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措施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该文分析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危机理由,并提出了一些干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经济困难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措施
:A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Crisis and Intervention
Analysis of Economic Difficulties
ZHOU Na
(University of Linyi, Linyi, Shandong 276005)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prevalence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economic difficulti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measures
所谓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普通在校本专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支付教育及其相关费用很困难的同学。关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理由,寻找一种普遍适用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构建直观有效并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是高等学校学生工作中亟待加强的一项任务。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所谓心理危机,是指人的心理的一种失衡状态,是个体运用通常应对应激的策略或机制仍不能处理所遇到的外部或内部应激时所出现的一种反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是大学生个体或群体面对或认为自己面对某种重大生活事件,不能或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制约理由时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通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强烈的自卑感和脆弱的自尊心
经济困难学生成长环境与大学生活反差极大,和条件优越的同学相比,知识面相对狭窄,思维模式、兴趣爱好单一,衣着打扮落伍,对手机、电脑等高消费品更是望而却步。经济困难学生在社会上也常因“寒酸”而备受歧视。一般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在条件优越的同学面前,他们脆弱而敏感的心灵受到很大刺激,情绪不高,心灰意冷,渐渐形成自卑心理。他们希望上大学能够转变自己的命运,渴望他人及社会的尊重与认同,但是有些学生把老师、同学的关心和社会的资助视为施舍,充满敌对情绪。
1.2 对人际交往的向往与自我封闭
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和其他同学一样,他们渴望友谊,渴望温暖,渴望美好的大学生活。但是,贫困让他们不自觉地与别的同学隔离开来。敏感和自卑心理使他们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不愿意受到其他人的关注,不喜欢和别人交流谈心,也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遇到理由和困难习惯于一个人承受和解决。他们交际的圈子是家庭境况相似的同学,彼此的行为习惯相似。他们习惯于自我封闭,显得与其他同学那么格格不入,更加剧了他们的孤僻、自卑心理。
1.3 虚荣、嫉妒心强
有少数的高校经济困难同学不是把精力用在学习上,而是打肿脸充胖子,贪图虚荣,好攀比,生活上也不勤俭节约,衣着打扮讲究并盲目使用一些高档消费品,不愿意参加一些勤工助学工作,常常拿着学校的助学金或父母的辛苦钱大肆挥霍,置自己的家庭经济困难于不顾,妄图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还有些经济困难同学心胸狭窄,自尊心很强,对家庭、学习、能力等方面比自己强的同学很容易心生不满或产生嫉妒情绪。
2 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
2.1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保障
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理由,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不仅要在经济上有效地帮助他们,及时地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还要关注其人生观、价值观等深层次的理由,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开展事迹报告、座谈会等形式,邀请曾经也是经济困难学生的优秀校友回校座谈,树立贫困生的优秀成功典型,经济困难同学不以贫困为耻,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自身修养,把精力用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综合素质上,为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2.2 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经济资助
高校要完善“奖、贷、助、补、免”的资助体系,经济资助以“以酬代补”、“自助为主,他助为辅”为主,学校要合理优先安排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和社会勤工助学的公益劳动来获得酬劳,让学习刻苦、成绩优秀的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奖学金等来获得自助,培养他们自强自立的奋斗精神,克服“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使他们不但推动了学习,自身锻炼,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服务意识,既服务于他人,服务于社会,又从中获得自我价值。自身努力和劳动获得也使他们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所得,有利于避开奢侈浪费,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
2.3 营造团结互助的校园环境,为经济困难学生创建优良的成长环境
高校要加强对学校、班级、宿舍等人文环境的建设,在学院、班级中积极开展心理互助活动,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班干部和学生、社团等的作用,互助活动让经济困难同学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开展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倡导同学之间形成真诚团结、互助互爱、共同成长的良好关系。经济困难的同学并不一定都有心理理由,不少心理理由大多是受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而造成的。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消除经济困难带来的消极影响,学校要注意加强对班级、宿舍的管理,提高集体的凝聚力,大力弘扬团结互助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经济困难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4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
高校开展各种专题心理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形式广泛在学生中进行心理卫生宣传普及活动,使广大学生掌握心理卫生的基础知识,了解和学会进行心理保健的策略,增强心理健康的意识,提高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抗打击、抗挫折的能力。此外,要关注和加强对经济困难一类学生的心理辅导,具体理由具体分析,不同类型的学生和状况,做到个体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等待咨询与主动相约相结合、引导发展与消除症状相结合,特别要注意加强与有心理疾病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确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与及时干预,建立规范完整的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各种形式的、有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和前瞻性以及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及时地进行跟踪辅导,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总之,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是一个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帮助他们摆脱物质贫乏的同时,更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登峰.张伯泺.大学生心理卫生与咨询[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 郝宏伟.大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颜农秋.大学生心理教育[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1.
[4] 孛华平.试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3).
[5] 李海星.特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1(11).
[6] 曹成刚.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初步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点赞:24328 浏览:108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