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生视域下高职文化建设实证

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职文化研究领域目前缺乏实证研究,因此,文章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学生视角研究高职文化建设的目前状况,主要从学生对高职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以及影响高职文化建设的传统文化、校园网、学生社团等因素的认识出发,分析学生视角下高职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理由,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高职文化 学生 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
[作者简介]孙怀安(1973- ),男,山东聊城人,邯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河北 邯郸 056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高职文化建设中存在理由的实证研究——以邯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1240123)
[]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043-02
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高职文化建设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对高职文化的研究日渐盛行,其成果主要集中在高职文化理论方面。多数学者认为,高职文化的构成应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当前高职文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缺憾是缺乏实证研究。学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高职文化的认知状况反映了院校继承和传播高职文化的效果。对高职文化的认同是对高职文化建设的肯定,对高职文化发展的愿景是学校制定高职文化发展目标的重要依据。本文试图从高职学生的视角出发,用实证的策略研究学生对高职文化建设目前状况的认知,找出不足并提出相应策略。我们在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中随机发放了22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12份,有效率占96%,调查数据为本文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学生视域下高职文化建设状况及理由分析

高职院校发展中创造的高职文化如何在流动的学生群体中传承,并得到认可和认同是关乎高职文化有无生命力的重要一环。研究学生群体视域下的高职文化建设并找出不足之处,对高职文化建设具有方向性的指导作用,而用实证的策略去研究可让我们更加形象直观地认识高职文化。我们主要从学生群体对建设高职文化的作用、高职文化所包含的三个主要内容以及对高职文化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传统文化、校园网络、学生社团等因素的认识来设计调查问卷,并在分析问卷的基础上找出理由所在。

(一)学生对建设高职文化作用的认识

一般来说,文化对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文化能推动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照此思路,高职文化也必定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而高职文化相对教学、专业建设及实习、实训来说是隐性的,有时只能体会而并不显露出来,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否能认识到建设高职文化的作用呢?调查表明,在高职文化和学院发展关系的认识上,有高达75%的学生认为两者相互影响;在高职文化对学院建设的作用上,有51%的学生认为可以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分析可知,学生群体能认识到高职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认为它无论对学校本身还是对个人的完善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学生群体对建设高职文化的认同可以增强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归属感,对这种认同的正确引导与激发,势必会转化为学生建设高职文化的热情,并进而推动高职文化建设。

(二)学生对高职文化三项内容的认识

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必定会沉淀出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而文化则会呈现出历史性、持久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学生群体具有流动性、变化性。高职文化的稳定性与学生群体的流动性两者之间势必会产生冲突,对这种冲突的认识能为我们提供解决两者冲突的思路和策略。
1.精神文化。校训、校歌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校训更是高职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一项针对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显示,在校训理由上,只有37%的学生知道本校的校训,有62%的学生误把办学理念当成是校训,大部分学生分不清校训和办学理念;校歌理由上,74%的学生认为本校应该有自己的校歌;思想政治课无疑是传播宣传高职文化的重要阵地,有63%的学生认为思政课对高职文化的建设应起宣传作用;在传播精神文化的有效方式上,只有44%的学生偶尔去过学术或人文讲座,另有29%的学生从没去过;对精神文化的认识上,高达77%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文化气息学生视域下高职文化建设的实证由优秀论文网站www.808s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不浓。分析上述数据可见,学生对精神文化认识有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一方面,大部分学生认识到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认同思政课对精神文化的宣传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对精神文化的认识并不清晰,甚至达到无知的程度,对学院的精神文化建设目前状况并不认可。由此可见,学院的精神文化建设存在不足:一是精神文化在学生群体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并被认知;二是传播精神文化上的措施有待改善。
2.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显性的,也是最能检验高职文化建设目前状况如何的重要标准,主要通过楼房、道路、园林等载体表现出来。但调查显示,49%的学生认为学院的硬件对高职文化的体现上做得一般,43%的学生认为做得不好,46%的学生认为应该用采用有文化底蕴的名字来命名道路。分析可知,学生对物质文化的建设目前状况并不满意,并迫切希望学院能在物质文化建设上有所作为。同时,数据也揭示了学校在物质文化建设上的不足,表现为物质载体对物质文化的体现不足,特别是在能体现物质文化的文化标示上做得不好。
3.制度文化。制度文化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的发展提供保障,为师生的行为提供准则,是学校有序发展的重要依据。调查显示,有56%的学生认为学院的校规校纪比较宽松。松散的校规校纪离高职文化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也不利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习惯。因此,应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

(三)学生对影响高职文化建设因素的认识

高职文化建设受到来自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传统文化、校园网络和学生社团是三个主要因素,它们或为高职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内容,或对高职文化的传播起重要影响,对这些因素的充分发掘利用可以推动高职文化的发展。1.传统文化。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传承性。虽然时代变迁,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作用,并可被现代文化所吸收。高职文化建设也要吸收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地方特色,理由在于高职学生大都来源于本地区,长期受到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早已产生了认同感。调查显示,有高达67%的学生倾向于过七夕节,53%的学生认为学院在建筑物、校容校貌等方面与当地传统文化的结合度不高。这说明学生对传统文化有很高的认同,但同时对高职文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外在物质载体存在的欠缺有所不满。
2.校园网络。互联网是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经济的繁荣必将带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以其传播信息的方便、快捷备受中国年青一代的青睐,受欢迎度远远超过报纸、书籍等传统媒体宣传形式。互联网备受欢迎的另一个理由是,青年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而没有大量的时间专门坐下来读书、读报。要进行高职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这种形式,搞好校园网建设。调查显示,有61%的学生认为传播学院信息的最好形式是校园网,远远超过橱窗海报(7%)、广播电台(14%)、宣传栏(24%)等传统宣传模式,但有75%的学生只是偶尔浏览校园网,究其理由是,校园网大都报道学校一般事务性的工作,内容与学生无关,缺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不能吸引学生。另外,学生对学院通过校园网传播高职文化的效果评价也不高,66%的学生认为做得一般。分析可知,学生认为校园网是传播信息的最好形式,但对校园网的建设感到不满,认为它在高职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
3.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其活动内容、方式符合青年学生的喜好,是与广大学生联系最紧密、最易被学生接受的一种形式,同时社团的活动是在学校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的。进行高职文化建设可以利用社团这种中间纽带的作用,通过社团将高职文化在学生群体中进行宣传。59%的学生认为社团是参与发展高职文化的有效平台,但56%的学生认为学院社团组织的活动质量一般,这也导致54%的学生认为社团在学院高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一般。另外,有高达67%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等社会平台是参与发展高职文化的有效平台。分析表明,学生充分认同社团在高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但对社团组织的活动不满意,更加青睐于能给自己提供社会经验、丰富人生阅历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生视域下高职文化建设中理由的策略

如何建设发展好高职文化,从学校领导者、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视角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上文主要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职文化建设中的理由,可归类为四个理由:精神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熟识度不够;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不足;传播高职文化的校园网、学生社团等有效方式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制度文化没有被很好地实行。对这些理由我们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第一,采用多种措施提高精神文化在学生中的熟识度。相对物质文化来说,精神文化具有隐性的特点,需要个体从周边的人和物中去感知、体验,因此,精神文化的传播需要有一个能体现其内容的源体。提高学生对精神文化的熟识度也应从增加体现精神文化的源体方面着手。
教师应担负起传播精神文化的主要责任。传道处于教师三大职责中的首位,对高职教师来说,这种“道”的主要内容应是体现高职文化特色的校训、办学理念、培养模式等。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要时常把高职文化融入自己所教的课程中,让学生时刻体验到高职文化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引领作用,逐渐熟识高职文化并认同。政治理论课教师可通过讲解校史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本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办学定位等,增强对院校的认同感,同时还要把中国及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发挥学生辅导员的宣传作用。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最多,较任课老师来说,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有更多的情感存在,因此,应充分重视、发挥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作用。辅导员要把高职文化贯穿日常的学生工作中,通过日常琐事来具体践行精神文化,让学生体会到精神文化无处不在。
举办人文讲座增强人文气息。倾听人文讲座可起到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作用。学院要经常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专家举办各种人文讲座,通过人文讲座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涤,为以后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第二,文化标示及环境建设,彰显物质文化和传统文化。物质文化的两个主要方面是文化标示和环境,增加这两方面的内容可使人直观地感受到物质文化的存在。文化标示是表现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室、宿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在走廊、室内要增加体现高职文化的宣传栏、标语口号等,使学生时刻受到高职文化的熏陶。在代表学院形象的统一办公用品、名片、纪念品上要体现高职文化的内容,增加高职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在外界的影响度。同时,要创作体现高职文化的校歌,以凝聚人心,增强对学院的认同感。文化环境学生视域下高职文化建设的实证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建设能为师生提供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和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要在学院建立展示橱窗,展示能体现传统文化并有教育作用的图片、作品,展示学院的重大成果。要开展楼宇文化建设,把能反映学院史、发展目前状况、规划目标等的图片布置在楼内大厅。要对校内的道路、教学楼进行命名,名字的选择可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地方特色。
第三,发挥好校园网、学生社团传播高职文化的作用。校园网是宣传高职文化的重要窗口,可以专门开辟文化板块,组织专门人员对其内容进行更新,大量发表能体现学院发展特色、学院文化建设领域的新成果,其中要包括大量和学生有关的活动,以引起学生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同时,校园网还要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校园网可开辟社区允许师生就学院某个理由发表观点意见;学生也可倾诉自己的烦恼,由其他师生帮助出谋划策;学生也可以发布一些有关及日常生活琐事的信息,使校园网成为学生了解学院大小事务且和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一个平台。学生社团要想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宣传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舞台,就必须得到学院有关部门的指导,定期更新活动内容,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学院宣传部门要制定学院文化宣传的内容纲要,联合学生部门对社团组织的文化活动进行审核、指导。同时,学校每年还要举办几次高质量的、学生参与度高的文化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社团活动的关注度,并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在学院统一组织领导下,还可多举办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社会实践锻炼,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让在校园内接受的高职文化熏陶能在社会上真正发挥作用。
第四,文化必须在实践中得到落实。制定规章制度只是为规范人的行动提供了依据,但规章制度的执行则是制度的最终目标。为克服制度执行难的弊端,高职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到严格遵守制度的模范作用。教师要有对本职工作极度负责的精神,按时上下课,认真备课,积极拓宽和加深讲课内容,研究并改善教学方式策略,一言一行都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行事,体现出一个合格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各种素质,让学生体验到从业者对职业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其次,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高职教师有别于其他类型教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其担负着培育学生职业精神、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任,这对高职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发挥专业特长,创造更多价值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要严格要求学生按时上课,特别是在实习、实训期间更应按企业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制度对从业人员的重要性。第三,学校有关部门要保障制度的执行。高职院校的学生处、团委、教务处是直接管理学生的部门。为营造一个人人都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创造有利于高职文化发展的氛围,这些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要对违反制度的人要进行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同时,还应大力表彰遵守制度好的学生或部门,以起到示范效应。通过树典型、罚落后的形式,更好地激励、训导学生改正缺点、学习先进,争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
上文虽然对高职文化建设的一些具体学生视域下高职文化建设的实证论文资料由论文网www.808so.com提供,转载请保留地址.路径进行了探讨,但文化建设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找出更加有效、科学的路径和策略,这应当成为高职文化建设者着力深思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保荣.高职院校文化内涵建设研究[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0).
[2]成涛.高职文化刍议[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6).
[3]程太生.高职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11(2).
[4]侯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4).
[5]游华金.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4(5).

点赞:5489 浏览:17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