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原经济区规划逻辑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12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是继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之后,国家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战略方向与布局、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的更为系统、综合的部署和安排,是指导中原经济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推动中部崛起指明了方向。
中原经济区规划的逻辑
第一,中原经济区具有的战略地位。一是关键的地理位置和交通区位。古语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经济区地处国家中心地带,是交会东西、贯通南北的核心地区,战略地位突出。2009年9月,国务院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提出了两纵两横经济带,中原经济区正处在这两纵两横的中心地区。同时,中原经济区还是我国的交通枢纽,汇集了京广、陇海等几大干线铁路,是全国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的节点地区。建设中原经济区,对于形成更加完善的全国交通网络也具有。
二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中原经济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河南省以全国1.74%的土地承载了全国7.47%的人口,以全国6.5%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3%的粮食和1/4的小麦。保护中原经济区的农业本底条件,推动农业更好更快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保障。
三是中国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建设中原经济区有利于在陇海经济带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构筑中部崛起的支撑,有利于形成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区域经济战略腹地。目前,中原经济区已经具备我国核心都市圈的基础。中原经济区的面积和人口超过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居第一位,经济总量居第四位。从近年来发展状况来看,中原经济区已经逐渐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区域增长极,经济总量和城镇化水平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是全国的要素和产品市场。中原经济区是我国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内需市场相对旺盛,是中国未来内需市场潜力最大的区域,加快中原经济区发展对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起到的推动作用。同时,充足的劳动力要素也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在我国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和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中原经济区将发挥重大作用。
第二,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出台恰逢其时。改革开放30多年国民财富的迅速增长,增强了国家推动地区协调发展的能力。过去受限于物质条件的战略或规划都有了付诸实施的空间。因此,我国东中西地区差异不断扩大的状况,2004年国家提出了推动中部崛起战略。
近年来,在沿海向内陆转移产业的大环境下,中部的比较优势正在显现。2011年,中部地区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比2002年提高了5.5个百分点。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的时机日趋成熟。目前,周边地区均已有国家战略性规划,因此,在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之后的第七年,国家发布了《中原经济区规划》,可谓恰逢其时,雪中送炭。
同时,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正处在一个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交织期。一方面,国际经济危机使内需经济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提升,产业由沿海向内陆转移进程也在加快,内陆地区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性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中原经济区潜在的优势尚未形成现实优势,人地矛盾、产业结构粗放等理由突出,也迫切国家战略指导。因此,将国家战略部署与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制定并发布中原经济区规划,是具有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
第三,中原经济区规划是落实国家战略的要求。一是落实中部崛起战略的举措。我国目前虽然已经逐渐形成了基于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的区域发展战略,但该战略的空间尺度偏大,对区域发展战略细化和落实。在中部崛起战略已经有长株潭、皖江城市带、鄱阳湖生态区、山西综配改区等区域规划支撑的情形下,河南及周边地区也规划引导,中原经济区规划的出台则细化了中部崛起战略,并填补了这一区域空白。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的选择。国际经济危机和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不断深入客观上要求内需经济和内陆经济国民经济的支撑。中原经济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内需市场之

一、发展潜力巨大。这一地区制定国家层面的规划,是我国战略性、全局性的选择。

三是为全国同类地区创造经验、提供示范。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全国性的重大理由。作为人口密集地区、传统农业地区和新型工业地区,中原经济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矛盾和难题在这里都有的体现。解决好“三化”协调理由,可以为中国处理结构性矛盾提供新的思路和样本,为全国同类地区探索发展的新路子。
第四,中原经济区规划是实现地区转型的有力支撑。一是有利于中原经济区跳出均衡。从区域发展态势看,中原经济区虽然经济总量较高,但发展水平和效率仍然较低,区域的城镇化水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均地区生产总值还比较低,“中部塌陷”现象仍局部存在,地区整体还处于均衡的状态。从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支持有利于激发地区潜力,实现经济起飞。
二是有利于统筹解决中原经济区内较为尖锐的矛盾和理由。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既要保证耕地面积不减少,又要保证工业化的土地供给,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粮食基地的建设。与此同时,中原经济区主要以能源、原材料以及初级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因为资源存量减少、开采成本升高而面对转型,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这些理由都高层次的战略指导。
三是中原经济区的一些发展短板国家政策支持。比如中原经济区金融发展整体滞后,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不足,财政实力也相对较弱。以河南省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河南财政收入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人均财政支出位列中部六省之末,2009年人均财政支出居全国倒数第一。这些理由在短时期内很难依靠地区自身解决,均国家层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

点赞:7733 浏览:3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