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之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3-273(2012)07-0201-01
摘要:小学生语文能力突出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听、说、读、写能力对处在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语文教学对这方面能力的综合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它们不仅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水平能力的提高,甚至影响到以后的社会生活。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努力提高学生这几项基本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听说读写;能力培养
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是由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共同促进而实现的,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具有目的性意义。

一、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1.激发听觉,从机而引发学生思维。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养.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
2.培养学生语文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意识听话来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如可以采取提问或听述训练,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像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论述文及小说、戏剧等体裁的作品,文章篇幅虽长但内容简单,语言丰富,是培养听话训练的好素材,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重点内容,而其他同学则听是否恰当。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

二、培养学生语言交际与组织能力

当今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步入社会适应政治、经济、科技方面的交往需要。同时说话训练也有助于青少年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及思维反应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培养。
1.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有些学生作文很好,可是不善于言谈;有些同学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但上课一提问,他便"沉默是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记叙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或复述课文,诗文、辞赋、文言文一般篇幅小,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背来丰富词汇量,论述文教学可以组织学生搞辩论会,还可以用礼貌用语教育、日常交际示范、优先提问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说话的训练。
2.培养学生说话的勇气。中学生因为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不爱说话或不敢说话,有的敢说话却支言片语、结结巴巴,这就要老师多提问来训练勇气,要加强对胆小、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的交流训练,引导、鼓励和表扬他们多说话。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到质不断积累的过程。就学生个体来说,由于先天智力、后来知识基础的差异,阅读能力的形成有快慢高低之分,要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以承认差别为前提,采取适当的训练方法,使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具体应该做的:一是分层次进行阅读训练。对语文基础较好和较差的学生,确立高低不同的训练目标。如对基础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会使用工具书,扫除生字词障碍,能较通顺地朗读课文,能大致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二是梯式渐进式训练。对语文基础一般或偏差的学生,虽然起点目标定得较低,但不能总是用低标准去要求他们,对他们的训练目标,要从低到高逐渐提高。三是以点带面辐射训练。实践证明,充分发挥那些语文学习兴趣较浓、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小先生”作用,对提高体语文能力效果特别显著。四是限时强化训练。教师要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读完指定的作品,并写出笔记和作业。(1)写出文章的作者。(2)写出阅读中发现的新奇事。(3)写出文章中自己人和事。(4)熟读文章。(5)你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6)谈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这些答案后,教师积极组织交流,并对有创见的答案要特别鼓励。总之,在教师科学、规范的指导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较快地提高,从而实现有效培养每个学生阅读基本功的最终目标。
在阅读过程中,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我们应该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曾有这样的共识,每当学生经历一次活动后,作文往往就写得比较好。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生活、有活动、就有作文材路,反之则不然。纵观学生一日生活,我们不由得生出这样的感慨,大多数学生生活内容太单调,课余生活没有什么色彩可言。学校家庭为学生提供的课外生活比较狭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我们清楚地看到,没有生活就没有写作的素材。为了改观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在捕捉多元化生活的前提下,挖掘写作的素材,如指导学生观察自己家庭的一日生活,选一个侧面表现普通家庭的缩影;指导学生观察班内一日生活选一个观察点反映班级动态的剪影;利用五分钟晨检或班会时间向学生介绍科技知识、推荐优秀的散文、名著等等。给学生创设写作的情趣,增加写作的内容、开拓作文的材路。积累生活素材生活中,有许多能令人动情的场面,却往往稍纵即逝。学生一般不留心这动情的瞬间,以致失去了感知生活的最佳时机。留心生活,及时收集作文素材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留心与不留心的差别很大,比如,教学楼,学生一天总要上下几次,比较熟悉吧,可要问从一楼到三楼楼梯共有几级台阶,却很少有人说得准确,而口袋里的钱,虽不能时时数着,大都知道有多少。这不是很好的说明吗?
在小学阶段,有很多的知识课堂上学不到的。因此,我们应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生活知识园林中去折枝采叶,在广阔的指挥海洋中去拾珠吸露,如果把这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及时搜集,并把它真实记下来,那么源于:论文网站www.808so.com
日积月累,一枝一叶就会变成枝秀叶繁的园林,一点一滴就会变成浩瀚的海洋。这是学生的视野会随着知识的增多而变得愈加开阔。作文的材路久而久之就会不断开阔,写作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在语文的教学中,只有在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把那些值得我们储存的“米”——语言的精华,存放在大脑中进行“氧化”才能转变为自己语言能力的养料,不断提高语言素养。把语言积累作为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环节是势在必行的。正如古代荀子曾说“不记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要把教学的重点真正转移到引导学生多读点书,多背点范文,多写点文章上来,我们教师的观念变了,学生的意志就增强了,对祖国五千年的文化精髓进行积累,由少而多,聚滴水而成大海,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唐彪主编:《家塾教学法》,华东师大出版社,1992。
[3]李景阳主编:《语文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点赞:15966 浏览:7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