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生数学学习不良习惯养成及解决办法

更新时间:2024-0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由掌握知识到运用知识,再到复习巩固的各个环节中,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阻碍了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了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这类理由,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尽快分析其成因,找出矫正及防范的策略。以下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得一些常见不良习惯的形成理由,以及矫正策略。

一、掌握知识过程中的三种不良习惯

1.1 忽略理解,死记硬背
知道,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知识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然而学生对这一点认识不够。第一,认为只要是记住公式、定理皆万事大吉,却忽略了公式、定理的导出过程,即理解公式定理。殊不知,这是造成运用公式、定理困难,遗忘知识快的主要理由。第二,只注重“表象感知”,不追求“深化理解”,这是形成这一不良习惯的根本理由。如学习三角公式时,只背公式,却不注意公式间的关系相互推导,由此造成基本一些三角变化都不会,更谈不上公示的灵活运用。要转变这一不良习惯,教师应从认知规律对学生加以引导、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强化感知—表象—知识—知识系统的认识规律。
1.2 重结论,轻条件
数学命题的特点是条件和结论之间紧密相连的因果关系,不注意条件的掌握,常会到处错误的结果。如误认2≤x≤4的最小值为4,这种错误结论,是因为不注意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题时考虑取“=”号的条件造成的。学生这一不良习惯的形成,是因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简单,片而,掌握知识不准确,对结论推出的过程不注意造成。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数学命题的结构,以及数学条件的认识,引导学生注意结论的导出过程,培养学生对“限制条件”,“隐藏条件”的正确认识。
1.3 不注意及时复习和加深理解
中学生由于学习负担重和压力大,对已学过的知识,因没有及时复习和巩固而遗忘,又缺少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不良习惯。教师在这个环节上,除了正常的复习课、习题课外,还应该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经常提醒学生复习,适度的检查也是必要的。

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具体理由时的四种不良习惯

2.1不注意学过的典型题目和解题策略的积累
学习数学,除了知识的掌握外,积累一些典型题目的解决策略非常。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收效甚微,效果并不好,研究其理由,不难发现主要缺少必要的总结和积累,只会生搬硬套,没有在积累的基础上形成数学思维,若是题目稍加变化就对付。教师要转变学生这一不良习惯,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练习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典型理由,像海绵一样不断的吸收和积累策略,如“已知|z-3+4i|=1,求|z|的最值”,可以分别从模的不等式、几何等策略放求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不等式、数形结合求最值等策略的认识和积累。
2.2 在解决新理由时,缺乏探索精神
数学解题能力的提高,除了把握住一些典型题目的策略外,还在长时间的实践中进行摸索,新的理由自始至终,无处不在,大学生怕困难,过分依赖教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不积极钻研眼的习惯,这是造成学生解决“新”理由能力差的一个主要理由。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细”的教学策略,缺少对学生探索新理由的引导,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是造成这一不良习惯的理由。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学生勇于探索,积极钻研,相信自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面对新理由时足有信心,相信经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可以解决,现在倡导的先左后讲的教学思想、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大有益处的。
2.3 不注意解题的规范化,只追求答案
数学是思维严谨的学科,它要求在严谨的推理中,寻找最后结果,学生学习过程中,由于受考试中选择题、填空题的影响,以及数学教学中的一些不规范叙述的影响,导致作业和考试中出现明显的书写与格式不规范。表现在字母乱用,徒手画几何图形等等。要转变这一不良习惯,教师应加强规范化的训练,严格要求,对作业、考试中的不规范理由及时评讲和纠正。同时,教师自己在常规教学中应起好表率作用。
2.4 不注意运算速度及准确性,失误太多
数学式运算要求高的学科,运算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然而相当学生不具有这种能力,如学生常“看”题,而不算题,自认为此种策略较好,既节约了时间,又做了习题,长此以往导致运算能力的下降,形成不好的运算能力。另外,也有一些教师只“讲”题,而不算题,重分析轻分析,也影响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因此,教师的运算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下,形成运算习惯,其次应加强运算的定时训练,教师做好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学生好的运算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失误。

三、复习巩固中的三种不良习惯

3.1 以多做题代替复习理解
学好数学,需大量的配套练习,但只练不想,不思,不总结,未必有好的结果。学生由于受到认识策略的思维能力的限制,只会埋头做题,不会抬头多深思。虽然做了大量的习题,以前所学的知识也不一定记住,也不一定能全面掌握书中的要求。另外,有的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对学生也是一个误导。因此,复习中的练习,应加强学生的性练习,引导学生分析所做题目用到的知识和策略,使他们懂得勤深思、善总结是复习中的,也是知识和策略积累的有效途径。
3.2 不注重知识的相关性和系统性
数学是知识联系紧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学生在复习工过程中,注重单一知识的掌握,缺少对知识相互联系,系统性的认识,表现为学生对知识认识肤浅,综合运用能力差。另外,教室上课缺少知识的归纳、串讲,也是造成这一不良习惯的理由。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前后联系,运用“串并联”的教学法,加强知识系统性的引导。如指、对数不等式的求解,实际是函数性质运用的一个方面,这样的分析讲解,强化了前后知识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系统认识知识及运用知识。
3.3 不注意纠正已犯过的错误
善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也是复习中的环节。学生对教师评改的作业,常停留在“√”和“×”上,对试卷就只问津的得分多少,而不关心或很少关心为什么对或错。另外,教师批改作业马虎,缺少对作业的讲评,也造成了学生这一不良习惯的形成。因此,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改正以前的错误,分析出错误的理由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纠错能力,减少以后再错的可能,大大减少学生的失误。学生能正确地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素质提高的一个表现。
以上是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及矫正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还因人而异,不同的学生加以引导,教师本身也做好表率。只有师生共同努力,培养其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点赞:5495 浏览: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