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信息化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新模式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课题先综述现阶段中职教育的瓶颈,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分析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明确信息时代对中职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分类别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文化课和专业课教育教学的新模式,分析对比新旧模式教学效果,确定重点推广教育教学模式。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运用,旨在探究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形成以课内师生互动、情景模拟教学,课外兴趣小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日练、月测、月考核、技能竞赛)的新型教学方式。并通过对这些方式策略的实验运用,最终形成出一套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新型合作探究型教育教学新模式。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作用

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就业、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中等职业教育也就更加凸显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依靠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策略所培养的中职生,难以满足现代工厂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困难,影响了社会和家庭对中等职业学院的看法。中职教育在信息化的今天想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必须结合自身的特长和特色,创新教学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有切实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它不仅转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转变着人们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对教育也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电脑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多媒体教室里把影像、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文字等功能及制约适时、动态地引人教学过程中,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生动,教学形式更加新颖、易于接受,从而使教学效果发生质的变化,可以说信息化给中职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因此,确立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必须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全过程,以此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评价方式等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推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本文分析研究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探索研究了一套以课内师生互动、情景模拟教学,课外兴趣小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日练、月测、月考核、技能竞赛)的新型教学方式,并且并通过对这些方式策略的实验运用,最终形成出一套符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可操作性较强的新型合作探究型教育教学新模式,从而为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策略的改革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采用的新颖的模式

(二)研究策略

本文主要采用了定性分析的策略,并使用了调查、数据统计、逻辑推理、归纳总结等各种具体策略:(1)调查法,主要是通过问卷、座谈、听课来掌握教学效果;(2)数据统计法,主要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建立客观的实证依据;(3)逻辑推理法,运用逻辑推理的策略去研究分析各种数据、现象背后隐含的作用和趋势;(4)归纳总结法:依据课题研究目的,把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然后不断完善。

(三)难点和创新点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在把握文化课和专业课差异的基础上,对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新模式进行探索研究,从而为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探索合作探究型教育教学新模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比较务实,从而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中等职业人才的任务得以实现。

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目前状况

随着“大力发展中职教育”国策的提出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职学校正逐渐成为独立的教育本体,参与市场竞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并成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劳动就业,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无疑需要一批勇于探索、锐意改革创新的高科技人才,但更需要千千万万既掌握操作技能又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职业教育也因此在凸显了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一)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投入不足,教学硬件不够;2.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低下;3.专业及课程设置不合理;4.传统教学思想和策略中的缺陷尚未改善;5.中职院校生源质量差;6.社会和家庭对中职教育存在偏见;7.政府对中职教育的扶持和宣传力度不够

(二)传统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缺陷

传统的以学科为体系的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策略,难以适应这个信息化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以传统的专业课程结构采用传统的教学策略,培养的中职生难以满足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现代工厂企业的需要,导致学生毕业后就因就业困难,影响了社会和家庭对中等职业学院的看法。中职教育在信息化的今天想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必须结合自身的特长和特色,创新教学观念,调整相应的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结合中职教育的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1.传统教学内容来源渠道唯一;2.传统教学模式的“本末倒置”;3.传统教学环境封闭性和教学辅助工具的单调性。

三、信息化环境化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新要求

(一)信息时代就业市场对中等职业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扎实的专业素养;3.社会适应能力;4.诚实守信;5.自主学习能力;6.人际交往能力。

(二)信息时代给中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机遇

1.国家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中职教育带来相应的发展机遇;2.中等职业教育的具有时代性的教学内容信息符合社会的需求;3.中等职业教育迎合市场需求的教育定位,为自身赢得了发展机遇;4.中等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目标为其在信息化的今天争取到了发展机遇。

四、对建构主义的解读

建构主义的起源:建构主义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称为“皮亚杰派”,后成为认知发展领域中最有影响的学派。皮亚杰在1970年发表了《发生认识论原理》,其中主要研究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他从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角度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新模式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主动建构,这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
在皮亚杰上述理论的基础上,许多专家、学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建构主义的发展研究。如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重要概念,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维特洛克提出学习的生成过程模式;乔纳生等提出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还有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和卡茨等,所有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奠定了基础。

点赞:6778 浏览:2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