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设问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设问是启发式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怎么来创设理由,创设哪一类的理由,需要教师在把握好《大纲》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知识层次,针对教材的内容来进行。设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努力进取从而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一般起着“启”的作用。
一、从实验现象着手进行设问。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丰富学生感性材料的积累,提高学生运用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想象的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初三化学的绪言中,安排了“镁条的燃烧”和“碳酸氢铵的分解’两个实验。作为教师完全有必要再补充几个对比实验或其他有趣的实验,如针对“镁条的燃烧”可补充“铁丝的加热”等系列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可以创设如下理由:为什么有的金属在空气中点燃后能剧烈燃烧,有的却只能红热?等等,然后明确指出,这些理由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弄清楚的。这样既给学生增设了台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承上启下的设问。这种设问手段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之一,因为课程的内容编排往往是由浅人深,一环扣一环。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教师能恰当地把握好教材的内容,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小结或揭示,创设出延性理由,逐渐引导学生的思维很“平坦”地过渡到新知识;新内容上去,这样既巩固了已学概念,又形成了知识迁移,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没有“陡坡”,反而有一种接受新知识的心理准备,有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和形成概念。
三、从日常生活经验设问。日常生活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现象。比如:将蔗糖放入水中会逐渐消失;油(食用油、汽油、煤油等)遇水则分层;新麦草帽日久后会变色;豆浆汁加入石膏粉后会变成豆腐等等,都涉及到中学化学的基本原理,于是当我们在学习与此有关的知识内容如溶解性、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质及胶体的性质时,可以利用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经验创设理由,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新异感和好奇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保持高度的学习注意力,其概念也就在逐步深化中掌握了。

四、从自然现象着手设问。

自然现象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如果我们通常所说的“打雷冒烟”也就是说闪电时大气中常有少量的二氧化氮存在;钟乳石、石笋、溶洞的形成与钙离子(Ca2’)的迁移有关等等,这些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对于中学生来说,吸引着青少年学生去了解、探索,以致于努力地组织并牢固的镶嵌到自己的头脑中的知识链条上。因此,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与自然现象有联系的知识内容时,应恰当的创设理由情境。
五、直接设问。这里指的是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中,直接针对本堂课的要求内容创设理由,这种设问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设问范围亦相当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是将章节的内容在大纲的深度和广度内,精心设计难度适中、富有启发性的理由印发给学生或板书于黑板,然后围绕这些理由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积极深思,踊跃讨论。 WWw.808so.com 808论文查重

点赞:26039 浏览:118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