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把握关键环节 加强选人用人管理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领导人员选拔任用重点是抓好领导人员考察、选拔、使用、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在注重科学准确运用《干部选拔条例》、规范选任程序上抓落实,在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着力培养、分类考核、完善机制上做文章;在切实提高选人用人质量上下功夫,持续加强和改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为公司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紧扣能力建设,科学制定人才规划。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集团公司干部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刻分析公司领导人员队伍建设面对的新任务、新要求,围绕“科学管理、推进发展”的治企能力建设,根据现阶段干部队伍状况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需求,结合各岗位能力要求和任职条件,把握领导人员成长规律,使知识、素质、能力结构与岗位任职要求相统一,研究制定干部队伍建设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善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重要举措,把握关键环节 加强选人用人管理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808so.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大力推进公司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二、坚持原则标准,着力把好选人用人关。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坚持“、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需求,抓住政治上信念坚定、作风上求真务实、廉洁上严格自律、领导干部“五种”能力等“德、才”表现,将基层经历、多岗履历、岗位阅历、后备资历纳入选用体系,逐步形成科学系统的各专业各岗位任职条件和要求。坚决按照推荐、测评、组织考察、会议决定等基本程序规定要求,根据不同单位班子结构和建设需要,严格规定程序,因岗选人,好中选优,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的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确保用人质量。
三、注重优中选优,拓宽选用渠道。一是更新选人用人理念。打破区域、层级、年龄、资历等限制,坚持五湖四海,不划圈子、不高亲疏、唯才是举、唯需使用,注重从优秀年轻干部中选拔素质高、能力强、潜质大、威信高的各类人才,推动领导人员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同时,大胆启用政治素质强、能力突出的少数民族干部。二是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中,从勇挑重担、业绩能力突出的干部中,从善于难题、群众公认的干部中,发现和选配优秀人才。三是改善提名方式。采取主管领导提名、单位党政领导提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提名、群众推荐提名、个人自荐等方式进行提名,拓宽选用范围。
四、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选用长效机制。按照关于健全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价机制要求,进一步充实考核内容,改善考核方式,扩大考核,形成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强化考核结果运用、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大力推进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重点以公司持续专业化内部重组、落实“三制约一规范”措施为载体,择机对副处级及新设立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进行公开竞聘,将公开选拔逐步转化为领导人员选用的主要方式。对两级机关科级及以下任期满管理人员,以及机构改革中新设立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加大基层机关交流力度,推动人才合理流动,有效盘活人力资源。
五、着眼长远发展,大力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分类选拔、定向培养、动态管理、备用结合”的原则,在已完成后备干部人员选拔培养基础上,深化完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主要从加强选拔和目标培养两方面着手,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中、门类齐全,和现职干部领导人员队伍相匹配的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加强后备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加大双向交流力度,建立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和基层干部到机关轮训制度,通过选拔机关优秀干部到基础挂职锻炼、基层后备干部进入机关历练、基层单位之间的岗位交流等方式,把基层工作经历作为选拔任用的必要条件,延伸基层后备干部选拔培养链,不断提升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六、突出日常管理,强化考核监督。进一步完善选用制度、日常督查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监督制约制度、关爱激励制度等配套政策,重点建立动态管理考核机制。进一步改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及评价策略,完善考核指标的设置,严密工作程序,定性考核,量化统计,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体系。探索领导人员业绩公开公示公议,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述职报告提前在本单位网上公示,接收广大职工群众评议。进一步强化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增强考核透明度,考核测评中优秀和称职得票率达不到三分之二的,在听取其分管领导、单位领导班子等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认定不胜任现职岗位的,进行组织调整;对有专业技术特长、但不适合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改任专业技术部门领导职务或从事其熟悉的专业技术工作;对不称职得票率超过三分之一,在听取分管领导、单位领导班子等方面意见基础上,认定不称职的,视具体情况对其做出免职、责任辞职、降职等组织处理,探索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管理模式。

点赞:16671 浏览:72054