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神经内科重症病人厂内营养的护理疗效。
策略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做回顾式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预后情况良好,少数患者有腹泻、便秘等并发症,经过处理后均顺利出院。
结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与满足机体,营养支持属于一项实用、简便的方式。
关键词:神经内科肠内营养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346
1671-8801(2014)09-0208-01
重症神经内科患者常常存有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等症状,对患者的直接进食影响较大。患者处于高应激状态的作用下,机体始终处于高代谢、高分解的状态,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急性低蛋白血症以及免疫功能降低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1]。所以,针对重症神经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需要做到及时、全面、合理的营养支持,这样不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全身情况,而且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和死亡率[2]。本次研究中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使用厂内营养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以确定具体疗效,现将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策略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经过经血生化、大小便常规检查、X光片诊断,排除肝肾等疾病的患者和其他的并发症状,住院时间超过20天,I级护理、肠胃功能正常但进食进饮困难或无法进食进饮的重症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年龄最大的为80岁,年龄最小的为15岁,平均年龄为(42.1±2.5)岁。所有患者经过头颅CT检查证实,其中脑梗塞40例,高压性脑出血60例。
1.2策略。肠内营养:营养管依照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人体进入方式,例如鼻十二指肠或者控场穿刺造口等方式,营养管的管端通常放置在患者空肠的上半部分。在对患者做肠内营养的早期阶段需要先对患者做胃部减压,避开出现患者误吸的情况。之后对患者做连续性的营养也灌注,先从低浓度低速度慢慢的朝着高浓度高速度执行。肠内营养物主要有瑞代肠内营养乳剂、瑞素肠内营养乳剂等。
护理策略:①常规护理: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对患者24小时内的出入水量做准确记录。每次进行鼻饲之前,需要先将患者的床头抬高30度,并且观察炎症患者鼻胃管是否在胃中,将呼吸道分泌物吸净。需要长期鼻饲的患者,一般一周至两周时间更换一次鼻胃管,置管鼻腔每天使用液体石蜡油或者香油做润滑,以实现鼻胃管摩擦力减少的目的,防止出现患者鼻粘膜干燥、糜烂的情况。每天为患者清理口腔,并且对患者的口腔黏膜情况做观察。②胃肠道护理:患者临床有可能会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等症状的出现。为了避开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肠内营养液需要避开污染的存在,操作人员在操作之前需要将双手洗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要求执行,一开始输注速度一般为每小时20毫升,待患者适应之后能够加快输注速度,但是也不能够超过每小时125毫升,通常一天1000毫升的输注量,营养液的温度保持在38摄氏度至40摄氏度之间为最佳。温度太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高会灼伤胃肠道黏膜,太低则会刺激胃肠道,诱发患者痉挛。进行鼻饲前后和持续输注的过程中,每3个小时需要使用30~50毫升温水或生理盐水对管道进行冲洗。
1.3统计学分析。本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手中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本次研究中的100例患者,除2例死亡外,其余98例患者的营养情况都有所改善,预后效果良好。另外有10例患者出现腹泻、便秘、高血糖症、低血糖症、误吸等不良症状,经过处理后均顺利出院。
2.2营养情况。经过营养支持,患者的营养情况有明显好转,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有显著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并发症情况。本次研究中10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症状有电解质紊乱30例、肝肾功能损害5例、神经功能损害40例。从以上数据可知,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能够纠正患者电解质紊乱、减少肝肾功能损伤。
2.4血糖情况。
3讨论
营养支持是神经内科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借助硬要支持对患者的生理状态做相应改善,能够实现病程缩短的目的[3]。脑梗塞、颅内高压出血会使得患者代谢升高,机体营养提供无法满足这个时候患者的高代谢体质能力消耗与营养需求,营养不良会使得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诱发二度感染与衰竭,及时的为患者补充包括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能够保证患者有基本的免疫能力,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以保证患者高代谢体质需要的营养物[4]。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大部分是神经系统损伤的病患,其肠内进食的危险性极高。颅脑损伤后机体的胃肠道反应和胃排空能力减弱,同时误吸的危险性升高,但是使用喂养管把其放置在超过胃幽门处时,能够大大降低误吸的危险性[5]。
本次研究中将患者的床头调整成30度的半卧位,鼻饲之后还需要保持此项体位半小时以上的时间,以防止出现反流的情况[6]。另外患者颅脑受损后身体的各项机体功能的应激性危险性增加,同时误吸概率加大,但是使用喂养管至超过胃幽门处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误吸的危险性。
总而言之,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者的营养情况,同时能够推动患者各个器官功能的恢复。患者胃肠道功能较好者,可以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及早的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通常情况是在患者进入重症病房后的24小时至48小时内,同时对患者做强化护理操作,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的产生。肠内营养的供给方式多种多样,具体应视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
参考文献
[1]魏明.神经内科重症病人肠内营养配合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2,20(11):160-161
[2]陈梅芳.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机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21):28-29
[3]包红亚.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护理[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03(15):186-187
[4]陶鲭羽,杨艳,谭萍.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200例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8(24):113+115
[5]梁丽霞,莫丽君,陈玉霞,等.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时机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09,10(14):38-39
[6]周晓梅.重症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0,06(21):540-541

点赞:6528 浏览:22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