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军校转型期教学评价机制对策深思

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学评价工作是军校教学工作的环节。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对推动军校教学工作的进步,提高教员教学水平有着的作用。在军校转型的关键时期,应充分发挥教员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性。
关键词:军校教学评价;教员评价;主体性
军校在升格后将进入到机遇与挑战并重的新时期,教学工作本身是应对各方挑战的根本措施。而提高教学水平一个的关键环节就是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应注重教员本身,积极发挥授课主体的主动性,本文将对教员主体性进行探讨并对主体性重建提出几点意见:

一、主体性与教员主体性的内涵

所谓主体性是指社会活动主体的人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即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
教员主体性的内涵[1]是指军校教员在军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我实践、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自我实现的本性。教员在教学评价中处于地位,是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和关键环节,而教员主体性作用的表现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评价乃至教学评价的全局。毋庸置疑,长期以来,由于各种理由导致军校教员的主体性作用没有从根本上发挥出来,造成了教员主体性的缺失,影响和制约了军校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和转型发展。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中深入分析教员主体性缺失的理由,努力探索教学评价中教员主体性的重建策略,对于推动军校的教学改革有着的。

二、教员主体性缺失的理由分析

1、传统行政管理的惯性思维,禁锢和蒙蔽了自身主体意识
反思历史,传统的甚至带有僵化色彩的军校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机制,曾推动过军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并且在某些特定的历史时期或阶段,从容面对了"扑朔迷离"的政治和军事动荡。在新军事变革的今天,军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精神与开放思维,有些专家、学者也将军校定位为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源头,军事科技创新的骨干和引领先进军事文化的先锋,同时却发现"唯命"于行政管理的惯性思维已烙印,作为"主要动力"的教员主体意识受到严重禁锢和蒙蔽,形成了传统行政管理支配下的"懒惰"习惯与惯性思维。具体表现为对传统行政管理的约束"习惯成自然"或"全然不知",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一展身手,甚至一教员基本丧失了"原生态"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鲜有真正成果问世,更提及产生军事效益。
2、功利主义的蔓延与引诱,使价值取向导致主体地位失衡
伴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文化和多元思想在社会上呈蓬勃发展之势。军校作为社会的组成并不是"真空"状态,受到非主流文化和思想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功利主义的蔓延与引诱,使一教员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并已成客观现实,从而导致了教员自身主体地位的缺失。教员在教学和科研实践中表现出的功利主义色彩和倾向,形成了具体工作上的浮躁心理。纯粹的功利主义将导致教员在军校环境下缺乏活力和创新力,不能从根本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迟滞了军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并给军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带来很大阻力。
3、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影响和制约了教员主体性的动机[2]
成功法则告诉,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是集体取得成功的法宝,而团队精神的延续健全的激励机制。军校现实环境中,团队精神有余而激励不足,影响和制约了教员主体性的内在动机,尤其是"马太效应"的激励方式和手段,使得一教员干劲十足,一教员显得比较庸懒,不利于军校教育的整体推进。教员在教学和科研上自我实现的主体性内在动机,健全的激励机制予以尊重和肯定。,对广大教员尤其是对普通教员的激励机制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关从系统理论的维度来对教员动机发展性理由进行研究的就更少,因此,还没有从整体上把广大教员的教学和科研潜能全部激发出来。

三、教学评价中教员主体性的重建策略

1、从制度层面向价值层面转变,注重发展性评价中主体性的人文内涵[3]
军校教学评价从制度层面向价值层面转变,实质是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的重塑,符合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内涵的要求。军校不仅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更有军校特色价值文化的人员。军校文化"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功效使严格的制度性管理趋于文化层面的柔性管理,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关怀,强调教员与学员的发展性。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对教员的发展性评价不够,多运用制度性评价即奖惩性评价,且把握不够适度,运用不够得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员主体性的发挥,没有突出教员的主体性作用,因而对教员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合理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是自我实现者","人类给人的印象最深刻的事,似乎就是其具有方向性的那种倾向性。倾向于朝着完美、朝着实现各种潜能的方向发展"。
因此,对于教员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标准和指标要将教员的主体性本身具有的成长和发展的因素吸收进来,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评价发现教员在教学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有性的改善倡议,帮助弥补不足。要将教员的个人反思、同行互助和专家引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员在教学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不断取得进步。
2、从营造舆论氛围向教育实践转变,激发教员进行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军校教学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将有力推动新时期我军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实现转型,以适应新军事变革对高素质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的。深入宣传,营造教学评价的浓厚氛围以引起军校各个层面的关注和,是十分必要的。但有时舆论宣传并不能完全产生预期效果,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冷上热"现象[4]。究其根本理由,一是教员还没有真正地从"被动管理"的思维中解放出来,习惯于行政指令,主动参与意识不强。二是教员多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很少进行教育科研立项研究,对教育科研知之甚少,兴趣不浓。教育科研主要研究教育领域内的前沿理由,对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先导作用。教学评价属教育学范畴,现已发展教育学领域的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军校教学评价应从营造舆论向教育实践转变,使广大教员广泛参与立项研究,如军校培养模式、教育体制、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等重大理由的研究,以解决困扰和制约军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题。
3、从主观多元评价向客观多元评价转变,重建教员的主体地位
通常认为,多元主体的形式对军校教员进行评价,能够更加体现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客观性。不可否认,多元主体形式的教员评价更具有合理性,是教员评价的主流发展趋势。纵观军校教学评价体系,教员评价主体形式主要有领导评价、专家评价、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学员评价等,各评价主体具有不同的评价侧。综合来看,专家评价占有较大的权重系数,领导评价更具有"隐性"的权重,专家评价、领导评价的"权威"性及其知识、视野的有限性,容易抑制与教员的双向互动,造成单向交流和出现一定漏洞,从而增加了多元评价中的主观因素。从主观多元评价向客观多元评价转变,在教学评价中重建教员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评价者与教员应"互为主客体",提高以教员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和学员评价等评价主体的参与度,实现在平等和尊重基础上的充分的双向交流,以实现教员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提高,发挥诊断、改善、导向与激励的功能。多元教学评价过程中,各个指标体系的透明,能够营造评价的浓厚氛围,从而使教员主体地位尊重,能使教员正确对待教学和科研中的成绩与理由,明确未来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吴秀芹.论军队院校转型中教员主体性的缺失与重建[J].中国军事教育,2006,(2).
[2]姚金海.军校教员评价模式的构建[J]. 中国军事教育,2006,(2).
[3]丁钢.大学:文化与内涵[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195.
[4]薛强,邓波.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2).
作者简介:潘海雁(1985-),女,浙江温州人,杭州士官学校心理教研室,研究方向:军事心理学。

点赞:8986 浏览:3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