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纪经亩先生南音艺术成就初探

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纪经亩先生是厦门现代南音的代表,他一生与南音结缘,无怨无悔。在南音的演奏,南音的演唱,南音的整理,南音的改编,南音的创作以及南音的传承,南音的活动诸方面均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留给后人的遗产首先是对南音的深厚感情,其次是他富有时代特征的艺术思想,最后是大量的南音作品。
关键词:南音;纪经亩;改编;创作;整理;贡献
纪经亩先生是现代南音的传承人、演奏家、作曲家和南音艺术活动家。 生前曾任福建省文史馆馆员,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顾问,厦门市南乐研究会第一、二届会长,厦门市南乐团团长。他一生的艺术活动对南音的继承和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做出了卓著贡献 ,被南音业界推崇为一代宗师。

一、一生追求矢志不渝

纪经亩先生对南音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虽出生于农家,但上辈人对南音的喜好从小就影响着他。十几岁涉足南音乐坛后,在不断的努力学习与钻研下,使得自己的才能在南音的舞台上充分地发光发热。
1949年底,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始建播音,设定了固定的南音节目栏,纪先生与陈江渠、白丽华等人,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到电台进行直播。1950年,在纪先生的主持下,成立了“厦门市南乐研究会”,使南音的活动开展更具组织性,并利于人才的聚合及相互的交流与共进。1954年,在纪先生的带动下成立了厦门市金风南乐团,扩大了南音的影响面。为了更广泛地传播南音艺术,他早在四十年代就飘洋过海,到台湾、香港、菲律宾、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和地区传唱南音,使海外游子闻乡音激思乡之情。
十年浩劫,纪先生经历了被挂上封建遗老遗少的祖师爷的“罪名”,被关过“牛棚”;心爱的琵琶被没收;南乐团解体等等,种种的打击没有让他在这场灾难中折腰或退缩。
党的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文艺的复苏迎来了春天。已近古稀之年的纪先生又全心投入到恢复和重建南音组织的工作中。 他曾说:“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重视民族文化遗产…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808so.com
…使南乐生命更为旺盛,鼎力扶持,关怀备至。国家和人民都予我崇高荣誉,于心深感不安。为不负重望,我决心争取时间,抢速度,闻鸡起舞,再尽绵薄”。
1986年12月28日,这位为弘扬古老的中华民族文化而奉献一生的南音艺术家,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生命虽已燃尽,但老人呕心沥血地付出,为南音留下了一笔笔珍贵的遗产。

二、对南音的艺术思想

(一)词为社会服务

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从它的表现形式到本体,能发现许多中国古代传统音乐遗存下来的影子。南音的发展与实践长期以来与闽南地区的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活动密不可分,并受到较多的影响。建国以来,新时代的文艺精神对南音提出了新的要求。南音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非常现实和迫切地摆在南音工作者的面前。就在这个变革时代的关键时刻,纪经亩先生用自己的艺术实践明确地提出了“词为社会服务”的口号,使南音的发展没有因为社会的变革被淘汰,而是很快地跟进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纪经亩先生创作的新南音题材十分广泛,以现存的资料看大致可以分为十六个方面,其中如下几类更具代表性:
1.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的诗词。如:的诗词《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周恩来的诗《雨中岚山——日本京都》;朱德的诗《昔上井冈山》;叶剑英的诗《祝贺春节》;陶铸的诗《八一红旗》;鲁迅的诗《运交华盖》;夏明翰的诗《砍头不要紧》。
2.歌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烈士的有《挽少奇同志》、《陈毅出山》、《悼念邓老师》、《永不凋谢的红花》等。
3.反映农村生活的有《赶集》、《阿哥修水库》等。
4.反映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的某个事件。如:《迎龙小唱》、《祝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厦港架虹桥》;天安门革命诗抄:《怀念总理恨妖贼》、《天安门前祭英灵》、以及粉碎“”内容的《十元凶罪恶滔天》、《十年浩劫》等。
5.节日纪念的有《庆祝国庆》、《中美建交庆新年》、《祝贺三八妇女节》等。
6.反映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盼统一的有《海峡情思》、《思乡谣》、《盼团圆》等。
这些题材反映了先生对这个时代的特殊感情。同时,他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敏感的时代触觉,关注着身边发生的各种事件,并恰当用以自己的作品当中。这是他创新的源点,真正体现了“词为社会服务”的发展观念以及艺术表现生活的基本规律。

(二)曲为词服务

纪经亩先生在创作新作品时,多是从词的内容出发,采用不同手法改变曲调,使南音的曲调适应词的变化和要求。既突破了前人按照曲牌词格创作新词填入旧曲的局限,又能保留南音音乐上的传统。从他的作品看,其在曲上的创新都是基于“曲为词服务”这个主要原则。
1.保留滚门而根据词的内容要求加以发展,曲式上有一定突破:加上了前奏、间奏或尾奏。
2.根据词的需要创作新曲牌。如:“雨水红”、“四季春”等。
3.在南音的基调和形式上进行词曲创作:如:《砍头不要紧》、《长征》等。
4.创作新集曲:如《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5.采用了新的演唱形式:对唱、表演唱、四宝唱、领唱与帮腔等。
6.对传统曲目的整改和创编,如:《闽海渔歌》等。
通过这些经纪先生的编创的新作品,后人感受到了南音在这个时期前进的步伐。这样的成就和他对南音深厚的感情以及其孜孜不倦地辛勤付出分不开,先生对继承、发扬民族遗产的这种高度忘我的献身精神令世人敬佩。

三、从《蝶恋花》看创作:推陈出新

纪先生曾说:新中国的南音更应体现时代精神,南音要发扬光耀,让新声传四海,就应在传统的基础上用新的音乐语言、新的表现手法,确切地表达内容。在这样的指导观念下,他在五十年代为词《蝶恋花.答李淑一》谱了新曲,并实现了他的这种创作思想原则。
其中的“八长锦”是采用“北相思”、“沙淘金”、“叠韵悲”、“竹马儿”、“长玉交”、“长望远”、“生地狱”、“相思引”等八个曲牌联缀而成。八个滚门(曲牌名)组成了新的“八面相思”,使乐句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表现出悼念中的痛思、怀念之情以及作者强烈的革命浪漫主义。接着转入“生地狱”:大段的拖腔,豪情满怀,气势磅礴,进入乐曲的,与前段音乐强烈对比,把人带回到人间的现实中来,结尾急转直下,回到“南相思”,感慨万分地“泪飞顿作倾盆雨”,旋律由“倍思管”转回“五空管”,多次慢落指:

纪先生创作构思的严密性体现在滚门安排得当,选材准确;调式、调性、转调手法等曲式结构严整;乐句起伏较大,改变了传统曲调中缠绵有余刚劲不足的情况,使整体达到刚柔并济,变而不乱,完整圆满。 词曲吻合、情景交融、意境清新,是新时代的南音佳作,深受现代弦友们的喜爱。

四、从《因哥送嫂》看整理:去粗取精

对于南音的传统问题,纪经亩先生既反对对传统“一个字都不能改,一个音符都不能动”的守旧思想;也反对草率粗暴的态度。他还认为:“整理传统,必先掌握南乐的艺术法度(规律),要推敲,整理后必须比原来的好才动手,不然就糟蹋了传统艺术”。纪先生整理过的许多南音,例如《感谢公主》、《因哥送嫂》,传统大谱《梅花操》等,弦友们都公认好过原来的旧曲。
“因哥送嫂卜去广南城,才到潮州,喜逢着上元灯月明……”这首《因哥送嫂》在闽南城乡地区及海外侨胞中广为传唱。其内容刻画了陈三质朴、直率的性格以及为了争取自主婚姻,不畏权贵、不畏封建礼教禁锢而勇敢斗争的精神。为了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细致入微地体现人物性格,纪经亩先生在传统南音的曲调旋律设计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使传统的《因哥送嫂》唱段更臻完善。真正做到雅俗共赏,成为一首颇具代表性的南音“爱情咏叹调”。
“短相思”滚门中的主导乐句(“大韵”),是整首曲子的核心与发展动机。
传统曲调中,这一主导乐句及它的不完全重复乐句一再出现进而推动旋律的展开。而同一大韵上下八度的对比展现,使前者更激昂、奔放、喜形于色,恰能表现陈三豪爽的性格;后者更似陈三的内心独白或沉思,由此,强化了音乐主题与形象。这些变化的灵活之处正是南音音乐擅长刻画人物性格之所长的特点。纪经亩先生紧紧抓住这一关键,对原曲调动笔整改:
修改后:
纪先生巧妙地在第二小节中,使旋律改原来的四度上跨为上方五度的大跳,使原曲调中的两次大韵不显得太平淡,同时也源于:论文结论范文www.808so.com
体现出陈三性格中的率直;再一个小三度后下滑回到主导音型的旋律结构上来,为主导乐句的出现做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又使主导乐句的出现清新、悦耳,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纪经亩老先生继承了祖先的优良传统,既师承严格,恪遵前法,又善于吸收,勇于创新。其对传统曲目的精心校订,对流散民间的散曲和草曲的搜集整理,以及对南音的历史沿革、指谱、套曲、滚门、曲牌及曲调、唱词等方面的研究、修订,均付出了数十年甚至一生的心血,并将这些成果编纂成集,广为传授。迄今这些曲谱、教材资料仍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各地华侨南音社团之中。现在东南亚南音社团在腔韵、南琶指法及箫弦方面均与厦门南音比较接近,其主要原因与纪经亩先生的影响分不开。
参考文献:
厦门市文化局.纪经亩南乐艺术[G].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11.
王耀华,刘春曙.福建南音初探[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12.
[3]郑长铃,王珊.南音[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12.
[4]福建省曲艺协会.纪念纪经亩先生从事南乐艺术七十五周年专辑[G].福州,1987.
(作者简介:吴亚玲(1975-),女,汉族,重庆人,硕士,讲师,集美大学音乐学院,主要从事民族音乐教学与研究。)

点赞:13889 浏览:58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