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造城市长”耿彦波文化情结

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只有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可以共享的。物质的东西我给了你,我就没有了,文化是吃不穷用不尽的。
太原,4月中旬。人们尚未从春寒中反应过来,持续几天近30℃的天气让人们仿佛进入到了夏季。
虽然人们从媒体上早就消息,但当府东府西街进行封闭改造时,人还是以各种不同的心境从嘴里冒出三个字:“耿拆拆”。
耿拆拆,即耿彦波。
2013年春节前夕,山西省大同市市长耿彦波接到调令,回到了他曾经工作过的省城太原。对于耿彦波,山西人并不陌生,由于近年来媒体的宣传,外界的人也都或多或少的对他有了大概的认识,但这种粗线条的认识并不一定能准确描述他的内心世界,人们所知道的,大多是一个有着争议的耿彦波。其实,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他清醒地知道,只有文化,才是长久的。
2008年2月,从灵石、榆次、太原一路走来的耿彦波上任“中国煤都”大同市长后,雷厉风行地修路、种树、拆迁、造城,一时间古城复兴工程遍地开花,似乎要让“煤都”大同瞬间“回到明朝”,坊间因此赋予耿彦波为“造城市长”。在耿彦波强势推动之下,大同市“一轴双城”的发展构想已具雏形——以东城墙外的御河为界,西边是旧城,3.28平方公里的明代古城将于不久全面完成修复,完整地重现其历史风貌和文化魅力,东边新城御东新区也现初貌。
如果在百度上搜索耿彥波,会在他的百度名片中看到对他的主要成就的介绍:大同名城古都保护恢复实践,大同跻身“中国大古都”之列,一轴连双城的大同城建模式。其实,在他主政大同之前,无论是在灵石县委书记任上,还是在榆次市委书记任上,以及在太原市委市政府任职的岗位上,他对于城市建设中挖掘文化元素,打文化经济牌 “情有独钟”,因而有了“王家大院”,有了“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可谓成效斐然。《环球人物》2012年第17期的专访中对他的描述是:高、瘦、黑,略带山西口音,脚上的皮鞋总是落满了尘土;早上5点半起床,大时间都在现场办公,12点才结束工作;经常带着各部门负责人,边找理由边解决;因城市拆迁备受争议,有人叫他“耿疯子、耿拆拆”。
从2008年初,耿彦波出任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开始,在大同市开展了前所未有的“城建风暴”,一时间成了大同百姓街头巷尾谈论的焦点。大同是山西第二大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这给擅长挖掘文化遗产商业价值的耿彦波提供了一个大舞台。“这是一个能够大有作为、大有可为,能干大事、能成大事的好地方。”履职当天,耿彦波表示,大同可做的事情非常多。
领导不愿拆迁,因为拆迁会造成看不见的损失,又不是显性的政绩。但在耿彦波的领导下,大同市这几年拆迁达800多万平方米。在他看来,拆迁在某种上是在纠正过去的错误。大同过去在规划的制约上有不足,层次比较低,在执行过程中也没有制约。城市的建设一定要在高水平的规划指导下来进行,要建设好城市,让大同在未来发展中,在全国城市化浪潮中拒绝平庸,打造自己的个性化特色,就清理它的历史,只有把那些违章建设、垃圾建筑清理掉,在这个基础上建设新城市,这个城市才有希望。
大同是我国著名的煤都,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建国以来,它为全国各地输送优质动力煤25亿多吨,是能源工业的支柱。从工业经济结构来讲,大同60%到70%是以煤及与煤相关的产业为主。人们戏称大同是北京的“锅炉房”。从广义上讲,大同也是全国的“锅炉房”。正因如此,大同付出了极其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市民看到一年年落后于其他城市的存活条件。有一句流传颇广的民谣说:输走电,运走煤,留下一堆灰,染了一股水。耿彥波认为,煤炭经济对大同的经济发展有贡献,大同为国家经济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给大同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如采煤带来的地下水渗漏、地表塌陷、环境污染理由,还面对着有资源枯竭的理由。所以资源型城市的定位大“有什么吃什么”,这类城市很大的理由是可持续发展的理由。大同在过去几十年里,只提挖煤卖煤,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煤炭产业链,基本处在一个以出卖资源为主的浅层次人初级阶段。对于大同来说,挖煤的经济效益是有限的,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也是有限的。煤炭发展了大同,但对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制约。耿彥波说,煤应该挖,因为这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但大同的经济不能完全依靠煤炭,还应该打造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于是就有了“一轴双城”城市发展战略。
这是从工业化城市的角度来深思的。大同有非常辉煌的历史,是曾经的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新中国建立后是中华煤都。1982年,大同古城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1984年被公布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与青岛、大连这些城市齐名。但经过二三十年,从纵向看是发展了,从横向比较却是落在了后面。耿彥波在2010年3月一次讲话中提到,大同有两个机遇没有抓住:“第一个是1982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机遇。那时候有多少历史遗存?当时有多好的历史机遇?但没有抓住。旅游产业没有站起来,历史文化名城没有站起来,导致现在专家评论大同新不新、古不古、中不中、洋不洋,有价值的城市沦为一般性的城市,垃圾围堵,失去了应有的价值;第二个是1984年公布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的机遇。大家看看现在13个较大城市中哪一个还比大同落后?曾经风光一时,比重庆、苏州、大连、青岛都靠前,今天的大同能比得上苏州的一个区和县吗?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那时又有何等好的历史机遇?后面的那些城市都发展起来了,为什么没有?”
如何使大同重现辉煌?耿彥波认为,只有文化是可持续发展的,是可以共享的。物质的东西我给了你,我就没有了,文化是吃不穷用不尽的。是美美与共,而不是各美其美。他力主走“以特领先,以特取胜”的路子, 打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在大同市推出了“一轴双城”建设规划。以御河为轴,西为古城,东为新区。“这样的城市在哪里呢?就是在大同城市的大容器里,装的是两大景观,一个历史,一个现代;一个文化,一个生态,这样两大景观就会发生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就形成一种文化张力,这种张力会形成一种魅力。”从2008年开始,以古城修复为龙头,一轴双城,分开发展,古今兼顾,新旧两立,开创了大同人文城市建设的新篇章。

点赞:26016 浏览:118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