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刻进历史伯南克经济学

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去的,无论对错、无论成败,都已成历史。2014年1月,伯南克结束了其为期八年的美联储主席任期,转任布鲁金斯学会常驻杰出学者。严谨地说,伯南克在学术上注定将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央行行长,学界对其政策得失的研究和讨论势必还要很多年后才能盖棺定论。但毫无疑问的是,伯南克经济学饱含传统的智慧、创新的勇气和现实的羁绊,值得我们细细回味。
在我看来,全球货币政策调控者都像是“放风筝的人”,一部分人拽着风筝线跑了一段时间,看到风筝飞得挺高,就停下来休息,结果风筝很快就又掉了下来,放风筝的人很快就又要再跑起来。而伯南克一直在奔跑,他似乎知道,危机后的天空,风力很小,而放风筝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奔跑下去,风筝能否高飞、复苏能否持续,关键在于放风筝的人能否在风力缺失的时候帮它飞到一个可以自主飞翔的高度。在确认风筝不再需要放飞人的奔跑就能飞翔、在确认经济不再需要外力就能内生增长前,放风筝的人停下奔跑的脚步都可能会得不偿失。坚持,是放风筝的人的宝贵品质;除了坚持,既尊重经典理论、又不拘泥于传统思维的创新,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的可敬素养。
伯南克经济学,蕴藏了许多不一样的政策哲学。首先,不对称的货币政策是危险的。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央行的重要职责是在经济繁荣的盛宴之时偷偷拿走酒杯。这实际上暗示,对于繁荣带来的通胀风险,央行需要竭尽全力,再出格的表现都是值得的。但在衰退之时,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增长方面的出格努力却不会得到同样多的支持。受此影响,在经济周期上半段和下半段,货币政策的施力往往是不对称的,而使风险更多集中于下半段,一旦衰退风险达到百年难遇的水平,不对称的货币政策就带来了政策施力不足、不持续,进而引致二次或三次衰退的危险。这实际上,正是我们看到的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一波三折以及全球货币政策先松再紧又松的演进历史。伯南克的货币政策在宽松方向的努力从世俗角度看算是比较出位的,但这种对危机本质和政策对称性的果敢认识,却让美国经济避开了不必要的过多波折。
其次,不求名的货币政策是务实的。对于央行行长而言,被称作“通胀杀手”往往是很酷的一件事情,但“增长守夜人”之类却不是一个受业内人士尊敬的称谓。在很多经济学家看来,货币政策的核心目标应该是维持物价稳定。也就是说,不妥协于渴求增长的政客,专注于制约通货膨胀往往会为央行行长赢得良好的业内口碑。即便是一度声名卓著的格林斯潘,也由于执掌美联储末期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致了房市泡沫,而被很多人视为次贷危机的罪魁之一。也就是说,一个执著于增长、就业,在宽松方向上我行我素的央行行长,必须要冒着声名受损、特别是在业内,被人诟病的危险。伯南克作为正儿八经的经济学家,却表现出对学术声名和社会声名的超脱,其务实的政策选择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截至目前最稳定的复苏,却给他自己留下了有朝一日声名受损的可能。
再次,不妄动的货币政策是稳定的。货币政策不可能立竿见影,其通胀效应和增长效应的时序和变化周期也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通胀效应持续时间要长于增长效应。这就带来一个理由,当货币政策变化频率越快,特别是方向性变化越为频繁,政策效果可能就会出现对冲,而且政策制定者很难区分宏观经济的某种表现是内生趋势还是短期现象。因此,危机后的复苏阶段,货币政策稳定性非常重要。
最后,不单薄的货币政策是温婉的。有层次的货币政策在进退取舍之间更为从容,而单薄的货币政策往往只能有非此即彼、非进即退的选择,这种选择往往会变成资本市场暴涨暴跌的导火索。货币政策的层次性取决刻进历史的伯南克经济学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于政策工具的创新,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后的工具创新市场有目共睹,常规工具和非常规工具的组合,使得美国货币政策的变化始终保持着循序渐进的态势,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危机中和危机后的市场不确定性。
总之,从美国货币政策与众不同的政策风格和相对有效的政策结果看,伯南克经济学值得回味。伯南克用一种可能有些“难以被理解、更容易被曲解”的方式,为货币政策理论增添了更具时代感的新内容,也为美国经济稳定复苏奠定了基础。而这,也正是我钦佩伯南克的理由。者都像是“放风筝的人”,一部分人拽着风筝线跑了一段时间,看到风筝飞得挺高,就停下来休息,结果风筝很快就又掉了下来,放风筝的人很快就又要再跑起来。而伯南克一直在奔跑,他似乎知道,危机后的天空,风力很小,而放风筝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奔跑下去,风筝能否高飞、复苏能否持续,关键在于放风筝的人能否在风力缺失的时候帮它飞到一个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10807 浏览:45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