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思想政治新时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时期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规模逐渐扩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考验,研究特殊群体行为特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途径,帮助该群体树立信念,健全人格,成长成才。新时期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伴随着中国高校扩招及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规模日渐扩大、问题日益突出。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及时、准确、系统地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研究其思想行为特点,探索对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教育途径,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共性特点

1.价值观与政治意识发生偏移和有所淡漠
当前大学生想信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是我们也看到,经济贫困学生群体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如自身、经济、家庭等,而这些压力足以使其原有的观念产生偏移,致使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上出现与社会规范和主流文化相背离的态势,从而动摇淡漠了他们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行为定势,表现为缺乏与法制观念,对靠近党组织的态度漠然,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够坚定,缺乏信仰、信心与信念。部分经济困难学生追求物质利益、个人利益,重视金钱和权力,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较淡薄。
2.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经济贫困学生大部分存在着心理问题,表现出许多相似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表现为敏感、自卑、焦虑、多疑,因而性格孤僻,思想保守,对事物的认识偏激,对集体活动不感兴趣,孤芳自赏,等等。他们承受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差,看似平常的小事也极易造成思想的包袱和波动,一些学生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个别学生甚至会出现倾向。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808so.com
3.经济困难学生群体面临的实际问题更多
经济困难学生较普通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压力更多,来自经济、学业、自我认同、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往往会困扰他们,久而久之,这种矛盾就会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4.就业问题凸现
近年来,在全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贫困生群体的就业问题日渐凸现,他们在经济、心理、成长的家庭背景及社会支持体系等处于相对的弱势,加之自身素质和条件所限,使得部分特殊群体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产生了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他们的择业范围,使得他们在就业上更显得困难,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是帮助他们真正摆脱贫困的关键环节。

二、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开展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遵循此原则,“以经济困难学生为本”,贴近他们的实际,切实可行的开展教育活动,提高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正在处于青年时期,正是其“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理想信念是否正确,将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通过理想信念及爱国主义教育来帮助大学生特殊群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心理健康教育
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共性特点,该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相比心理问题复杂得多,高校要提高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素质,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
3.感恩诚信教育
实施感恩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经济贫困学生学校可以通过感恩教育,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接受现实的美好,以感恩的心去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关爱。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健全学生的人格。通过建立诚信档案、诚信事迹报告等系列活动提高贫困学生的诚信意识
4.励志成才教育
经济贫困生的贫困是暂时的贫困,要通过树立励志成才大学生典型来鼓励贫困大学生学会自信豁达的接受并通过自己坚韧、勤奋、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学校还可以通过励志成才教育活动来引导贫困生树立自信自强的信心。
5.形势政策教育
对于经济困难学生而言形势政策教育的重点是通过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对现实的了解,认知国内的社会发展形势,引导他们积极的设计自己的大学生活和学习,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三、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注重困难学生的实践教育
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单纯的理论灌输往往使大学生难以接受,因此,对特殊群体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融入社会实践中,让他们深入农工、体察民情、分析社会的现实需要,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以获得走向社会的信心和勇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加强思想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相结合
家庭是学生主要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对大学生成长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延伸到家庭中去,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提高家长关注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积极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使心理健康教育突破校园界限,通过学校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和配合,双方达成共识,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3.全方位营造友善和谐的育人环境
友善和谐的育人环境可以引导和帮助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愿望和行为,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1)优化校园文化。首先,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的建立,整洁的校园、美丽的草坪和宽敞广场,充满朝气及特有的文化气息会不知不觉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其次,建设良好的校风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从而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2)建立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全校教职员工应该从管理、教学、服务等多个环节关注贫困生群体。4.坚持思想教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思想层面,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一方面,有利于解决较低层次的心理负担、心理障碍,促进心理的发展;另一方面,高尚的心灵、宽阔的胸怀,又对心理健康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达到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矫正、预防、发展的目标。(1)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档案。搜集大学生的心理资料如心理发展特点、心理生活的历程、有无病史及治疗历史、目前心理困扰等等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制定教育方案。(2)针对群体中有心理的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访谈制度。通过与特殊学生一对一的访谈,可以对个体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教育,帮助其分析和找出引起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开展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针对经济贫困生群体开展自信、人际交往的心理行为训练等等。
5.建立健全助困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如此,要努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赢得这个特殊群体。(1)对于经济困难学生群体,要多渠道资助,通过各种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助等形式解决其经济上的困难。(2)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贫困源于:期刊论文www.808so.com
生的思想教育,注重对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如自信自强教育、诚信感恩教育等。(3)建立针对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就业技能培训等育人体系,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真正使贫困生彻底脱离贫困。
参考文献:
周扬.新资助政策体系就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学问题的政策效果[J].高等农业教育,2008,(6).
朱霞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高校帮困工作的思考[J].辅导员工作研究,2009,(15).
[3]姜旭苹,姚娟.高校经济贫困生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0).
[4]董雨,付淼.特殊群体学生预警与援助体系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立项项目(L11DZZ045)的研究成果;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项项目(思政专项)(WSZ201121)的研究成果

点赞:12978 浏览:48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