阶级结成反对爱尔兰的统一战线。”嘲虽然马克思在此使用“统一战线”一词并不是指无产阶级统一战线,而是指在民族理由上英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但是“统一战线”一词的提出和使用,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初期就提出了含有“统一战线”之基本内涵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成功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就不能够孤立地奋斗,而同其他一切进步的阶级或阶层团结和合作”。列宁在总结俄国和国际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历史经验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在《俄国社会党人书》中指出:“无产阶级决不应该把其他阶级和政党看作‘反动的一帮’,恰巧相反,它应该参加整个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应该支持进步阶级和进步政党去反对反动阶级和反动政党,应该支持一切反对现存制度的革命运动,应该一切被压迫的民族或种族的保护者”。列宁在实践中尽力争取一切能够争取的同盟者。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还试图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实行领导下的合作。由于缺乏共同的政治基础,这一合作不到一年即宣告失败,苏共由此实行“制”和以“苏维埃”为实现形式的无产阶级。

二、政治协商肇始于革命战争年代、确立于新中国成立之时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根本制度,同时与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政治经济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密不可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实行议会制和政治,几年间就出现了300多个政党。但由于旧中国的性质未根本转变,各政党脱离人民群众,加之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阻扰,制最终归于失败。
中国成立以后,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不但有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而且在一定时期内还有勾结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与人民为敌的资产阶级反动派。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建立联合阵线。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的阶级和阶层是十分广泛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一,在一定条件还可能包括剥削阶级的一。这个国情决定了只有联合广大的同盟者,同一切可以合作的党派、团体建立各种形式的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也决定了联合多阶级、多政党,特别是无产阶级联合代表广大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资产阶级以及他们的知识分子的政党,与他们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民族革命斗争。
基于对国情的准确把握,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建立了两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此后,国民党实行的统治。“九一八”事变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在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主要矛盾,国内各阶级之间、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已经降为次要矛盾的时刻,各阶层人民兴起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国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8月1日,和工农红军正在长征途中,其驻莫斯科代表团在共产国际提出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批判“左”倾关门主义的影响和帮助下,以中华苏维埃政府和的名义,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八一宣言》正式宣布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物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八一宣言》还提出,由发起,同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各党派、各团体、各名流学者、政治家、一切地方军政机关共同组织“国防政府”;在国防政府领导下,由一切愿意抗日的部队合组抗日联军,并组成统一的抗日联司令部。这实际上是第一次提出了实现中国领导的合作的政治体制的初步设想。瓦窑堡会议决议正式提出要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而的策略则是“指导自己的党员从各方而努力去推动一切爱国的分子,团体,阶层,阶级,党派,生产的与商业的,文化的与教育的,学生的与教员的,工农的与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城市的与乡村的,新式的与旧式的,社会的与政治的,武装的等等力量,发起各种各样反日反汉奸卖国贼的团体”,“组织各种各样反日反卖国贼的军队(……)、政权”,“把这些团体,军队,政权,集合起来,加上苏维埃与红军的力量,这就是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的组织”。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后,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进行第二次合作。

点赞:8886 浏览:3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