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而互动交流最常用、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教师借助口头语言进行师生的对话。可见,教学语言在课堂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事实证明,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同样的教学策略,因为语言不同,教学效果就能相差很大。有的老师缺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将教材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听了便味同嚼蜡兴趣全无。反之,许多注意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的教师,却能把抽象的概念、原理,结合形象比喻,讲得绘声绘色,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引起了学生浓厚兴趣,又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动机。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呢?我就这个理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语言流畅——行云流水。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轻松、连贯、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气氛中学习知识,已达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等一些坏习惯,则是思想政治课老师的大忌,是一些教师长期以来不注意语言修养而留下的痼疾,必须彻底改掉。
要达到流畅效果,必须将语言流畅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另外、要学会驾驭语言的技巧;再次,要精心备课,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此外,多听听相声、评书,多看看电视台的播音主持人比赛,多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但是必须注意,教师流畅语言的试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不着边境的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2.引入语要简明生动,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的学习和学习效果,与教师授课的引入语有密切关系。成功的引入语,如同缓缓拉开的大幕,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又像是打开了殿堂的大门,诱导着学生登堂入室比如,我在讲“人生自强少年始”这课时,为了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为教学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用师生合唱歌曲《男儿当自强》引入,激昂的歌声在教室上空回荡,同学们在歌声中进入了角色,从而使学生产生急于详细了解课文内容的心情。当然,引入的策略有许多,除了上面所说的歌曲导入法之外,还有较常用的温故知新法,有巧设疑问、激励深思的设疑引思法,有选用革命导师语录或名人名言点明讲课主题的引经据点法;有故事寓言导入法;有图片、录像等直观演示的形象导入法等。但不管是哪种策略,作为教师的有声语言都必须符合有声语言的规律性,既要讲究表达艺术,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克服学生对政治课的厌倦情绪,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3.语言教学的幽默艺术。教学中的幽默,是教师具有健康乐观心态的表现。这种积极的心境有助于教师富于创造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同时对学生也是一种欢乐情绪的感染,是一种思想的沟通与情感的相融幽默,可点燃学生勇气的火花,帮助他们克服灰心丧气的失意情绪,提起精神,清醒思维。幽默使人发出的笑是一种善意的充满智慧的给人以启发的笑。
学生十分欢迎具有幽默感的老师。例如,在讲“文明习惯”时,有位教师结合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害处,几个抽烟的学生羞愧地低下头。这样,既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做到了一箭双雕。
4.授课语言要简明亲切、抑扬顿挫。首先,讲授语言要简洁明了。如果所用的教学语言含糊不清,或一句完整的话讲得断断续续,那就变得支离破碎了,不仅缺乏严密的逻辑性甚至会导致思想性或知识性错误,甚至导致学生思维障碍。
其次,教学语言要亲切融洽。新课改下,在教育策略上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要“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而亲切的教学语言正是创造此种气氛的重要途径。亲切、自然的语言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的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使课堂上呈现出和谐、愉快、轻松的气氛。
再次,讲授的语调要抑扬顿挫。思想政治教材的阐析逻辑严密,用语严谨,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有许多描写、夸张、形容和比喻,读起来朗朗上口,讲起来娓娓动听。思想政治课要讲得生动,除了词句精炼、还要善于运用语调的变化:表达一种信念时,气势畅达;启发学生深思时,如绵绵细雨;驳斥时,要斩钉截铁……语调随教学内容、词句含义和教师情感的变化而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有轻有重,从而紧紧挂扣住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使学生进入教师创设的意境之中而产生共鸣。
5.课堂教学语言的音量要适中。课堂上教师讲课的音量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音量过大,超过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使他们听起来刺耳,不舒服,甚至产生厌烦心理,造成听课情绪低落;音量过小,学生听起来吃力,得不到有效的感知,同样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下降。一般来说,讲课的音量以使教室里任何一个座位上学生都能听清教师的声音为准。但在一堂课中不能始终保持一个音量,因为人的听觉系统对于来自外界的单调乏味的单项刺激有一种本能的抑制作用。这种抑制功能在一定条件下会导致人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形成不安、厌烦和抵触情绪,使刺激效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艺术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应减弱、消失。要防止这种厌烦情绪的产生,音量就要有高低轻重之分。当需要强调某一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时,当学生思维出现疲劳,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可适当的增大音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振奋精神。当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全部调动起来时,可适当降低音量。总之,政治教师要科学地掌握音量,一切着眼于提高教学效果。
6.适当贯穿形体语言,所谓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人们在交往活动中,以姿态、手势、面部表情等手段来交流信息、情感和意向。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也是在一定言语基础上,伴随体态表达才实现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情感交融,从而达到对政治观点、思想理论上的共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目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做到神态亲切、举止得当,尤其是会善于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眼神,就能使学生得到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教师用动作、表情、眼神代替言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生动、更明了、更委婉,使学生易于接受,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教师讲课或提问时,总使板着一副面孔,毫无表情,也没有动作辅助,就可能导致学生的心情压抑、情绪低落,影响思维活动的积极展开,不利于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
古人云:“舌头是心灵的翻译家。”丰富多彩的情感要靠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政治课教学具有充分运用语言艺术来为自己服务的独特优势,而优化课堂语言以增强政治课的可亲近性,对提高政治课的魅力,转变政治课的形象来说又具有尤为突出的现实的紧迫性。因此,政治课教师都应努力发掘自己的语言特色,运用语言艺术来优化政治课教学。

点赞:5655 浏览:1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