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标下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

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课标下,词汇教学和培养学生外语思维等进行文化渗透,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英-英释义并结合句子以及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是词汇教学进行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而听小故事,适应洋腔洋调、写作训练等培养学生外语思维的方式进行文化渗透。
关键词:中学,英语教学、文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中学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英语新课标要求学习语言注重文化的渗透,因为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不仅取决于他的语言的掌握程度,而且取决于它对相关文化的了解程度。学习英语跨越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否则无法进行得体的交际。缺乏交际能力,其实是文化理由。因此要注重文化的渗透,积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文化渗透就是在社会上、心理上融入新文化的过程及其结果。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误区即只有教口语、教听说,才是教交际,而教书面语,教读写,则不是教交际。所以人们侧重功能意念练习,模拟情景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口语、听说能力。但是,这类文化内容只是关于日常生活的,属于浅层性质的文化,它所能解决的只是日常生活理由而不能解决真正上的文化交际理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文化渗透,因此也不能迅速地使学习者由语言学习进入文化学习。关于文化,还有另一层,即能读会写。而外语教学越是迅速地使学生学会读写,就越贴近外国语的文化教学,贴近外国语言文字所载荷的深层文化。读写内容属于深层性质的文化,加强外语的读写能力是深层次的文化渗透。教师应着眼培养通晓外语的文化人,而不是外语的文盲。
虽然人们也普遍意识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性和可能性,然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内容汪洋如海,包罗万象,而且其项目也十分繁杂。因此应选择适合的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推动英语教学中文化的渗透。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词汇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等是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有效形式。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在词汇教学中渗透文化。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浅层性质的文化--听、说,还是深层性质的文化--读、写,都离不开词汇的教学。因为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且语言中的字、词、句又反应出某些文化特色。,词语在文化涵义上的不等值特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同一的词义呈现出不同的表达形式。例如在汉语里的开门、开会、开灯等同一个汉字"开",而英语则要分别用"open","he/hold","turn on"等不同的词。同样英语里的词"thin"在汉语也有不同的的翻译如"thin ice",(薄冰),"thin thread",(细线),"thin fingers",(纤细的手指),"thin green" (浅绿),"thin wine "(淡酒),"a thin voice "(微弱的嗓音),"thin hair"(稀疏的头发),"thin population "(稀少的人口)等。其次,不同语言中语面相同的词语在文化上可能有不同的内涵。比如,表示颜色的词在语言上是相同的,但是他们在不同的文化中会引起不同的联想。在汉语里,人们对蓝色的联想是美好的、宁静的,像"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但是在英语中"blue"通常表示不快,如in a blue mood ,hing the blue mood(情绪低沉、忧郁、沮丧、烦闷),blue Monday(倒霉的星期一)。蓝色还通常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有诠释或出身高贵,所以在美国blue book (蓝皮书)是刊载著名人士尤其是政府要员的书。最后,不同文化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观念划分的差别在词语及语义上的显示。词汇在一个民族长期使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带有一个民族的特征。所以同一表达有时也会传递不同甚至相反的。例如。"龙"一词在中国文化体系中是神圣、伟大、尊贵和强大的化身。如"龙腾虎跃"、"龙马精神",中国人也因此骄傲地说是"龙的传人"。但是在英语中"dragon"的含义却是fierce(凶恶、残忍),难怪外国人会对自称为"龙的传人"大惑不解。
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去深刻感受原汁原味的英语文化,进行文化渗透。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和思维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误解,严重时会造成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使交际无效果或产生相反的效果。例如,在一次英语"quiz"中,班内有一个学生转脸看了同桌的试卷,结果被外教发现。尽管这位同学什么也没有看到,但是外教却非常生气。这位同学也知道自己错了,理应说"I am sorry"之类的话,但是却冒出了一句"I, never mind"。外教听了以后越发生气。其实,该学生认为老师生气是应该的,并不介意老师吵他,希望外教不要介意,不要往心里去。后来在其他同学的解释之下,才外教的谅解。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汉语思维,英汉直译所给的学习带来的麻烦。 由Chinglish所带来的烦恼在国内也是随处可见。比如游客止步(no entrance)被译成"tourists don't enter",不要践踏草地(keep off the grass)被译成"little grass is iling slightly , please walk on side walk,"等。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策略

第一,词汇教学的策略。是"英--英"释义并结合句子进行词汇教学。记汉语释义是英语学习者最常用的策略,然而这种策略仅限于词汇量小的英语初学者。词汇量的增加,学生会遇到汉语释义相近甚至一样的许多词汇。所以应适时地用英语去释义,并辅以例句教学。语言的运用单位是句子,在语言交际学习中,人们表达思想通常以句子为单位进行的,词只不过是句子的组成。结合句子进行词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具体的语言材料来理解词义掌握词的用法。再加上英语释义,词的各种不同才能被展示和体现出来。比如,high 和highly 作副词:The adverb high refers to height ; highly expresses an extreme degree (it often means "very much "。Compare: He can jump really high; Throw it as high as you can. 在比如check 和examine:The word check means to examine (sth) in order to make sure it is correct ,safe, satiactory or in good condition. The word examine means to look at carefully in order to learn about or from sb/sth. Eg: he must check his work more carefully ---it's full of mistakes. The detective examined the window frame for fingerprints. 其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词汇教学。在人们长期的使用中词汇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所以词汇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而孤立地去理解。例如,在高中英语阅读材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中国导游带领美国又可参观古籍,正讲到精彩之处,客人说:"You don't say so."导游很尴尬,以为讲错了,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你不要这样说",而是"你讲的是真的吗?"(Really)有惊异、赞许之意。可见文化背景不同,有时相同的词语会代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含义或思想感情,切忌望文生义。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广泛占有材料,特别是大量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刻体会其。
第二、英语思维习惯培养的策略。各种语言的语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共同性,其区别只是表达形式的不同而已。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就会很习惯地运用母语的语法知识、概念、规则,形成用汉语思维学习英语的心理定势。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防止或减弱母语的干扰,引导学生不要机械僵硬地用汉语方式理解英语句子,培养学生英语思维习惯。,听小故事,适应洋腔洋调。初学时,可以听简短课文对话,词汇量的增加,可以选用一些英、美原版的小故事,还可以用《新概念英语》上面的文章。刚开始时,学生一般都要经过心译的过程,逐步克服心译活动,训练学生用外语思维。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特别注意指导策略。听小故事时,先让学生连贯地把小故事听2-3遍,并提醒学生要耐心听,听不懂也不要紧。第二步将小故事分解为一句句让学生听,每听一句,用英语一遍。分句听完,再连贯地让学生听1-2遍。这一次学生一般不必经过心译过程逐步过渡用英语理解。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不能将故事的句子逐步地翻译成汉语帮助学生理解。其次,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在的平常写作中,学生一般会打一个汉语腹稿,在逐字逐句地从汉语翻译成英语,绕了一个大圈,既费时又费脑,写出来的东西到处夹杂着汉语的成分。因此,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刚开始时可以让学生熟读课文,模仿课文写相关内容。然后逐步地让学生写开放式作文,而不是要总局限在给定的材料上。因为这种作文一般给出几个要点,容易误导学生进行逐句翻译,会不自觉地用汉语思维。
综上所述,在外语教学中应积极加强文化渗透,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美国著名语言学家H.Donglas Brown 在Principle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一书上也曾指出,在某种上,外语教学是力图解决语言的文化内涵。中国著名篮球运动隋菲菲在与外国运动员交流时,不配翻译,因为她曾说:"学习英语,只是想离原汁原味更近一些,想亲身感受不一样的语言魅力。

点赞:24036 浏览:107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