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职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及教育机制共建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成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但随着在校学生的不断增加,在社会和自身双重因素的影响下,全国许多高职学院频繁发生的高职生自我伤害、伤害他人以及各种异常社会行为,已凸显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与严高职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及教育机制的共建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峻性,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高职生在学习、生活、为人处世中所显现的诸多不适应,也昭示着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确引导其走向健康之路尤为重要。

二、高职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及主要理由

年龄介于l8 至 24 岁之间的高职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还未完全成熟,但却具有强烈的自主、成人和独立意识,往往会和其他年龄段的人在行为和心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别。尤其是高职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理由。主要表现在:

(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很多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高考成绩较差的学生,踏入成为高职生往往是他们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同学都上了理想中的大学,一下子难以平衡自己的心态。从而导致高职生自我意识中的“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理想环境”与“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加剧,从而使高职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心态的群体。

(二)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转换缓慢

高职院校的自由活动时间相对于高中又多得多,当他们从家庭较为约束的小环境中走向较为“自由”的学校管理,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不能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一下子无所适从,不知道课余时间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而心理失衡,感到迷茫、孤独寂寞、甚至恐惧不安。

(三)人际交往面扩大,无所适从

大多数学生在高中时没有社交活动,缺乏独立生活及为人处世、沟通交往的能力和互助合作的精神,不懂得如何和别人交往,常以自我为中心、靠随心所欲的思维方式和处事策略来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到了大学,常常要么是想压制住其他同学,要么讨好巴结同学,在认识和评价人的过程中往往带有主观、极端、简单化的倾向,导致形成高职生的角色困惑、交际困难和人际关系紧张。

(四)面对着更大的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

毕业就等于失业。当代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在人才市场上。上有本科生、研究生与之争夺白领、金领岗位,下有中职技校生抢占蓝领市场,夹在中间的高职专科生的就业压力可想而知。

三、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共建措施

面对如此巨大的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由,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的协助、支持与合作,特别是良好的体制共建。为此,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机制之共建。

(一)搭建高职生校园文化建设服务机制

高职生虽然离开了家乡,告别了父母亲人,迈入校园独自闯天下,但多数学生长期以来对家人父母的过分依赖,使其仍处在心理的“断乳期”。他们与亲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亲人家庭有着深深地情感寄托与心理依附,况且许多学生心理理由的产生、发展本身就同家庭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外延宽泛的系统工程。在高职生的成长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状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既能使高职生精神愉悦身心放松,也能使高职生陶冶情操享受温馨,更能使当代高职生在文化熏陶中美化心灵、开启心智。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将会为学习、生活中承受着巨大心理负荷的高职生,排解郁闷与减缓压力,从而营造舒适恬静的外部环境。

(二)推动高职生社会资源共享机制

大学属于社会,社会需要大学。社会教育是终极教育,是人们行为的试金石,也是心灵的考验场。高职院校要提前建设有围墙的大学,使高职生走出书斋,融入社区与社会,同社会共享资源,不仅是办好一所大学的需要,也是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成长成才的需要。

(三)构建高职生学科资源联动机制

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术道有攻,专业有别,课程迥异,需要各学科之间携手共进、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协同作战,建立课程资源连通机制,需要学科之间加强联系,重点锤炼高职生意志、提高心理素质与培养社会适应力。

(四)广泛搭建高职生实践实训联合机制

高职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以及参观考察等活动,有利于高职生的成长成才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高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提升高职生自身能力素养的同时,承载着在艰苦环境下磨炼意志熏陶情操,以培养高职生良好心理素质与社会适应力这一重任。它不仅是高职生书本理论知识的一个应用过程,使高职生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更为重要的是当代高职生体恤民情了解社会的一个平台,是高职生良好心态与健康心智的一个确立过程。这一切不仅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外延,做到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统一,更要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不断丰富、充实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做到技能培训与心理素质强化的同步展开,以实现高职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何瑶,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及策略[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2]丁晶、丁玲,高职生心理健康目前状况分析与策略[J],安康学院学报,2010(04)
[3]彭敏、尹红丽,职业院校新生心理理由产生理由及疏导策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4]倪海珍,高职大学生个性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5]丁黎、陈羿江,地方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6]马丽琴、卢莉,山西省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02)
作者简介:
陈文娟,(1983~),女,江西萍乡人,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1]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健康体系研究,编号:2013gmcC09,2013年民盟江西省委会调研课题 ,主持人;
[2]基于项目教学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JXJG-12-34-6,江西省教改研究课题,主持人,2012年在研

点赞:6411 浏览:1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