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受社会保障制度影响原理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我国人口众多,一大半人口集中在农村,13.4亿人口中,约7亿人口都在农村,所以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大小,将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居民消费总需求量的大小,从而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大小跟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影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农村社会保障;养老;农村低保
概述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整个国家有关社会保障的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从试点到实施,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近几年,农村社会保障理由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由于实施时间短以及社会发展不平衡理由等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存在许多不合理或者是说不完善的地方,导致农村居民消费能力严重不足,阻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出,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理由多种,主要包括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接下来,主要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来阐述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

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抑制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

第一,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农村居民有钱不敢去消费。在缺乏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家庭小型化和未富先老的增加给农村家庭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的结果是我国农村居民为了养老、医疗以及子女教育等等,尽可能的减少各项开资而增加储蓄,导致储蓄倾向上升。有关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由1995年的0.1695上升到2005年的0.2151。
第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不够完善使得农村居民疾病风险支出加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受到抑制。近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卫生体制不断改革,农村居民的各项医疗费用不断提高,上升幅度超过了农村居民实际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1990年,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为686.3 元,而在2007年农村居民平均纯收入为4140.4 元, 增长了将近6倍;医疗费用的不断提高,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挑战。在农村居民不能得到基本社会保障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必须减少当前消费,为未来进行储蓄,从而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进而抑制了他们的消费需求,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第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增加了农村居民养老支出风险,使得农村居民有钱不愿意也不敢去消费,从而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早已给我国的农村养老保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劳动能力的下降及劳动机会的丧失,老年人的收入越来越少,甚至完全切断了其收入来源。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老农保”)基金采用的积累模式是“完全积累制”模式,国家财政不提供支持,集体补助又时常落空,往往演变成为“个人储蓄保险”,即自己储蓄为自己养老。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虽然增加了财政补贴,但由于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覆盖面太小,还有待扩大。因此,由于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没能够很好的解决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农村居民只能依靠储蓄为自己的养老风险买单,消费需求必定会因此而受到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四、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不完善使得农村低收入人群消费意愿受到了抑制。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9 年5月之前,我国已有4356.4万农村居民享受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极其不平衡等理由,各地的低保标准都不一样,少到几百余元大到几千余元,差距比较大。除了农村低保标准低以外,还有其他各类社会救济标准都比较低,诸如五保户供养、自然灾害救济、农业补贴以及优抚安置费用等,这些都增加了农村居民各种方险支出的可能性,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降低了他们的消费需求。
第五,农民工和失地农村居民进入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的范围之外,进一步抑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由于种种理由的存在,我国农民工参保率普遍较低,有关数据显示,在2010年末,农民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率分别只有34.7%、22.8%、31.9%、、10.4%、5.6% ,而其他类保险的参保率则更低,农民工的企业补充保险的参保率为2.9%、职工互助合作保险的参保率为3.1%、商业保险的参保率为5.1%。只有部分农民工享有其单位提供的极少量医疗补助金,但是,农民工一旦离开了所在单位,各种救助将随之解除。显然,由于农民工和失地农村居民都缺乏保障,其将来的预期支出会明显加大,必定降低其现期消费意愿,进一步减少了整个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降低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原理分析

第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其购买力,从而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加消费。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会从多方面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其中最主要的有两点,其一,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税收以及各种补贴等方式直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以英国为例来说明,早在1982年,英国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与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纳税前的收入比达到惊人的120∶1,但经过各种社会保障补贴以及纳税之后,其最终收入比缩小为将近4∶1。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后,国家和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以及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对城乡居民收入进行再次分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直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其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加快城镇化的进程,间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即通过消除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失业、子女教育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后顾之忧,把农村居民从土地上彻底解救出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推进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创造有利条件,最终将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强购买力。
第二,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预期,改善消费意愿,扩大消费需求。
无论是根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说,还是参考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说,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都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未来收入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其消费意愿,降低储蓄率。即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善农村居民对未来的收入预期,认为未来收入将会逐步增加或者至少不会减少,从而会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意愿,减少储蓄倾向,增加即期消费。
第三,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形成农村社会保障基金,拉动消费并能够调节经济发展。
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后,有利于形成一个数额巨大的社会保障基金。在西方及一些发达的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已经成为政府投资的重要来源。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也开始用来进行投资,主要用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等等。社保基金的运用,可以用来推动国家的快速发展,调节经济并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

三、现实作用

分析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如何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作用。只有深入分析影响因素,才能找出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切入点与改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近年来,国家政府及立法机关,对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有了足够的重视,相信未来几年内,我国农村社保体系将会更加完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将会不断提高。(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林义、郑军,《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启动消费需求增长引擎》 西南财经大学 2010年2月

点赞:24906 浏览: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