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

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目的:探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措施。策略:选取我院收治的48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微波照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观察组治愈17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治愈+显效)为87.50%,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58.33%,两种治疗方式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治疗对于促进妇产科脂肪液化切口愈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关键词】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微波治疗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这种症状的发生虽然不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但是能够导致切口长期不愈合,增加了感染的几率[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是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措施,本文研究了微波疗法对于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8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表现为手术切口有油状物或者血性物渗出,可见脂肪滴,患者皮下组织新鲜,切缘整齐,表面无白苔、坏死组织等覆盖,愈合不良,细菌培养显示为阴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1岁至64岁,平均年龄为(39.51±9.54)岁。剖宫产手术31例(68.89%),子宫全切术10例(22.22%),单侧输卵管妊娠7例(15.56%)。合并肥胖32例,重度贫血4例,术后咳嗽3例,青霉素过敏史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1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切口位置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策略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具体策略为:拆除一部分缝线,并用无菌棉粘吸渗出液,清理干净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坏死组织排出体外,放入预先备好的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砂条,2次/d,观察到切口创面有新生肉芽是使用蝶形胶布充分固定;观察组使用微波治疗,具体策略为:保持患者拆封线完整,反复挤压切口,使渗液充分排出体外,用无菌棉粘吸渗出液,处理干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并用微波照射,30min/次,2次/d。
1.3 疗效评定
治愈:经过治疗,患者伤口愈合,无渗液溢出;显效:切口拆线甲级愈合;好转:切口需继续治疗,有渗液溢出;无效:切口裂开,需重新缝合。
1.4 统计学策略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d, ±s)
组别切口愈合时间治疗时间
观察组(n=24)11.21±2.57*3.64±1.58*
对照组(n=24)17.83±3.068.44±1.97
t13.84139.1148
p<0.05<0.05
注:*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作用(p<0.05)
观察组治愈17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58.33%,两种治疗方式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作用(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这种症状的发生虽然不是由于细菌感染所致,但是能够导致切口长期不愈合,增加了感染的几率[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工作方式的转变,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发展趋势,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2]。根据病情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是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措施,本文研究了微波疗法对于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策略
1.1 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与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8例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临床表现为手术切口有油状物或者血性物渗出,可见脂肪滴,患者皮下组织新鲜,切缘整齐,表面无白苔、坏死组织等覆盖,愈合不良,细菌培养显示为阴性。患者年龄范围为21岁至64岁,平均年龄为(39.51±9.54)岁。剖宫产手术31例(68.89%),子宫全切术10例(22.22%),单侧输卵管妊娠7例(15.56%)。合并肥胖32例,重度贫血4例,术后咳嗽3例,青霉素过敏史5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1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类型、切口位置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策略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具体策略为:拆除一部分缝线,并用无菌棉粘吸渗出液,清理干净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将坏死组织排出体外,放入预先备好的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砂条,2次/d,观察到切口创面有新生肉芽是使用蝶形胶布充分固定;观察组使用微波治疗,具体策略为:保持患者拆封线完整,反复挤压切口,使渗液充分排出体外,用无菌棉粘吸渗出液,处理干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创面,并用微波照射,30min/次,2次/d。1.3 疗效评定
治愈:经过治疗,患者伤口愈合,无渗液溢出;显效:切口拆线甲级愈合;好转:切口需继续治疗,有渗液溢出;无效:切口裂开,需重新缝合。
1.4 统计学策略
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检验, 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和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见表1。
作用(p<0.05)
观察组治愈17例,显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综合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综合有效率为58.33%,两种治疗方式综合有效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作用(p<0.05),具体情况见表2。
3 讨论
脂肪液化是机体脂肪细胞受到损伤之后产生的一系列破裂、坏死、液化过程,在这一生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脂肪酸,进而对切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口组织产生刺激效应,影响切口的愈合[3]。这种症状多发于肥胖患者,此外妊娠期贫血、高频刀手术方式、异物反应、合并症影响、手术操作方式不当等也会引发不同程度的脂肪液化[4]。脂肪液化症状一旦发生,通常会延长手术切口愈合时间,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以及经济上的负担,因此妇产科临床治疗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该症状的出现。
传统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方式有开放引流、扩张后缝合等,虽然大多能够保证伤口愈合但是所需时间较长,临床应用价值受到削减。微波治疗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物理疗法,主要是指运用波长在1㎜至1m之间的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患处,已达到推动切口愈合的效果。这种理疗策略将生物本身作为热量来源,通过激发机体中的极性分子进行高速运动从而产生热量,因此能够产生内热效应,并且加热均匀,不会产生常规高频电或者激光所具有的碳化现象。将微波作用于手术切口可以推动组织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升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最大程度降低体积有害物质浓度,加速组织的愈合速度和再生效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拆封线和蝶形胶布固定治疗方式治疗时间长,手术切口愈合慢,并且治愈率低(25.00%),而采用微波治疗有效提升了治疗效率,治愈率达到70.83%,证明微波治疗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予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素维.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8例临床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07):554-555
[2] 李清艳.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治疗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03):109
[3] 王爱珍,黄丽霞.生肌散联合高渗糖治疗女性节育手术切口液化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0(z1)57-58
[4] 石凤霞.简易负压吸引技术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河北医药,2011(17):2714-2715

点赞:28533 浏览:13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